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0: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文学的繁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恩格斯曾说:“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话准确揭示了(  )
A.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C.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D.社会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答案:C
解析:当时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对比来强化和凸现主观情感。其中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情感的文学作品是(  )
A.《母亲》 B.《大卫·科波菲尔》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浪漫主义”这一限定,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3.“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争取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  )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司汤达的《红与黑》 D.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D
解析:A、C两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B项的内容体现爱国的情感。
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  )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意识的影响
B.工业革命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
D.人类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想王国”的失望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
答案:D
解析: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社会现实与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差距太大,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浪漫主义。
5.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反映出(  )
①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②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③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为了使之更完美,而不是为了推翻它。
6.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擅长塑造为贪婪、仇恨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是(  )
答案:B
解析:题干中“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指巴尔扎克,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唐璜》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排除A;《战争与和平》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排除C;D是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
7.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A
解析: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而“欧·亨利笔法”正符合此特征。
8.“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这是对下列哪位人物的高度评价(  )
A.巴尔扎克 B.列夫·托尔斯泰 C.雪莱 D.雨果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天才的艺术家”“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等信息,可知是指列夫·托尔斯泰。
9.如图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民族主义
答案:C
解析:《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历史现实;《人间喜剧》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两部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10.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下图所示两部文学名著共同点发表的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C.都展示法国的社会文化生活 D.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答案:D
解析:《人间喜剧》反映了19世纪欧洲法国社会的现实,是现实主义作品。《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作,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故D项正确。
11.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
①《唐璜》 ②《红与黑》 ③《高老头》 ④《巴黎圣母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世界近现代文学成就的理解。据题干材料判断反映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①;《红与黑》和《高老头》是现实主义文学,②③符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排除④,故选B。
12.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世纪中期描绘人类按照主观希望的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浪漫主义。故选D。
13.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疾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D.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背景信息为“欧洲疾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据此可以排除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种流派。答案应为C项。
14.在17~19世纪的欧洲文坛上(  )
①古典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思想感情  ②启蒙文学批判专制制度 
③浪漫主义表现主观思想和个人感情 ④现实主义着力批判社会阴暗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范性,并不注重抒发个人感情;反对封建制度的启蒙思想家,其作品必定是批判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作品偏重于表现主观思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阴暗面进行了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15.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感到痛苦、迷惘,没有出路。这一思想变化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表现是( )
A.浪漫主义兴起 B.现实主义兴起 C.现代主义兴起 D.社会主义文学兴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背景的理解与记忆能力。题干论述符合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故C项正确。
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荒诞剧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解析:以《等待戈多》现代荒诞戏剧为典型,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现代主义文学多表现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17.“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这是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获奖的评语。使贝克特获得该奖的作品之一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西风颂》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答案:C
解析:A项作者是海涅,B项作者是雪莱,D项作者是巴尔扎克。
18.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代表作有(  )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母亲》 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分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③④分别是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苏联文学。
19.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这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作品的表达形式和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可以看出,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融合程度较高,东方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选C项。
20.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
  
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 B.反封建残余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A
解析:三幅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属于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
2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牧神午后·前奏曲》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语言颠三倒四,想象诡异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故选C。
22.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美和谐 
③都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等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反映。因此,文学艺术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①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提炼。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难度较大,首先判断观念的正误,然后就这个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点评:亚非现当代文学的特点
(1)各国的民族文学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了亚非各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深刻矛盾的主题;(2)随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文学也登上了文坛,成为亚非文学队伍里一支新的生力军;(3)亚非现当代文学家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西方文学观点、文学理论、文学形式、创作手法表现本民族的文学内容。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二月革命的成果——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很快被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所代替。在路易·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政治日趋腐败,经济萧条,对工人和农村劳动者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剧,资本主义的血腥面目,已不是虚假的文明外衣所能掩盖的了。严酷的现实促使许多进步文学艺术家从幻想和憧憬中惊醒过来,他们开始正视现实,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这现实,在他们看来,现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文学艺术家只有传达和反映现实的义务,而没有篡改和伪造现实的权利。
——朱铭《外国美术史》
材料二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从哲学思想来说,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如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它们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朱维之、赵澧等《外国文学史》
(1)在材料一概述的背景下产生了哪一文学流派?促使该流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艺术特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世界文学发展的认识。
答案:(1)流派:现实主义流派。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激化了社会矛盾。
(2)现实原因: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理论条件: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直接原因:否定传统文学的现实性,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特点:反传统;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语言隐晦难懂。
(3)文学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时间“1848年”判断,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二阐述的几层含义,然后结合层次分析。第(3)问从文学的本质去分析。
点评: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区别?
(1)从产生和繁盛的时间来看,前者在西方由来已久,从19世纪30年代起成为文学的主流,后者兴起于20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时期;(2)从兴起的社会根源看,前者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而出现的,后者的发展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恐惧,从而使他们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3)从创作特点看,前者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趋势,再现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后者是一种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从我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哪国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材料四中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文学流派?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文学流派。
(4)不同文学流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法国的雨果。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
(2)原因:其《人间喜剧》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
(3)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民族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4)文学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第(1)问明确《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联系教材所学可概括其特点。第(2)问要求回答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特点。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要从社会政治、经济对文学的影响角度分析。
点评:20世纪的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有哪些?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表现形式,而且社会主义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