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0: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
毛泽东思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台湾作家李敖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它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这段材料旨在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B.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只包括毛泽东早年的正确思想 D.中共七大以后形成的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由于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不断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这种抗争精神的体现。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
2.“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应出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3.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第4期上发表理论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C.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
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答案:B
解析:A项思想产生于1927年以后;C项思想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D项产生于解放战争时期。
4.“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等可知这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发表的论述。其他选项都不符合材料所描述的革命形势。
5.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D
解析:“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反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D项正确。据时间判断A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时期登上了政治舞台;共产国际并不反对农民革命,而是反对以农村为中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
6.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的指导性
C.学习经典著作 D.实践检验真理
答案:A
解析:“本本”指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即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
7.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答案:B
解析:自中共成立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中国共产党的一切重大方针政策都是共产国际制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处理党内问题和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8.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答案:B
解析:“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套,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只有B项符合题意。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B、C两项都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初创时期;A项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没有直接联系。
10.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讨论时,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这两步是( )
A.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B.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D.第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是共产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要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即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1.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
解析:从时间发展来看,最符合题意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形成的“新民主主义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12.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材料中毛泽东(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比较容易判断C项正确。
13.有人认为,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与毛泽东思想联系起来,从著作与思想的关系入手考查著作的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主要作品的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14.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  )
A.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果
C.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言论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应归功于全党智慧,毛泽东只是这一集体智慧的代表。
15.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答案:A
解析:“中共七大”确立毛择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16.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指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长征的胜利
C.国民革命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C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对中国革命起到指导作用。
17.“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判断,毛泽东的论述是关于建国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理论,这是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内容之一。A、B两项都是建国前的论著,D项的主题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涉及国防建设。
18.建国之后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判断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  ④对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修改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些都是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排除③④。
19.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答案:D
解析: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20.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以下各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D.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21.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和毛泽东通过改变本国的历史,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B项正确。A项是列宁的贡献,C项是邓小平理论,D项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22.2011年是毛泽东逝世35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有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做出正确决策  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提出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四个事件分别发生于1935年、1927年、1937年和1940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此题解题关键一是注意审题;二是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不能泛泛而答。
点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1)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2)理论源泉: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新发展;(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认识?
答案:(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第(1)问直接来源于材料,三则材料三个要点。从毛泽东思想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历程概括,注意不要超出材料的内容,把建国后的内容也概括进来。第(2)问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综合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四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我们党要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同时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材料三选自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5)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什么精神?
答案:(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成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成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论十大关系》。
(4)会议:七届二中全会。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5)勤于创业、廉政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解析:第(1)问实际说明毛泽东思想的性质,要注意语言简练。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即可。第(3)问中“第二次结合”指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其标志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第(4)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务必”可知是七届二中全会,再依据所学知识可回答其背景。第(5)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分开来;(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任何歪曲、否定甚至抛弃毛泽东思想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