19.2.1正比例函数 课件(共2课时,29张+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2.1正比例函数 课件(共2课时,29张+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27 07:55:2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9.2.1 正比例函数
(第2课时)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正确利用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下列函数关系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 (1) y=3x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1)y=3x; (2)y=; (3)y=
(2) 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x≠3.
(3) 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x≥-3.
知识回顾
2.点 A(3,a)在函数 y=x+5 的图象上,则 a 的值为( ).
A. 2 B. 8 C. -2 D. -8
B
解析:因为点 A(3,a)在函数 y=x+5 的图象上,所以 a=3+5=8. 故应该选 B.
3.小明买一罐可乐的价格为 3 元,买 x 罐需要花的总价为 y,则函数解析式为 .
4.当 y=3 时,函数 y=2x+1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为 .
y=3x
1
解析:当 y=3 时,3=2x+1,解得 x=1.
两个变量 x,y 成正比例,且比例系数是 k (k≠0),你能写出 y 与 x 的关系式吗?
课堂导入
问题1 2011 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 1 318 km. 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300 km/h. 考虑以下问题:
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新知探究
(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 y(单位:km)与运行时间 t(单位:h)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2)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 y 是运行时间 t 的函数:
y=300t(0≤t≤4.4)
(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1)京沪高铁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约需1 318300
4.4(h)
(3)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 2.5 h 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 1 100 km 的南京南站?
解: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 2.5 h 的行程,是当t=2.5 时函数 y=300t 的值,即 y=3002.5=750(km),
此时列车尚未到达距始发站 1 100 km 的南京南站.
思考 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
(1)圆的周长 l 随半径 r 的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 7.9 g/,铁块的质量 m(单位:g)随它的体积 V(单位:)的变化而变化.
l=2r
m=7.9V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 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随练习本的本数 n 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 0℃ 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 2℃ ,物体的温度 T(单位:℃)随冷冻时间 t(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h=0.5n
T=-2t
上述问题中,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l=2r ; (2)m=7.9V ;
(3)h=0.5n ; (4)T=-2t.
以上四个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的函数解析式怎么定义?
以上四个函数解析式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这样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概念 : 一般地,形如 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意:
(1)正比例函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比例系数k是常数,且k≠0;
②两个变量x, y的次数都是1.
(2)一般情况下,正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①y=;
②y= ;
③y=2x+3;
④y=5;
⑤y=8x.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D
跟踪训练
新知探究
不是整式
不符合 y=kx(k≠0)的形式
自变量 x 的次数不是 1
符合 y=kx(k≠0)的形式
符合 y=kx(k≠0)的形式
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正比例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请写出正比例系数.
(1)y=-3x;
(2)y=-3 ;
(3)y=-3x+2 ;
系数是 -3
不符合 y=kx(k≠0) 的形式
自变量 x 的次数不是 1
更多同类练习见RJ八下《教材帮》19.2.1-19.2.2节新知课
1. 下列各函数中,是 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
A
A. B. C. D.
2.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 的值为( )
C
A. B.1 C. D.2
3.正比例函数 的比例系数是( )
D
A.1 B.3 C. D.
4.下面各组变量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C
A.人的身高与年龄
B.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
C.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一定,面积和这条边上的高
D.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与行驶速度
5.[2024·湖北] 铁的密度为,铁块的质量(单位: )与它
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当
时,____ .
79
6. 列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与 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
是正比例函数.
(1)长方形的周长为,长为,宽为 ;
解: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
(2)某食堂每天用面粉,用面粉天数为天,用面粉总量为 .
解: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是正比例函数.
7.已知与成正比例,且时, .
(1)求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
解:设 ,
把,代入,得,解得 ,
与的函数解析式为 .
(2)当时,求 的值.
解:把代入,得 .
8.若函数是关于 的正比例函数,则( )
A
A. B. C. D.
9.某种正方形合金板材的成本(元)与它的面积 成正比.设其边
长为,当时, .那么当成本为72元时,正方形合金板材
的边长为( )
A
A. B. C. D.
10.与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将表示成 的函数为_____
_____.
正比例函数
定义
注意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①比例系数 k 是常数,且 k≠0;
②两个变量 x,y 的次数都是1.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共35张PPT)
19.2.1 正比例函数
(第2课时)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人教版(2024)数学八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学习目标
1.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2.能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规律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 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
注意:正比例函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比例系数k是常数,且k≠0.
②两个变量x,y的次数都是1.
知识回顾
判断下列函数关系式是不是正比例函数.
① y= ;
② y=5x ;
③ y=(k1)x ;
④ y=2x1 ;
不是整式
只有当k-1≠0时才是
符合 y=kx(k≠0) 的形式
不符合 y=kx(k≠0) 的形式
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函数图象的画法分哪几步呢?
课堂导入
描点
列表
连线
在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例1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y=2x ; (2)y=x;
知识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新知探究
(3)y= 1.5x; (4)y=-4x .
y=2x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 x 和 y 的值对应坐标的点. 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经过原点和第三、第一象限的直线. 它就是函数y=2x的图象.
O
1
2
3
4
4
-4
-3
-2
-1
x
y
解:(1)y=2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选取 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
x … -2 -1 0 1 2 …
y … -4 -2 0 2 4 …
-4
(2)y= 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选取 y 与 x 的几组对应值.
x … -2 -1 0 1 2 …
y … 0 …
y=x
O
1
2
1
2
-2
-1
x
y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x 和 y 的值对应坐标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经过原点和第三、第一象限的直线.它就是函数 y=x 的函数图象.
-1
y=-1.5x
O
1
2
3
4
-3
3
-4
-3
-2
-1
x
y
(3)y= 1.5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选取 y 与 x 的几组对应值.
x … -2 -1 0 1 2 …
y … 3 1.5 0 -1.5 -3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 x 和 y 的值对应坐标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经过原点和第二、第四象限的直线,它就是函数 y=-1.5x 的函数图象.
(4)y= 4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选取y 与 x 的几组对应值.
x … -1 -0.5 0 0.5 1 …
y … 4 2 0 -2 -4 …
y=-4x
O
1
2
2
4
-2
-1
x
y
-4
-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x 和 y
的值对应坐标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
来,得到一条经过原点和第二、第四象
限的直线,它就是函数 y=-4x 的函数图象.
以上 4 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其中函数y=2x 和 y=x 的图象经过第三、第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
函数 y= 1.5x 和 y= 4x 的图象经过第二、
第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一般地,正比例函数 y=kx(k 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
通过上述结论,你能归纳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定义和性质吗?
2.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当k>0时,直线 y=kx 经过第三、第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 x 的增大 y 也增大;
当k<0时,直线 y=kx 经过第二、第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 的增大 y 反而减小.
注意: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和函数的增减性只与 k 的正负有关.
思考 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3.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可用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一般地,过原点和点(1,k)(k是常数,k≠0)的直线,即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1. 正比例函数 y = (k2)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 B. k<0 C. k>2 D. k<2
D
x
y
O
跟踪训练
新知探究
k2<0
经过第二、第四象限
2.直线 y=(+3)x 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y 随 x 的增大怎样变化?
解:因为函数 y=(+3)x 中,+3>0 在任意实数范围内都成立,所以函数图象经过第三、第一象限,且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
1.下列图象中,表示函数 y= x 的图象的是( ).
x
y
O
A
x
y
O
x
y
O
x
y
O
B
C
D
C
随堂练习
2.函数 y=-5x 的图象经过( ).
A. 第一、第二象限 B. 第一、第三象限
C. 第二、第四象限 D. 第三、第四象限
C
解析:函数 y=-5x 中的 k=-5<0,所以函数经过第二、第四象限.
3.正确填写下列各空.
(1)函数y=3x的图象经过第 、 象限,经过点(0, )和点( ,3),y随x的增大而 .


0
1
增大
(2)函数y=-2x的图象经过第 、 象限,经过点(0, )和点(-1, ),y随x的增大而 .


0
2
减小
1.正比例函数 的大致图象是( )
B
A. B. C. D.
2.[.2024·德阳] 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如图
所示,则 的值可能是( )
A
A. B. C. D.
3.若经过原点和点可以画出直线,则点 的坐标可能是( )
A
A. B. C. D.
4.[2024·唐山路南区月考] 已知正比例函数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C
A.图象是一条射线 B.图象必经过点
C.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D.随 的增大而减小
5.在正比例函数中,函数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增大,则点
在( )
B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2024·北京西城区期中] 点,都在正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与 的大小关系为( )
B
A. B. C. D.无法确定
7. 若正比例函数是常数, 的图象经过
第一、第三象限,则 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答案不唯一)
8.[2024·上海] 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 的值随
的增大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减小
9. 已知函数: ;
;; .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你
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各函数的图象.
解:图略.
(2)观察这些函数的图象可以发现,随着的增大,直线与 轴所夹
的锐角有何变化( 指比例系数)?
解:观察这些函数的图象可以发现,随着的增大,直线与 轴所夹的
锐角越来越小.
(3)猜想函数①和④的图象的位置关系.
解:函数①和④的图象互相垂直.
10.在函数中,随 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各点不可能在
该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A. B. C. D.
11.若函数 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则 的值是( )
A
A. B.2 C. D.3
12. 如图表示光从空气进入
水中前与入水后的光路图,若按图象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并设入水前与入水后光线所在直线的解析
式分别为,,则关于与 的关
系,正确的是( )
D
A., B.,
C. D.
正比例函数
图象
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 y=kx(k 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
与比例系数k的正负有关
画法
一般地,过原点和点(1,k)(k是常数,k≠0)的直线,即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