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课题 《牧场上的家》 课型或模块 新课/唱歌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及欣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体会歌曲表的美好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3/4拍强弱规律,认识并唱好唱准弱起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能用平稳气息、柔和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并能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弱起小节的学习及运用。 2、用优美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分析 1、《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平稳中带有起伏,使歌曲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富有诗意的美丽景象。 2、《牧场上的家》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曲调有趋平稳,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策略 讲授法、图谱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设计思路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组织教学 1、用谈话的形式铺垫、引入,引出课题。 跟随音乐律动 PPT 1、活跃课堂气氛。
展开阶段 (一)、初次聆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老师把大家带到了什么地方? (2)你们在歌声里听到了什么? (二)再听歌曲,边律动边感受歌曲的拍子。 (1)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2)三拍子的律动。 (三)认识弱起小节。 (1)歌谱中找出弱起小节 (2)图谱讲解,边画边唱,加深理解。 (五)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学唱歌曲。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加入律动,表演歌曲。 情景引入——篝火晚会 2、教师边演唱边带领学生作三拍子律动。 3、图谱分析弱起小节的唱法。 4、有感情朗读示范(高位置)。 5、教师范唱 6、组织音乐活动 1、生通过聆听,感受歌曲的内容。 2、生通过看图片,谈谈眼中的牧场。 三拍子的律动。 4、学画图谱,感受弱起小节。 5、边画边唱,唱准唱对弱起小节 6、学习高位置朗读 10、用正确的方法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1、学生表演歌曲。 钢琴PPT 音响 2、带问题聆听歌曲,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内容。 3、用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4、在律动中,再次感受歌曲的,让学生更好三拍子歌曲的强弱特点。 5、图谱学习,让弱起小节的特点更加直观化,在练习画图谱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也加深了歌曲的印象。 6、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7、在正确演唱歌曲的情况下,理解歌曲的情绪情感,并能有感情演唱歌曲。
拓展阶段 我们的家乡也很美。 收集家乡的一些风景图片。 12、看图,说说这是家乡的什么地方。 8、从感受作者牧场上的家的美,升华到爱自己的家乡。
结束阶段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3、学生思考回答 9、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加深这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