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5 21:1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重要抉择和贡献。
2.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3.明白作者把大力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王选,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被誉为:
“当代毕昇”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
“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
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课文节选自王选于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的抉择》:
1.选择计算数学专业
2.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
3.锻炼英语听力
4.直接跨入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
5.致力于产业化
6.大力扶持年轻人
7.20世纪90年代进军日本市场
8.1995年进军广电业
你知道北大方正吗?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4年,方正集团总资产1521亿元,总收入748亿元,净资产483亿元。
( )复辟
( )开辟
( )强大
( )强词夺理
( )剥削


( )倔强
( )削笔刀
qiáng
qiǎng
jiàng
xuē
xiāo



( )辟头

粹( )
碎( )
决( )
诀( )
萃( )
淬( )
出类拔萃
纯粹
粉碎
淬火
cuì
cuì
suì
cuì
诀别
决定
jué
jué
琐( )
唢( )
唢呐
琐事
suǒ
suǒ
锁( )
铁锁
suǒ
抉( )
抉择
jué
强词夺理:
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例句:如果你继续强词夺理,我会取消你比赛的资格。
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例句:这位教授平易近人,许多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
不修边幅:
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例句:这位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是这次比赛的冠军。
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阳奉阴违:
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例句:有些人做事阳奉阴违,时间长了自然会被发现。
风口浪尖:
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例句:他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用各种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引出演讲的话题。
第二部分(2—7):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早出成果。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送给青年学生,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1.“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什么?
“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
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慎重、严谨的选择。
2.作者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来取代自己?
1段:我已年过花甲,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
2段:扶持年轻人是一种历史规律。
3段:人们不重视处于创造高峰的年轻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60岁以上容易犯错误。
4段:自己不再是当前的学术权威。
5段:世界上很多创业的都是年轻人。
为何扶植年轻人
总结理由:
从自己的角度:自己高峰已过,到了容易犯错误的年纪,应该推出年轻人来主持局面。
从年轻人的角度:年轻人肯吃苦、能实干,而且有开创精神。很多做出杰出成绩的往往都是年轻人。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扶植年轻人?
提示:结合第6段来谈
3.要打破论资排辈、崇尚名人的风气。
如何扶植年轻人
1.要有真心诚意,不剥削年轻人的劳动成果;
2.要创造条件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
大力扶植年轻人。因为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们。演讲的目的是鼓励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早出成果。
4、这篇演讲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展开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内容探究
1.这篇演讲是如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引用微软原董事长比尔·盖茨的话;
把自己跟李素丽比照,阐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接着运用太阳的比喻,喻指人生不同阶段的能量。
幽默生动
活跃气氛
吸引听众
引出话题
2.在王选的演讲中多次用括号补白了笑声和掌声,说明了什么
说明王选的演讲非常幽默,轻松有趣。因为他在演讲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解说自己的几次重大抉择,精彩纷呈,深深吸引着广大听众,所以博得了阵阵笑声和掌声。
3.第2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大量世界上扶植年轻人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第3段哪些事情让王选觉得“可悲”“可笑”。
在自己冲锋一线,处于创造高峰时期和行业水平领先的时候,却不被承认不被重视,却要被不如自己懂得多的人领导。
反而是退居二线没什么创造,什么都领导不起来的时候却被推出来做领袖,做领导,荣誉纷至沓来。
5.第3自然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可悲和可笑的事情,说明了“马太效应”的弊端。对比论证进一步否定了一些所谓的“权威”的做法,打消了人们意识中的“权威”的概念,使论述更有说服力,表现出了作者的谦逊及对科学负责的态度。
6.第4段“狗皮膏药”使用了什么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比喻,用“狗皮膏药”比喻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体会,把讲述这些内容比作“卖狗皮膏药”,进一步突出了作者自谦的科学态度。同时幽默的语言,增强了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听众的兴趣。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能正确对待名利、幽默有趣、认真负责的人。
7.怎样理解第4自然段中“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一个人搞科研工作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而“老在电视上露面”这一额外的工作还占据了搞科研的精力和时间,那么这个科研工作者也不会有什么建树,所以说他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作者以常上电视和不上电视为例来表现一个科学工作者敬业与否,表述形象,语言幽默。
8.第5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世界上一些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强调了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等,更需要年轻人,彰显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在科学、创业领域的重要性。事例增强了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9.第6段中,作者举出当今社会哪些弊端?
剥削年轻人,年轻人的成果要署导师的名;马太效应;论资排辈的风气。他以真诚、幽默的口吻针砭时弊,其良苦用心令人肃然起敬。
10.读第7段,名人和凡人有相同的地方吗?他们最大的不同是 什么?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相同
不同
要衣食住行,会犯错,会狡辩、会贪杯、会变老等等等世俗人都具备的特征。
名人会得到更宽松的评价标准,甚至一切都被带上了名人特有的“美颜滤镜”。
名人犯错而不自知,因此比起凡人会更容易犯错 。
结果
11.第7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名人和凡人进行对比,一一列举差别,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诙谐幽默,讽刺了社会上对名人过度推崇的现象,体现了作者正直坦荡的胸怀。
12.你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所提到的“I+WE=Full I”这个公式?
我们每个人需要把自己溶在“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要学会团结,只有在集体的力量下,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我加上我们等于完整的我”
13.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王选有着怎样的品质?
王选把“扶植年轻人”作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抉择,足以看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愿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年轻人。
①聪慧过人,善于发现总结;
②谦虚谨慎;
③不求虚名;
④幽默风趣;
⑤关心爱护年轻人。
14.读完本文后,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要有爱国主义情感,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年轻时要努力,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论证思路
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示例:“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P85)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以不同阶段时期的太阳来比喻不同学位和不同身份人的精气神特点,说明自己高峰已过,而在场的年轻人却处在最好的状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指出论证方法
所论证观点
运用效果
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
“狗皮膏药”是中医里的外用贴膏,这个词语常常比喻骗人的货色。把演讲、作报告说成是“卖狗皮膏药”“招摇撞骗”,表现出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谦逊的高尚品质。
“过去时态”的意思是淘汰、落伍了的老朽,
“现在时态”的意思是正当红的核心人物,
“将来时态”的意思是决策者、领军人物。
面对大学生听众,比喻恰当,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听众。
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
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风口浪尖”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市场前沿。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举例论证
示例:P85“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一电视节目里……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举例论证,由李素丽对自己的形容引出作者对自己的评价,论证了客观认识自己的必要,幽默风趣。
第2段作者列举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五代主任的事例
充分阐述了花大力气扶植年轻人是历史规律,强调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意义。
第5自然段的五个年轻的创业者、发明家的例子
告诉大家年轻人是可以挑大梁的,做出成绩的,从而阐述扶植年轻人的必要性。
对比论证
第3段,将自己年轻时做出成绩却遭人忽视与年老时精力下降却受人重视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权威。
第7段,将舆论对名人的拔高与对凡人的贬低进行对比,说明名人和凡人在很多方面其实差不多,只是舆论的不同对待造成了身份的差别,从而提醒自己成名了要有良好的心态。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特点?举例分析。
写法探究
主题鲜明,逻辑严密。
语言诙谐,亲切随和。
始终围绕“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来写,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
有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
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请结合第2-6自然段分析作者的逻辑严密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2自然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第3-5自然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第6自然段提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这几段是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的,逻辑十分严密。
演讲稿的语言特色
因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不同对象而有差异。
慷慨激昂
义愤填膺
严谨细密
条理清晰
幽默风趣
亲切随和
本文讲述了王选一生八次抉择中的第六次抉择,具体写了他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人逐步取代他的作用,表现了王选尊重科技发展规律、不迷信权威、不计较个人名利、认真负责的精神。
课文主旨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译文】不攀登高山 ,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拓展延伸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的答案获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获奖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素材解读:选择是一种智慧。智慧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向贝尔纳学习,把握“可能”,珍惜“拥有”,在现实的平地上搭建自己的理想平台,而不要在虚妄的幻想里营造海市蜃楼!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丰硕(shuò)趋势(qū)豁然开朗(huò)
B.微软(ruǎn)开辟(pì)名人逸事(yì)
C.堕落(duò) 生涯(yá)强词夺理(qiáng)
D.奠基(diàn)阻碍(ài)出类拔萃(cuì)
C
解析:C项“强”应读作“qiǎng”。
课堂检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择  贴切 膏药  不修边幅
B.枯躁  烦琐  剥削  风口浪尖
C.纳闷  权威  估量  阳奉阴违
D.前沿  干预  扶植  招谣撞骗
解析:A项“决”应写作“抉”;B项“躁”应写作“燥”;
D项“谣”应写作“摇”。
C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他平易近人,不但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获得了长官的信赖。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
解析:D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应改为“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
D.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
D
解析:D项,将问号改为逗号。
课堂检测
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范例:“心”与“必”
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示例一:“人”与“大”: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正长大了。
示例二:“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示例三:“玉”与“主”:都有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