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素养提升训练
1.(2024年广西崇左宁明一中月考题)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杠杆不一定是直的 B.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杠杆的动力和阻力可能在支点的同一侧 D.动力和阻力总是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2.(2023年辽宁阜新太平区期末考试题)如图是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能正确表示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图是【 】
A B C D
3.(2024年江苏盐城盐都区第一共同体月考题) 如图所示,把物体A、B 分别放在轻
杆的两端,放手后轻杆马上转动起来,使轻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物体A的重力
B.物体B 的重力
C.轻杆对物体B的支持力
D.物体A 对轻杆的压力
4.(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题)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下压运动训练,静止不动时人体可以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肌肉的拉力F1为动力,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
(1)动力F1的力臂L1;(2)A点,脚对地面压力F的示意图。
【考点1答案】1. B 2. C 3. D 4.
1.(2024年河北中考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明使用可绕O点自由转动、刻度均匀的杠杆,以及多个重为0.5N的钩码进行了以下操作: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0.5 0.2 1.0 0.1
2 1.0 0.15 1.5 0.1
3 0.1 3.0 2.0 0.15
4 2.0 0.15 1.5 0.2
…
(1)不挂钩码时,杠杆在图示的位置静止。小明将杠杆左边的螺母调至最左端,发现杠杆右侧还略向下倾斜,此时小明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右边的螺母,使杠杆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杆水平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多次实验并把数据填入右表。
小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 次实验数据有误,剔除这一组数据后,初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第4次实验结束后,小明撤去右侧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继续实验。如图所示,他在左侧A点悬挂三个钩码,再用弹簧测力计(未画出)在B点拉杠杆。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 (选填序号)。
①2.0N ②2.5N ③3.0N ④35N
(4)筷子是中国传统餐具,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用筷子夹东西时,所属的杠杆类型与第 次实验时的杠杆类型相同;
(5)小明选用质量分布均匀但两端粗细不同的筷子玩“托筷子”游戏时,用一根筷子把另一根筷子MN水平托起来,图为筷子稳定时的俯视图,筷子MN的重心在O′点,此时 (选填“MO′”或“O′N”)段更重一些;
【拓展】如图所示,小明在一根均匀硬质细杆上挖出等间距的5道细凹槽,将细杆分成6等份,并分别在细杆两端和凹槽处标记出“0、1、2、3、4、5、6”,然后在两端对称安装合适的螺母。支架(未画出)支撑在任一标记处时,都要重新调节螺母,使细杆不挂物体时在水平位置平衡。现把重为2N的物体悬挂在标记“6”处,仅在其他标记处放置支架和悬挂最大容积为800mL、重为1N的小桶,通过改变支架支撑的位置和小桶悬挂的位置,并调整小桶内的水量,可以有 种方案使细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2.(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健身步道上的坐式划船训练器如图所示。人坐在座板上,用始终与把手垂直的力缓慢向后将把手拉至身体两侧,此过程中,拉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若要增加训练强度,应将配重盘向 (选题“a”或“b”)端移。
3.(2024年江苏镇江中考题)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稍稍超过量程。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钩码的数量适当增加
B.钩码的位置适当左移
C.弹簧测力计转到图中虚线位置
D.弹簧测力计位置适当向左平移
4.(2024年贵州中考题)(多选题)如图甲所示的条凳,人若坐在凳的一端,极易使其另一端上翘而摔倒。现将其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B、C点分别与凳脚的E、F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当人对水平凳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压力作用于A点,可将条凳视为绕E点转动的杠杆
B.只要压力作用于凳面的中间,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C.只要在A、D点同时施加压力,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D.在B或C点施加一个压力,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考点2答案】1.(1)左 (2)3 (3)②③④ (4)4 (5)O′N (5)11 2. 逐渐变小 a 3. D 4. ABD
1.(2021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木杆的作用力F,使木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是变大的 D.一直是变小的
2.(2018年山东临沂中考题)图(a)所示的杠杆是水平平衡的。如果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如图(b)所示,则杠杆【 】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要保持平衡应将左端的物体向右移动
D.要保持平衡应在右端再加挂一个物体
3.(2022年湖南衡阳中考题)晚饭后,妈妈带着小涛和他两岁的妹妹到文化活动中心玩跷跷板,如图所示,图中的转轴相当于杠杆的 ,妈妈和妹妹的总重力比小涛的重力大,跷跷板水平平衡时,小涛比妈妈离转轴 (选填“远”或“近”);若妈妈放下怀抱中的妹妹(妈妈的位置不变),为了保持跷跷板水平平衡,小涛应适当 转轴(选填“远离”或“靠近”)。
4.(2023年江苏扬州中考题)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
(1)仰卧起坐时,人体可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肌肉的拉力F为动力.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模型的阻力臂l.
(2)先将头向前抬起,可以减小_______力臂。在平躺至坐起的过程中人体肌肉所施加的动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3)同学们可以改变仰卧起坐的快慢,来控制体育锻炼的效果,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其实质是改变__________的大小。
【拓展训练题3答案】 1. A 2. A 3. 支点 远 靠近
4.(1)(2)阻 变小 (3)功率
1.(2023年四川凉山州中考题)如图甲是自行车的手闸,其中ABO部分可视为一个杠杆,其简化示意图如图乙,O为支点,F2为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
(1)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2)阻力F2的力臂l2.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3年四川眉山中考试题)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发现了一台活塞式抽水机,在杠杆C处用力便可取水。请在图中画出:(1)阻力F2的力臂l2;(2)在C处所用最小力F1的示意图。
3.(2024年江苏无锡期中考试题)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一长方体是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质量为90kg,已知 AB=0.8m,BC=0.6m,要把它翻转立放在地面上,如图乙所示,手作用在 (选填“A”或“B”或“D”) 点最省力,在翻转的过程中不打滑,至少要对物体做功 J.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21年黑龙江龙东中考题)如图所示,OAB为一可绕O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OA垂直于AB,且OA长度为40cm,AB长度为30cm,在OA中点C处挂一质量为1kg的物块,要求在端点B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F的力臂应是 cm,最小的力F是 N.
【考点4答案】1. 如图。 2. 如图。 3. A 180 4. 50 4
1.(2024年烟台中考题)骨骼、肌肉和关节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中最基本的运动大多是由肌肉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下列关于人体中的杠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手托重物时,可视为省力杠杆
B.图甲:手托重物时,肱二头肌对前臂的牵引力是阻力
C.图乙:踮脚时,可视为费力杠杆
D.图乙:向上踮脚的过程中,腓肠肌对足部骨骼的牵引力是动力
2.(2024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托盘天平 B.钢丝钳 C.筷子 D.开瓶扳手
3.(2024年甘肃定西中考题)用如图所示的扳手拧螺丝时,一只手稳住扳手的十字交叉部位,另一只手用同样大小和方向的力在 (选填“A”、“B”或“C”)点更容易拧动螺丝,原因是 。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题)端午节时,同学们外出游玩。购买饮料时,售货员用启瓶器开启饮料瓶的情景如图所示。启瓶器在正常使用时,属于______(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开启后的瓶盖中间出现了凹陷,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考点5答案】1. D 2. C 3. C 阻力和阻力臂一定,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一定,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一定,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越省力 4. 省力 形变
1.(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题)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称量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分别为0.05m、0.2m,秤砣的质量为0.1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kg.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测物体的质量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2024年重庆中考题)小兰自制了一把杆秤,由秤盘、提纽、秤杆以及200g的秤砣构成,如图所示。当不挂秤砣、秤盘中不放重物时,提起提纽,杆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间距离为10cm.当放入重物,将秤砣移至距O点30cm的B处时,秤杆水平平衡,则重物质量为 g;往秤盘中再增加20g的物体,秤砣需要从B处移动 cm才能维持秤杆水平平衡。
3.(2023年自贡中考题)杆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称量工具,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O为杆秤提纽,OA=8 cm,秤砣质量 m=0.2 kg,不挂重物和秤砣时,手提提纽,杆秤可水平平衡。用它称鱼,当秤砣置于 B点时,杆秤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测得 OB=32 cm,则鱼的质量为【 】
A. 1.0 kg B. 0.8 kg
C. 0.6 kg D. 0.4 kg
4.(2024年四川泸州中考题)在某届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明制作的“杆秤液体密度计”如图甲所示,选取了一根质量不计的硬质轻杆,P为提挂点,P点的左侧端点A处悬挂透明塑料杯,右侧悬挂秤砣,不计细线质量。将相同体积不同密度的待测液体加入杯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平衡时,秤砣悬挂点到P点的距离与待测液体的密度成一次函数关系,即可在杠杆上均匀标出刻度线来测量液体密度。其制作与测量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距离左端点A处10cm的位置制作提挂点P;用天平称得空塑料杯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空塑料杯质量为 g;右侧秤砣采用50g钩码拴上细线制成;
(2)将空塑料杯悬挂在A点,调节右侧秤砣细线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细线位置处标记为“0g/cm3”,此刻度线到提挂点P距离为 cm;
(3)将100mL密度为1g/cm3的水倒入塑料杯中,在液面处作标记,调节秤砣细线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在此时秤砣细线位置处标记为“1”,此刻度线到提挂点P的距离为 cm;将“0”到“1”刻度线之间均分10等份,则该密度计的分度值为 g/cm3;按该分度值在杠杆上均匀画出刻度线,即杆秤密度计制作完成;
(4)用制作好的密度计测量某一液体密度时,将100mL的液体倒入空塑料杯中,秤砣细线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待测液体密度为 g/cm3;
(5)制作好的密度计不仅能够测出液体的密度,还可以测算某些固体的密度。某次测量时,小明将石块放入空塑料杯中,杠杆平衡时,秤砣细线在“0.5”刻度处,再向杯中加水至100mL标记处(石块浸没),杠杆再次平衡时,秤砣细线在“1.3”刻度处,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考点6答案】1. 0.4 偏大 2. 600 1 3. B 4.(1)25 (2)5 (3)25 0.1 (4)0.8 (5)2.5
1.(2024年湖北中考题)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上描绘的《史记》中“泗水取鼎”画面,两边各有数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起掉落水中的鼎。图中的这种滑轮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起到省力的作用;此时两边绳子对鼎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F2,鼎受到的拉力之和为_________。鼎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24年四川内江中考三模题)如图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分别用力F1、F2匀速拉起钩码,则两力的大小关系是F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 。
3.(2021年江苏盐城中考题)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B.旗手对绳的拉力等于国旗重力的一半
C.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2.(2021年山东淄博中考题)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考点7答案】1. 不能 F1+F2 减小 2. 等于 力的方向 3. C 4. B
1. (2022年甘肃兰州中考题)小聪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见下表,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________(选填“A”、“B”或“C”)点。
2.(2024年河北石家庄中考一模题)如图所示,物体A以2c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绳子自由端拉动速度为 cm/s,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物体A在2s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J.(滑轮、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处的摩擦忽略不计)
3.(2019年江苏盐城中考题)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4. (2023年湖南长沙中考题)如图,小明用一个动滑轮和几个相同的杠铃片自制了一个健身器,已知动滑轮的质量为5 kg,每个杠铃片的质量为10 kg.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小明通过握杆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提升杠铃片的过程中,求:
(1)杠铃片在0.5 s内上升0.2 m,杠铃片的速度。
(2)动滑轮下挂着两个杠铃片,握杆对绳子拉力的大小。
(3)动滑轮下挂着四个杠铃片,杠铃片上升了0.1 m,在此过程中握杆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
【考点8答案】1.(1)滑轮的自重 (2)匀速 A 2. 4 0.4 3. A
4. (1)杠铃片上升的速度;
(2)每个杠铃片所受的重力G=mg=10kg×10N/kg=100N,
每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m动g=5kg×10N/kg=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当动滑轮下挂两个杠铃片,握杆对绳子的拉力
F=G总=(2G+G动)=×(2×100N+50N)=125N;
(3)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下挂着四个杠铃片,杠铃片上升了0.1m,在此过程中握杆对绳子的拉力做的功W=G总'h=(4G+G动)h=(4×100N+50N)×0.1m=45J.
1.(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二模题)如图所示滑轮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小涵用该滑轮组将重80N的物体匀速提高,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小涵所用拉力F= N.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24年广东茂名中考二模题)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550N的货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图中A滑轮的主要作用是改变 ,工人做功的功率是 W;若滑轮组的绕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最多能匀速提起重为 N的物体。
3.(2022年湖北随州中考题)由于热胀冷缩,户外的导线在夏天会变得松弛,冬天又拉得很紧。某些地方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控制导线的松紧程度。某次导线对滑轮N的拉力为F,配重水泥块(重为G)被匀速拉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滑轮自重,绳重和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是动滑轮
B.拉力F=2G
C.拉力F做的功为3Fh
D.拉力F移动的速度与配重G上升的速度相同
3.(2024年四川达州中考题)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GA=80N,GB=20N,A、B均为正方体,边长分别为20cm、10cm.在拉力F=30N的作用下,5s内,物体A、B一起向右匀速直线移动了3m.若不计滑轮和绳自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0
B.A对地面的压强为2500Pa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2m/s
D.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W
【考点9答案】1. 改变动力的方向 50 2. 力的方向 120 850 3. B 4. D
1.(2023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 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 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2.(2024年陕西中考题)工人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提升物料,该装置中的滑轮为________滑轮。已知滑轮重80N,货篮重120N,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用该装置匀速提升空货篮时的拉力为________N。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20N,每根钢条重100N,该装置匀速提升钢条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 (2022年湖南常德中考题)如图所示,用两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绳方法,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1>F2,F1移动距离多
B. F1C. F1所做的额外功多
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4. (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题)如图为某景区的盘山公路,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陡坡时司机常常要换用低速挡,这样做是因为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一定时可以增大__________.一辆总重为1×105 N的汽车经过某一长为200 m的路段时,竖直高度上升了20 m,如果汽车的牵引力恒为2.5×104 N,此过程中盘山公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考点10答案】1. D 2. 动 100 80% 3. D 4. 牵引力 40%
1.(2024年广东广州期中考试题)小明想要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对此他猜想:“斜面的坡度一定时,物体越重,斜面机械效率越高”。小红不赞同小明的猜想,于是他们一起设计实验检验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1)他们准备了长木板、木块,带凹槽和挂钩的滑块、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刻度尺和仪器a,仪器a是 ;
(2)请帮小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①测量滑块、钩码的重力:用仪器a在空中沿 方向提起滑块,保持静止,记录滑块的重力G;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1个钩码的重力为G0;将1个钩码放入滑块的凹槽,计算出滑块和1个钩码的总重力G总1;
②搭建斜面:在长木板上画四条线A、B、C、D(如图),测量出 (选填“AC”“AD”、“BC”或“BD”)间距离为斜面的长度s,用木块撑起长木板,测出这两点间的高度差h,固定木块和木板保持斜面坡度不变;
③测量拉力:把滑块放在斜面上,用仪器a 拉动滑块,测出拉力F1;
④改变物重:再放1个钩码到滑块的凹槽中,计算出总重力为G总2,G总2= ;
⑤重复步骤③,记录测力计的示数为F2;
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
2.(2024年四川泸州中考题)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忽略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将物体放在水平粗糙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力F=100N,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为F绳.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绳为60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恰好为0,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N;当绳子自由端拉力F1为90N时,物体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物体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N;撤去水平向左的恒力F,改变绳子自由端拉力F1的大小,仍使物体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3.(2024年河南中考题)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4.(2024年四川成都中考题)(多选题)小成在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先测得定滑轮的重力为0.2N,动滑轮的重力为0.25N,再使用组装好的滑轮组在10s内将质量为100g的钩码竖直匀速提升20cm,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对细绳拉力的功率为0.03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0.05J
D.若增大提升钩码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考点11答案】1.(1)弹簧测力计 (2)①竖直 ②AC ③沿斜面匀速 ④G+2G0 ⑥若,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若,说明小明的猜想错误。
2. 20 60 75% 3. C 4. A C
1.【跨学科实践】(2024年福建泉州中考二模题)图中四幅图均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穴取铜铅”中,古人所使用的镐属于费力杠杆
B.图乙“试弓定力”中,弓被拉开,仅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图丙“泥造砖坯”中,砖坯对地面的压力和砖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图丁“踏车汲水”中,水被提升到高处,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传统文化】(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题)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南方独轮推车。人推车前进的过程中【 】
A.人对车不做功
B.车是定滑轮
C.车是费力杠杆
D.车是省力杠杆
3.【科学思维】(2024年江西萍乡中考三模题)对如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A.图中OB不是动力臂 B.图中所示的装置不省力
C.装置是一种省力杠杆 D.汽车驾驶盘不属于简单机械
4. 【科学探究】(2024年新疆中考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总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杠杆的重心位于支点O的 (选填“左”或“右”)侧,若将右端的螺母调至最右端后,发现杠杆仍然左端低、右端高,则应再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在B点悬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为0.5N,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的方向与杠杆的夹角为θ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的大小为 N,夹角θ为 度;
(3)上述实验过程,若实验前没有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就开始实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的方向与杠杆的夹角仍然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为 (选填“2.9”或“3.1”)N.
【素养提升答案】1. A 2. D 3. D 4. (1)左 右 (2)3 30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