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9 10:1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双百”概念的理解能力。“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而提出的。B、C、D都不是根本目的。
2.某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一篇著作,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这一年,《人民日报》还有可能发表过(  )  
A.《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社论
B.《新民主主义论》的全文报道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道
D.关于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报道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判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应该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同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B项发表于1940年,C项是1978年邓小平的讲话,D项是在1965年。
3.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发表言论
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C.在《宪法》范围内允许不同学术观点
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关键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依此来衡量只有C项符合题意。
4.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D
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样形式自由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D项体现了其内涵。A、C两项是要在文学艺术上实行单一化,不符合“双百”方针的精神;B项是党内政治思想建设问题,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范围。
5.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理解应是(  )
①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 
②在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④强调作者“文责自负”,让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⑤这是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内涵的掌握。毛泽东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他认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但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而不是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所以①是错误的。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不同的派别从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发表的不同政治主张。
7.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在1955年曾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要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实质
C.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萌芽 D.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信号
答案:B
解析:胡先骕事件实际是学术问题政治化的体现,违背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周恩来讲话中“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是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区别开来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项正确。C项与材料没有关系;1955年时中苏关系处于正常状态,D项错误。
8.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下列现象被允许的是(  )
①宣传唯心主义观点 ②宣传唯物主义观点 ③批判斯大林的错误 ④宣传基督教教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双百”方针指的是在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是政治问题,不是“双百”方针允许的范围。 
9.如图是一本书的封面,根据封面设计,可以判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
A.毛泽东是如何在1957年夏天提出“双百”方针的
B.在“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1957年我国学术界取得的重大成就
C.主要阐述的是1957年“双百”方针对我国文艺界的指导作用
D.“双百”方针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后逐渐被破坏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书名《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可判断,此书反映了政治运动中犯了扩大化的错误,“双百”方针被破坏。
10.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与之相关的政策背景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文化大革命”开始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
答案:D
解析:结合1957年我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政策方针可知,答案为D项。
11.下面两部作品在“文革”时期有不同的境遇。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昆曲,后者是样板戏 ②两部作品境遇的不同都是文艺领域“左”倾错误的反映 ③反映出文艺园地百花齐放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②③正确,①错误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正确;“文革”期间,《李慧娘》受到批判,《红色娘子军》被确定为“样板戏”,都是“左”倾错误在文艺领域里的反映,不是百花齐放的表现,②正确,③错误。
12.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如图是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图片标题中的“革命”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属“文革”时期。
13.下列是某个时期内流行的“样板戏”,对于这种“样板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现代京剧《海港》 现代京剧《红灯记》
A.“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B.“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C.“样板戏”的做法是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D.“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摧残
答案:A
解析:“样板戏”的出现是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的体现,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发展,但用“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不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
14.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有(  )
①“左”倾错误发展  ②右倾错误发展 
③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 ④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经济、文化)过程中的错误都是“左”倾错误,排除②;学术领域的批判运动是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看待,并没有真正的反社会主义倾向,排除④。
15.如图是我国著名作家艾青的肖像。他曾写过一首寓言诗《蝉的歌》,内容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成“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艾青的诗违背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因此受到批判
B.艾青的遭遇是“文革”时期学术问题政治化的结果
C.反映了“双百”方针刚刚提出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D.当时还有《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这样受到推崇的作品
答案:B
解析:“文革”期间,艾青诗作《蝉的歌》受到批判,是“文革”期间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的结果。艾青积极创作文学作品,符合“双百”方针的精神,A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C项不符合材料;《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也在同时受到批判,排除D项。
16.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答案:C
解析:1980年,文革结束不久文艺领域逐渐复苏。材料投票结果反映了人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在杂志的普及率低(一两千人只有一两份)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多的票数。
17.如图所示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①文学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②文学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④党中央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注意图片提示的时间是“1985年12月”,说明“文革”结束后重新贯彻“双百”方针,使文学领域又出现了繁荣景象,①②③④均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
A.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
D.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
答案:C
解析:“反思文学”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反思。
19.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何时,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邓小平的讲话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又恢复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双百”方针不是一个临时的政策而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所以①②③均正确。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经济建设。
20.“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流行是在(  )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大跃进运动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21.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答案:A
解析: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学术文化事业严重偏离了“双百”方针,故A项“十多年的繁荣”说法错误。
2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2000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答案:B
解析:领导者的素质的高低会影响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界就中国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出现了诸如“生产力说”“让步政策说”“阶级斗争说”等多种史学观点。
材料三  1965年《光明日报》发表青年学者孙达人《应该怎样估计“让步政策”》的文章。毛泽东十分赞赏:“现在出了个小将孙达人,写文章反对翦伯赞所谓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借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伯赞等著名史学家进行迫害批判。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题词发表于何时?其内涵是什么?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史学界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多种学术观点,你如何认识当时的这种学术氛围?
(3)“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借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伯赞等人的批判,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思潮?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请举两例说明。
答案:(1)1956年春。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2)党和国家以“双百”方针作为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活跃了思想,这种思想有利于形成学术气氛相对宽松的局面,有利于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深入。
(3)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危害:“双百”方针遭到冲击和破坏;知识分子遭到歧视和压迫;学术空气窒息,学术研究停顿。
(4)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出现了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较小。第(2)问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要抓住限定语:“文化大革命”期间回答社会思潮;危害结合所学作答。第(4)问要注意所举的例子应是新时期的。
点评:如何正确理解“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2)“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3)“双百”方针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体制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它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来保证文艺和学术自由。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主义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
——《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要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不断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胡锦涛2006年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上述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两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文艺方针?
(4)根据以上材料所述,对于我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的背景是“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将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夸大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导致“左”的错误在文艺界泛滥;材料二的背景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极“左”路线,搞文化专制主义。
(3)体现了坚持并不断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放在重要位置,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4)文艺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与时俱进;文艺方针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正确的文艺方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解析:第(1)问要注意材料时间“1963年”和“2006年”,即“文革”前夕政治斗争逐渐扩大化的情况下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第(2)问注意问题是“直接原因”,即林彪、江青等对文艺工作的扭曲。第(3)问属于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要结合建国以来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概括。
点评:“双百”方针遭遇挫折的原因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到意识形态领域;(2)不能实事求是的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3)文艺界的派别之争;(4)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问题: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
(4)说明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科学文艺战线上“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的状况。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双百”方针的实质。第(2)问说明该方针的实行出现了曲折。第(3)问注意理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4)问结合材料进行全面归纳概括。
点评:“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1)两个自由的实质不同:“双百”方针是无产阶级政党为推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而推行的指导政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最终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时期党指导科技、文学艺术的基本政策,其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它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