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课件14PPT+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课件14PPT+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21 15:58:09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一、创设情景 引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一、创设情景 引出新知 教学理念:立足学会 专注会学——生物个体间存在差异。二、自主学习 感知新知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二、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三、分组表达。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5、调查员报告自己的大拇指能否向后侧弯,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6、分组讨论: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人体的多种性状存在着变异。4、调查员报告自己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3、调查员报告自己能否卷舌,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1、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观察,确定自己的下列性状:有无耳垂、能否卷舌、单双眼皮。2、调查员报告自己有无耳垂,和调查员性状相同的同学站起来。活动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思考: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呢?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色盲的孩子。
2、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 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遗传物质改变决定 ——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 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遗传
给后代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生物
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记者看到,苹果上分别印着“迎奥运”、“奥运福娃”、“2008”、“喜”字及有关奥运会题材的字画等,共约二十余种。
  据经理介绍,用于在苹果上“印字”的塑料字贴是定做的,将其贴在苹果的“朝阳面”上,经过十天左右,苹果上就能“长”出字来。捕捉奥运商机 果园“字”有高招
——摘自《法制晚报》 例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思考: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有利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例西瓜是夏季人们爱吃的水果之一,而无子西瓜因为无子且含糖量高,更受欢迎。思考:西瓜无子这种变异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不利变异三、问题探究 运用新知 由于遗传物质的基础不同,同品种的奶牛或同一品种中不同的奶牛个体,它们控制产奶量的基因就会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就可以将产量高的奶牛选出来,再通过繁育后代就会将这种性状稳定的遗传下去,从而得到高产的奶牛。变异与培育新品种四、梳理提升 归纳新知 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二、变异的分类2、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一、概念1、人体的多种性状存在着变异。五、达标检测 巩固新知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会五、达标检测 巩固新知 将普通辣椒种子放在“太空仓”中经过“太空遨游”后播种,得到“太空椒”。思考:该变异是否可遗传?为什么?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明变异的分类(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3)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收集和交流有关我国遗传育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对于遗传和育种有最基础的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分类、意义。
教学难点: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课件展示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感知新知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二、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1.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之间以及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
2.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
3.按变异是否可遗传可将变异分为和。
4.按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是否有利可将变异分为和。
5.变异的意义: (1)地球上环境不断变化,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的环境。 (2)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3)利用生物变异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可用于。
三、分组表达。
活动3【活动】问题探究,运用新知
一、课堂调查——变异的普遍性。
1.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观察,确定自己的下列性状:有无耳垂、能否卷舌、单双眼皮。
2.调查员报告自己有无耳垂,和调查员性状相同的同学站起来。 3.调查员报告自己能否卷舌,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 4.调查员报告自己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 5.调查员报告自己的大拇指能否向后侧弯,站着的同学中和调查员不同的同学坐下。 (直到所有同学坐下为止)
6.分组讨论: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二、(一)实例分析——变异的分类
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色盲的孩子。
——遗传物质改变决定 2.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 ——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
结论: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实例巩固:捕捉奥运商机果园“字”有高招
(二)实例分析——变异的分类
1.小麦的矮杆抗倒伏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
2.玉米的白化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
结论: 有利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 不利变异: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 实例巩固:西瓜无子这种变异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
三、变异与培育新品种
高产奶牛的培育。
活动4【活动】梳理提升,归纳新知 
师生共同对本堂内容进行归纳梳理。
活动5【练习】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