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这一入会誓词后来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 B.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
C.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答案:D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族、民生、民权
C.民生、民族、民权 D.民权、民生、民族
答案:A
解析: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答案:D
解析:“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表明孙中山希望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使国民均能受益,D项正确。
4.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21教育网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民权主义。
5.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的核心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体现了政治革命的要求,A项符合此意。B、D两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C项是民生主义的主张。
6.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21*cnjy*com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反对封建专制,这是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具体表述,A项正确。B项“经济上”无从体现;C项“民族独立”无从体现;D项“挽救民族危亡”无从体现。
7.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答案:A
解析: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是要收买地主土地,而不是剥夺地主土地。。
8.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
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点
③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④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这也是造成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
10.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D.领导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孙中山先生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提出并发展了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论证的观点是外国依然压制着中国人,民族主义仍是革命的任务之一,结合新三民主义的含义,B项最佳。
12.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由“1924年”“孙中山”“诸君担负责任……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等信息可知“这个办法”就是实行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下图文字是1916年秋天孙中山在海宁观潮为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的题词。在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依据题词中的信念,与时俱进的主要活动是( )
A.发动辛亥革命 B.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C.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20世纪20年代”这一限定,A项发生在1911年,B项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C项发生在1917年,均应排除;D项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符合题干中孙中山的题词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精神,也符合“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间限定。
14.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 )21·cn·jy·com
①把反帝视作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相结合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说明其反帝主张,同时与具体的反帝目标结合,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但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15.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共二大中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者最基本的相同点是C项。A、B、D三项在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没有体现。
16.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D.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因而两者在革命道路、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属性,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前途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无产阶级则要建立社会主义,因而两者的前途不同。
17.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对孙中山民生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A.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
B.通过民生主义的实施,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C.鼓励大资本家进行垄断
D.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在民族自救上
答案:A
解析:B项中“中国实现了近代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孙中山的主张;D项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不符合题干要求;民生主义中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体现了A项。
18.“求同存异”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也同样适用于政党与政党之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同”主要表现在( )
A.三民主义 B.中共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这有利于团结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都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同时发生,A项错误;引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是毛泽东思想,排除C项;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D项。
2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的哪一主张相一致(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其体现的重要原则是“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是一致的,故选D。
21.蔡元培先生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毛泽东
答案:B
解析:“三民五权”指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指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综合分析此联悼念的是孙中山。
22.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B.孙中山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
C.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即国共能够合作的主要原因是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实质上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以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2)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
答案:(1)孔子整理六经,对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初步总结
(2)三民主义;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现实;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第(1)题可从孔子对六经的整理这个角度作答。第(2)题由设问的时间限制即可得出“三民主义”的结论;其“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如何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1)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2)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4)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清朝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孙中山
材料二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造成材料一中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当时的俄国革命与辛亥革命有何本质区别?
(3)为了完成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何重大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答案:(1)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2)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3)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中国民主革命进一步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第(1)题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提示“这十三年来”,可从民国初年的社会性质来作答。第(2)题可从俄国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质来区分。第(3)题即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提出及其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1)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中,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3)民生主义中,主张“耕者有其田”,使其与扶助农工相结合。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①:2005年4月27日上午9时,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拜谒中山陵。
图②:200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成员前往南京中山陵。
图③:2010年1月2日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旦当天举行“孙中山铜像归位典礼”,马英九、“行政院长”吴敦义、“故宫”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孙中山侄曾孙孙必达等人均应邀出席。
(1)图①中,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图②中,吴伯雄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含哪些方面?
(3)图③中,“国父铜像”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那么,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1)民主、自由即民族、民权主义思想,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和一切自由及权利。均富即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以此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的问题。(2)“中山精神”应包括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思想;“天下为公”“博爱”的高尚人格;“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牺牲奉献,死而后已,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等优秀品质。
(3)提出“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反对军阀专制,维护革命成果;为民族解放奋斗不息的高尚品格。【版权所有:21教育】
(4)海峡两岸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两岸和平相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山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解析:第(1)问实际要求阐释孙中山“民族”“民权”“民生”的具体含义。第(2)问要结合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和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进行概括说明。第(3)问要从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和历史贡献分析。第(4)问较为开放,重点要说明孙中山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点评:三民主义有哪些局限性?
(1)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2)民权主义: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3)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