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课件20PPT+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课件20PPT+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21 17:04:17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制作一杯美味的酸奶制作酸奶的原理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乳酸菌),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的发酵过程使奶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氨基酸等),奶中脂肪含量一般是3%-5%。经发酵后,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2倍,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酸奶的好处和作用一是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二是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促进和加强消化的功效。
三是乳酸菌能减少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因而具有防癌作用。
四是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
五是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
1、准备的材料2、把广口瓶放到高压灭菌锅中消毒3、把牛奶倒入广口瓶中4、然后把酸奶也倒入广口瓶中5、振荡,让牛奶和酸奶充分混合均匀6、把广口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调至35℃,大约培养6-8小时左右8、8小时后,看到酸奶已经制成了!怎样判断酸奶的品质?优质酸乳外观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表面光滑,凝乳结实,组织细腻,质地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无气泡,酸甜适度,不得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
特别提醒:如果酸乳中有气泡或瓶盖上鼓或有辛辣味及其它异味,说明鲜乳在发酵过程中已被杂菌污染不能食用。(^o^)/~,赶紧来尝尝吧!讨论题:1、容器和牛奶为什么要先消毒?
2、为什么要加入酸奶?我们要酸奶中的什么?煮沸牛奶为什么要先冷却?
3、广口瓶并没有装满,杯里的氧气会影响到乳酸菌的发酵吗?
4、若制作的酸奶太多,一下子不能喝完,该怎么储存呢?其原理是?
5、乳酸菌发酵的条件是什么呢?
6、制作酸奶的步骤是怎样的?
灭菌→接种→密封→发酵→品尝巩固与提高:1、用于酸奶发酵过程的细菌是( )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乳酸菌 D 根霉
2、制作酸奶的正确步骤顺序( )
A 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B 灭菌→密封→接种→发酵
C 接种→密封→灭菌→发酵
D 接种→灭菌→密封→发酵
3、酸奶在发酵过程中必须密封,这是为了提供( )
A、安静的环境 B、有氧环境
C、无氧环境 D、防止细菌逃跑
4、自制酸奶,不能长时间放置的根本原因是( )
A、食品生虫   B、微生物繁殖
C、气温过高   D、食品中水分太少
5、自己制作的酸奶,如何鉴别它的质量是否合格呢?
蛋羹状或豆腐脑状,乳白色,质地均匀而细腻,没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奶香。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探究和动手能力,对生产生活中的发酵现象有很多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教师适当指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图片展示;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等食品,问: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活动2【活动】活动展示
各组同学汇报酸奶制作的过程和结果,品尝自制的酸奶。
活动3【活动】分组讨论
1.使酸奶发酵是那种微生物?
2.乳酸菌发酵需要哪些条件?
3.制作酸奶的注意事项?
活动4【讲授】发酵技术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发酵原理,通过举例说明发酵技术。
活动5【活动】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请大家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活动6【练习】课堂巩固
填空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动地改造了一些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从而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
判断题
1.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2.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
3.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
活动7【活动】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8【作业】课外延伸
调查本地常见的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