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拒绝毒品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毒品的概念,能举例说出常见的毒品;使学生了解毒品的特点及吸毒的危害;使学生知道怎样能远离、拒绝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示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浏览图片和师生问答,使学生认识常见毒品;通过分析“狗的戒毒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毒品“成瘾”的原因及含义;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同毒品的危害 ,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升社会责任感。
2学情分析
由于媒体的宣传和生物课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健康意识,也想多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他们对毒品一知半解;他们对视频比较“感冒”。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征把有关的电影复制到班级电脑里,吸引孩子们观看,他们也会乐于自己去了解这些信息。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加上多媒体的辅助,这堂课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毒品的危害和吸毒成瘾的特点;拒绝毒品的方法。
难点:毒品使人成瘾的原因及成瘾的含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课
利用“国际禁毒日”,图示导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悟吸毒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一定危害极大,激起求知欲 。
活动2【讲授】知识点一:认识常见的毒品
1、教师展示有关图片,师生问答。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进行拓展:如三大毒源植物、虞美人和罂粟如何区分、中国虎门销烟给世界做出榜样,所以用6月26日——“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作为国际禁毒日。
教师注意强调毒源植物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人类的利用
2、学生说出常见的毒品
教师还要强调不是有毒的物质就是毒品,毒品的概念是刑法定的,它不仅具有使人成瘾的特点,还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烟、酒不算毒品;国家规定管制的药品首先是药,在滥用时才是毒品。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毒品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能够辨别一些常见毒品。
了解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对错误的认知及时纠正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知道吸毒的方式有口鼻吸、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为学习下面知识点做好铺垫。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毒品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活动3【讲授】知识点二:毒品具有使人成瘾,难以戒断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毒品介绍”、“毒品概念”的段落去发现,并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到“上瘾”就是人体对它产生了依赖。为后面要进行的分析“吸毒成瘾原因”做好铺垫。
活动4【讲授】知识点三:吸毒危害健康,引发犯罪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使学生闻者惊心,再提出问题:毒品主要危害我们的哪些器官系统?
再指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鸦片与海洛因对比、抓住教材的关键词“下降、重伤、影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进而对吸毒引发犯罪达成共识。
教师提出问题:吸毒为什么会上瘾?毒瘾为什么这么难戒?过渡到下面内容。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吸毒危害的严重性获得感性材料,
让学生知道吸毒还不知这些危害,过量还会引起死亡。
毒品严重危害,触动了学生珍惜生命的潜意识,教材原本枯燥的文字就会吸引他们去探索。
活动5【讲授】知识点四:毒品成瘾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利用“狗的戒毒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吸毒者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和渴求,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于是,许多人在戒断毒品后,又复吸,而且复吸率达到95%以上,全世界都无例外 。
设计意图:
使不仅学生了解“成瘾”的原因。
还确切地知道“成瘾”不仅指身体上的依赖,也包括精神依赖。从而突破难点。
更让学生认识到所有“快乐”“满足”、及“飘飘欲仙”的感觉都只是大脑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工作,传递错误信息造成的假象,是暂时的。
活动6【讲授】知识点五、吸毒、贩毒等是违法行为
教师利用大屏幕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案例(见学案):
教师提出的问题: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事吗?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你的选择有什么依据?
设计意图:
使学生体会科学、社会和自我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提高认识
增强的法制观念
活动7【活动】知识点六:关注健康,拒绝毒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
具体要求:班级分五组,以组为单位。每人都发言,组长汇总,班内交流。
讨论的问题: 1、他们吸毒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怎样做才能拒绝毒品?
教师解说:毒品无情,人间有爱。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拒绝毒品,相信你们也会想出办法让身边的人远离毒品,健康生活.
设计意图:
1、采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增进学生友谊,互相启发,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
2、利用中学生案例,容易让学生感悟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也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并汲取教训,加强防范。
学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
活动8【练习】拓展提高
如果你是禁毒宣传员,你采用哪种方式做宣传呢?(教师举例进行启发)
(如果愿意这节表演,时间允许也可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过程中升华情感
活动9【讲授】课 堂小 结
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使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活动10【教学反思】
“拒绝毒品”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组织结构严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利用巴甫洛夫“狗的戒毒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吸毒成瘾的含义,突破了难点
这是书中没有的内容,书中只提了“外来的吗啡肽抑制脑中类吗啡肽的的分泌,”最终使其停止分泌,让人体产生依赖。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依赖是怎么回事。我利用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明白了依赖包括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也让他们知道了吸毒产生的“飘飘欲仙”及其它“快感”都是人体接受错误指令造成的一种假象,是暂时的。
2、猜测教材编写意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教材自我评价有一道题:问生产鸦片、吗啡、海洛因的植物是哪一种?供选答案有一个是罂粟,学生很快就能选出,但这能说明学生认识这一毒源植物了吗。我仔细揣摩,把“虞美人和罂粟的区别”作为切入点,从网上下载它们相似的花与果的图片,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认识了生活中的罂粟。也吸引了听课的老师。这可以说是我这节课的亮点。
3、板书条理清楚,便于学生梳理知识,抓住重点。
4、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
把情感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融在一起,使情感目标的落实成为自然的过程。例如虎门销烟时禁毒运动与国际禁毒日的时间相联系,在讲述 “中国的虎门销烟表现了顽强意志和凛然正气,给世界做出了榜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不足之处
1、 口误:
在展示“狗的戒毒实验”之后,启发学生总结人体对毒品的依赖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我把“人体”说成“身体”,因为在展示前提醒学生时说对了,学生忽视了这个口误,回答也正确,但教学中仍需要避免。
2、 操之过急
在学生归纳吸毒对健康的危害时,怕学生抓不住重点的词,学生已提到影响心血管,只要稍加点拨即可。但我操之过急,结果学生说到的,我又重了。这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影响情绪,以后也要注意。
教案设计的一个环节忘了
在教案中,设计了让学生说出吸毒方式,但忘了说。虽然教材没有这个内容,还是加上好。便于学生理解吸毒造成的危害。
4、课件不够美观,需要进行修饰
5、由于自己太想反映学生的自然情况,重视不够,学案上课前才发下去,致使学生准备得不够充分,结果“认识毒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多占用了时间,不仅使学生失去了课堂小结表现的机会。小组合作案例分析也受到影响。
三、再教的设想
1、自己先给分析一个案例进行示范,再分组讨论与交流。
2、简化过长的案例。
3、多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或者我会尝试把每个知识点分给各小组,由他们搜集资料,制成课件,进行交流。
4、美化、优化课件,把导课的幻灯片链接拒毒歌曲,没正式上课之前播放。毒品危害毒瘾发作的图片之间进行切换,毒瘾发作字样不出现,效果会更好。
课件21张PPT。你知道每年的6月26日
是什么日子吗?国际禁毒日Yes to life No to drug1988年开始2010年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2012年主题是:“全球行动共建无毒品安全社区”。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科书第19章 珍爱生命
第二节 拒绝毒品认识毒品罂粟鸦片在1839年6月3日~25日,销毁鸦片,禁毒运动 虎门硝烟林则徐认识毒品吗啡来自罂粟的毒品海洛因(白粉)?海洛因被称为当今世界毒品之王!!!古柯-可卡因 大麻当今世界上三大毒源植物罂粟认识毒品认识毒品摇头丸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麻骨)咖啡树咖啡豆咖啡因的来源? 夹竹桃----苦寒有大毒---可制作农药毒品的危害毒品的危害广东一女青年毒瘾发作后 跳楼自杀青海吸毒女青年用烟头烫伤双手湖南某男毒瘾发作时自断左臂福州某女毒瘾发作时自伤左臂毒
品
危
害实验员K为我注射吗啡另外的人帮我戒毒,经检测我体内
没有毒了、突然感觉像受到电击般,全身痉挛---呕吐----,非常难受-----我发狂-------最后站不起来了----一段时间后,我上瘾了我再次见到饲养员K时我就是被人们称为“巴甫洛夫”的狗,想知道成瘾是怎么回事吗?
听听我的戒毒经历吧!你认为我真的戒毒成功了吗? “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吸食海洛因15年的大脑毒品成瘾有资料表明:
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短( 10-15年 )。
吸毒人群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15倍 。青少年吸毒原因及对策一、无知好奇 上当受骗二、意志不坚定三、来自同伴的不良影响四?、遭受挫折,寻求解脱学习毒品基本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构筑一条坚固的心理防线,拒绝各种诱骗谨慎交友,避免受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37条指出:
“ 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37条指出:
“ 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的选择能对
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
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
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
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
的俘虏。
——摘自“新华网”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事吗?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你的选择有什么依据?案例请思考:你
愿
意
做
这
方
面
的
宣
传
吗
?禁毒防艾,共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