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0:07: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请回答1~2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而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②“士”阶层在礼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21教育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2.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并未形成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只是使传统文化基本定型,在汉代董仲舒发展到新儒学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①错误②正确;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在争鸣中相互的融合。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B。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请回答3—6题。
3.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B项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项荀子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D项孟子主张"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固选B
4. 孔子在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他整理出六种教本,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不包括 ( )21·cn·jy·com
A.《诗》 B.《易》 C.《乐》 D.《论语》
答案:D
解析:分析: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固选D
5.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 ( )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受教育的对象应该不分高低贵贱和贫富差别,但为了养家糊口,孔子对他的学生还是收了一定的“学费”。固选C
6.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 ( )
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2·1·c·n·j·y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人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所以①②③正确,④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是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的,固选C
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回答7—11题。
7.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 ( )
A.系统的“仁政”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人性本善”的思想 D.轻摇薄赋的思想
答案:B
解析:分析:孟子民本思想首先是“仁政”,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以三代(夏商周)的政治为楷模。此也是其政治的最高理想。 然后是仁政的一种体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学说体现了一定的尊重人权思想,他渴望的是“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无饥”的社会。这种维持温饱的生存权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的以民为本。这就是孟子所人为的:“民贵君轻”,社会一切不仁、不义都来自于君主,此带有民本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固选B
8.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
A.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
B.主张“以德服人”
C.结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使之更适应社会需要
D.主张“性恶论”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是孟子,A错,B 项是荀子的法治思想,B错,C项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或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对“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C正确,D项荀子主张“性恶论”,D错,固选C
9.在对于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与荀子 ( )
A.观点相同,说法有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答案:B
解析:分析: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通的。故答案为B。
10.“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
A.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分析:A新兴地主阶级喜欢法家不是儒家的思想, B 先秦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流行的是法家的思想,B对,C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不一定是孔子的思想,D是墨家的思想
1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诸侯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考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考虑.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在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各学派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宣扬自己学派的观点.私学的兴起,有利于思想的多样化和传播,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①②③④都正确
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  )
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
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
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中内容可判断与“百家争鸣”有关,A项是其地位;B项是百家学派的关系;C项表述错误,主要有十个学派;D项是其原因。
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选D项。
14. 右图人物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
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15.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  )。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答案:B
解析:分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故选B项。
16.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主张,不符题意。
17.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  )21教育网
A.Li Er B.Kong Qiu
C.Meng Ke D.Xun Kuang
答案:D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文科综合能力运用的考题,要求运用英语技能解决问题.题干中英语意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提出的,固选D。
18.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  )。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
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答案:D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
19.右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牌匾中的“仁”,这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一致。
20.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任课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起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特别讲究师道尊严”,注重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道德,乙说法错误,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
二、阅读材料解答: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21cnjy.com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www.21-cn-jy.com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把握和理解。(2)问首先要把握材料基本观点,然后结合孔子的主张回答问题。(3)问考查孟子“民贵君轻”的基本主张和他的“仁政”措施。(4)问要结合荀子的生活时代回答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l)在上文中,作者是怎样概括儒家学说的特征的?
(2)这一特征对儒学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征:“守旧而双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
(2)影响:在当时成为“显学”,但迂阔难行,汉代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原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所以没有受到重视。汉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一方面要注意概括材料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没有受到重视,而汉代以来却成为正统思想。
2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中心,前后历时150年左右,孟子、荀子、李斯、韩非、屈原等都曾来稷下游说或进行学术访问,囊括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请回答:www.21-cn-jy.com
(1)如果你当时有幸能到稷下学宫听讲学或参与论辩,你会选择支持哪一家学说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2)你所支持的学说观点,在今天是否仍有借鉴的价值?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学生可任选一家学说,能够正确介绍其思想观点,并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出正确的评价即可。
(2)学生可就某一学说中的某一观点,结合现实展开即可。(如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诚信”、“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法家思想中的“以法治国”;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等)
解析:分析:于回答第(1)问,可以任选一家学说的观点,关键是要正确的介绍其思想观点,并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出正确的评价;解答第(2)问时,一定要结合现实展开,结合事例说明。
24.请根据下面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人民网2010年9月27日报道,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来
自16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围绕儒学思想的时代发展与国际传播、儒家与文化多元化发展儒学的历史研究、现代阐释、当代价值、世界传播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与广泛对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认为,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六大功能。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家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出孔教儒家思想的六大功能:促进世界和平;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成为中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精神轴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能大致与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2-1-c-n-j-y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1)目的:宣传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结果:未被统治阶级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宣传、弘扬孔子思想中的优秀精华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举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②孔子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答出一例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回答第(1)问时注意理解孔子“仁”的思想为何在当时得不到认可;第(2)问要注意辩证地认识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将其优秀成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25.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21教育网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四则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叙述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所体现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说明其原因。
(4)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
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⑷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解析:分析:(1)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2)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观点各异(3)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4)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