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说出遗传信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提高学生表达交流和分析评价他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2)逐步形成乐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2重点难点
重点: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难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照片找亲人,引出遗传信息这一概念。又通过对商品条形码的分析引导出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进而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照片找亲人,引出遗传信息这一概念。又通过对商品条形码的分析引导出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进而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样做不但很容易地就使学生理解了“遗传信息”这一概念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环节2、探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为什么甲伞藻和乙伞藻的移接体会长出不同形状的帽
(1)、阅读教材。
(2)、讨论导学案上的问题:
①甲伞藻提供了什么?
②乙伞藻提供了什么?
③伞藻的假根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④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环节3、探讨有关染色体的知识:
(1)、怎么识别染色体?
(2)、染色体在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数目和存在方式具有什么规律?
(3)、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什么意义?
(4)、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环节4: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创设情景
(2)观察模型
(3)介绍科学家事迹
环节5:了解基因
A:自主学习
(1)、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2)、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三个问题:
①什么是基因?
②基因存在哪里?
③基因有什么作用?
(3)、充当小老师讲解。教师作补充或纠正
B:探究模拟
组织学生探究如何用长绳模拟DNA分子和基因,
促进学生对基因的概念的理解。
环节六:探讨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A:继续探究
学生继续用长绳模拟DNA分子、基因以及
染色体,得出染色体、DNA、基因四者
之间的关系。
B:设计图解
小组同学设计图解表示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环节七:归海拾贝
(1)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2)你学得成功的地方是哪些?
(3)你还有什么困惑?
(4)你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吗?
能将你知道的跟大家分享吗?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通过照片找亲人(2)、讨论导学案上的问题(3)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正确结论(4)学生继续用长绳模拟DNA分子、基因以及
染色体,得出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5)设计图解小组同学设计图解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归海拾贝
(1)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2)你学得成功的地方是哪些?
(3)你还有什么困惑?
(4)你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吗?
能将你知道的跟大家分享吗?
活动5【作业】作业
在生活中找出一到两个双螺旋结构的物体
课件18张PPT。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谁能解释下图中的现象?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任何事物事物都有信息,生命有没有信息呢 ?探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A:探究:为什么甲伞藻和乙伞藻的移
接体会长出不同形状的帽
1、阅读教材。
2、描述实验。
3、讨论导学案上的问题:
①甲伞藻提供了什么?②乙伞藻提供了什么?
③伞藻的假根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④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环节3:探讨有关染色体的知识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1、怎么识别染色体?1、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一般是固定的。
2、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2、染色体在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数目和存在方式具有什么规律?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3、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什么意义? 4、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男性核型女性核型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在生物传宗接代中起重要作用。
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其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有特定遗传效应片段,叫做基因。 探讨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B:设计图解
小组同学设计图解表示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四者之间的关系。
A:继续探究
学生继续用长绳模拟DNA分子、基因以及
染色体,得出染色体、DNA、基因四者
之间的关系。
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惟一的发展中国家。
1999年12月1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排序的测定。
2000年4月底,中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2000年5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从原定的2003年6月提前至2001年6月。
2000年5月8日,由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已基本完成了人体第21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研究大事记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