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性检测(一) 声现象、热现象、内能及其利用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粗”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中,保持吹气力度不变,向下拉活塞,哨子发出的音调变低
C.图丙中,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障碍物
D.图丁中,穿过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2.(2023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4.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主干道路面“刷黑”
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6.(2023 滨州)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7.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8.(2024甘肃)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
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
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
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
9.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10.(2024湖南)2024年4月25 日,搭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如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
B.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热机效率是 100%
C.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 ℃,内能为零
D.火箭搭载着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11.(2024山西)二氧化碳(CO )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 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 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泵压缩CO ,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O ,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CO 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CO 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2.(2023广州)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
14.(2024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0℃.
15.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1,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 ,这是利用气体的 制作成的简易温度计.
(2)如图2,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3)如图3,将易拉罐底部开一圆孔倒出饮料,放入滴有酒精的小块脱脂棉花,轻轻晃动易拉罐,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按动按钮,观察到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16.联欢晚会上,演员正在表演二胡独奏,二胡发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
1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满足实验要求,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
(2)用两个 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图线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丙图像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分析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ma m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kg,则实验中0~3m 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 J;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 kg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酒精的热值为
19.图甲所示是汽油机的 冲程,该冲程中燃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某汽车发动机的能量流向如图乙所示,完全燃烧0.7kg的汽油,输出的有用功为 J (q_{汽油} = 4 . 6 \times 1 0^{7}J / k g)
20.(2023扬州)“芒种”前后是麦子成熟收割的时间,需要及时把麦子颗粒归仓.
(1)如图1所示是古代农人打麦的场景,把打麦工具高高举起,它的重力势能变 .
(2)现在很多地方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子,某收割机的参数如下表:
割幅/m 2.2/2.5
履带接地总面积/m 3.6
喂入量/(kg·s ) 3/4/4.5
功率/kW 60
发动机效率 40%
油箱容积/L 72
满油时整机质量/kg 2 880
①满油时收割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g取10 N/kg)
②如图2所示,收割过程中收割机相对于同行的装载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收割机功率保持60kW不变,收割过程中减慢行驶速度,是为了 .收割一块地的麦子,耗时0.5h,该收割机做功 J,在此过程中消耗柴油 kg.(q柴油约为
(3)“喂入量”是收割机在单位时间内收获的作物量,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某次收割时作业速度与喂入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作业速度为4k m/h时,喂入量是 kg/s,出现这一结果,你认为作物的 会对喂入量产生影响.
阶段性检测(一) 声现象、热现象、内能及其利用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图甲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粗”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中,保持吹气力度不变,向下拉活塞,哨子发出的音调变低
C.图丙中,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障碍物
D.图丁中,穿过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2.(2023株洲)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4.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C )
A.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 B.中心城区汽车禁止鸣笛
C.轻轨两旁安装隔音板 D.主干道路面“刷黑”
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B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6.(2023滨州)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7.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8.(2024甘肃)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C )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
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
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
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
9.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B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10.(2024湖南)2024年4月 25 日,搭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如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火箭的燃料燃烧得越充分,热值越大
B.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热机效率是100%
C.火箭“体内”的液氢燃料温度低至-253 ℃,内能为零
D.火箭搭载着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11.(2024山西)二氧化碳(CO )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 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 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 )
A.高压泵压缩CO ,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高压泵压缩CO ,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高压CO 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高压CO 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2.(2023广州)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B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汽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的酒精发生了 液化 .
14.(2024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 BC 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低于 0℃.
15.利用易拉罐做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1,向空易拉罐中插入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油柱,把罐体放在热水中,可以看到油柱 上升 ,这是利用气体的 热胀冷缩 制作成的简易温度计.
(2)如图2,在易拉罐中放入盐和敲碎的冰,用筷子轻轻搅拌半分钟,可以看到罐底出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凝华 现象.
(3)如图3,将易拉罐底部开一圆孔倒出饮料,放入滴有酒精的小块脱脂棉花,轻轻晃动易拉罐,把电火花发生器紧紧塞进孔中,按动按钮,观察到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 做功 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16.联欢晚会上,演员正在表演二胡独奏,二胡发声是由琴弦 振动 产生的;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音色 .
17.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0 kg/m ]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满足实验要求,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300 mL的煤油.
(2)用两个相同规格 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 1m 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图线 a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煤油的比热容为 1.575>10° J/(kg·℃).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丙图像中AB段与OC段相互平行,分析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ma 大于 m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kg,则实验中0~3m 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 5.04×10 J;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 酒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 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 J/ kg]
19.图甲所示是汽油机的 做功 冲程,该冲程中燃气的内能是通过 做功 方式改变的.某汽车发动机的能量流向如图乙所示,完全燃烧0.7kg的汽油,输出的有用功为 9.66×10' J.(q汽油=4.6×10 J/ kg)
20.(2023扬州)“芒种”前后是麦子成熟收割的时间,需要及时把麦子颗粒归仓.
(1)如图1所示是古代农人打麦的场景,把打麦工具高高举起,它的重力势能变 大 .
(2)现在很多地方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子,某收割机的参数如下表:
割幅/m 2.2/2.5
履带接地总面积/m 3.6
喂入量/(kg·s ) 3/4/4.5
功率/kW 60
发动机效率 40%
油箱容积/L 72
满油时整机质量/kg 2 880
①满油时收割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8000 Pa.(g取10 N/ kg)
②如图2所示,收割过程中收割机相对于同行的装载机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收割机功率保持60kW不变,收割过程中减慢行驶速度,是为了 增大牵引力 .收割一块地的麦子,耗时0.5 h,该收割机做功 ,在此过程中消耗柴油 6.75 kg.(q柴油约为4×10 J/ kg)
(3)“喂人量”是收割机在单位时间内收获的作物量,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某次收割时作业速度与喂入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作业速度为4k m/h时,喂入量是 2.4 kg/s,出现这一结果,你认为作物的 种植密度 会对喂入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