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梅岭三章
教科书 书 名:语文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教学目标
1.掌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的方法。 2.学习挖掘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方法。 3.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他们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了解创作背景。 2.通过设计朗读脚本,课堂朗诵体验,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教学难点: 在朗诵中不断加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关于举行“红色诗歌咏流传”的朗诵比赛活动的通知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让学生重温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特在七年级举行“红色诗歌咏流传”朗诵比赛活动。 (一)活动内容: 朗诵内容须选择健康向上的“红色诗歌”,紧扣比赛活动主题。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各班级开展“朗诵会”活动,选出班级“最美朗诵者”。 第二阶段:由班级“最美朗诵者”参加校园朗诵比赛。 (三)活动时间: 9月30日 校团委、语文教研组 2024.9.15 本堂课我们班将以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为朗诵文稿,推选出班级“最美朗诵者”。为争取在朗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读诗歌,梳理创作思路 1.读小序,探寻红色背景 请阅读诗前“小序”和“助读资料”,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 小 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①。余伤病伏丛莽间②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③。 【助读资料】: ① 被叛徒出卖,转至梅山,正巧遇上敌人搜山。 ② 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 ③“西安事变”爆发,敌人悻悻撤离。 预设: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感受作者当时身处环境之险 “围”:写出了梅山四面都是敌军,陈毅要想脱困,困难重重。 “伤病”:身负重伤,却只能藏身于丛莽之间,缺医少药。 “二十余日”:围困时间之久,雪上加霜。 小结:《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通过对小序的学习,通过品读小序,我们感受到诗歌真挚而深沉、豪迈而悲壮的感情基调。 2.读全诗,梳理创作思路 在这组诗中,“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统领全篇,在生死考验的危急关头,陈毅想的是什么呢?请用三章中的原句回答。 断头今日意如何?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断头今日意如何?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断头今日意如何?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是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我们在进行朗读时,可否打乱顺序呢?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组诗中三首诗是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结构上总分,首尾呼应;情感上层层递进,不断升华。 除了内容上的关联,古诗词还讲究平仄押韵,所以三首诗歌的顺序不能打乱。 【学习任务二】品诗句,设计朗读脚本 1.选择其中一章,细读诗句,标出重音、停连,并阐释你的设计理由。 小贴士:①重音用“.”标示,停顿换气用“ˇ”标示,延长声音用“——”标示; ②韵脚拖长音; ③读重要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时,可以适当重读或略加停顿。 预设:本文属于七言绝句,又具有现代诗的特点,而且每一句都是四三停顿。 每一章都押韵,第一章“多”“罗”押“uo”韵;第二章“年”“悬”“钱”押“an”韵;第三章“家”“涯”“花”押“a”韵。 老师示范: 断头今日ˇ意如何? 创业艰难ˇ百战多。—— 此去泉台ˇ招旧部, 旌旗十万ˇ斩阎罗。—— 第一句“断头”二字要重读,结合小序我们了解到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境遇艰难危险,已做好为革命献身的打算。 第二句“艰难”重读,形容革命过程的不易,富有表现力。 后两句“泉台”“斩阎罗”重读,“泉台”这里指“阴间”,诗人直言就算身死也不会放弃战斗,到了阴间也要召集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同志的英魂,一同向着反动势力战斗。 朗读时韵脚“多”“罗”可稍拖长音。 2.与组内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设计及理由,并朗读。 学生成果(预设): 南国烽烟ˇ正十年,—— 此头须向ˇ国门悬。 后死诸君ˇ多努力, 捷报飞来ˇ当纸钱。—— 第一句“烽烟”“十年”重读,这两个词语写出当时十年征战给国家带来的苦难。 第二句“国门悬”三字重读。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春秋时期伍子胥遭谗言被夫差所杀,临死留下遗言“抉吾眼于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其言耿直激情悲愤溢于言表。陈毅借用这个典故,意在勉励幸存者:大业未成,继续努力战斗。因此在重读的基础上还需增强字与字之间的停顿感。 三四两句“捷报”“当纸钱”重读,“捷报”的意思是战争胜利的喜讯,诗人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并希望他们能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这让我联想到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的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时韵脚“年”“钱”稍拖长音。 投身革命ˇ即为家,—— 血雨腥风ˇ应有涯。 取义成仁ˇ今日事, 人间遍种ˇ自由花。—— 第一句“即”重读,诗人从加入革命那天开始就把革命看作是自己的家,为了家愿意牺牲一切包括生命。第二句“血雨腥风”重读,写出革命征途的困难重重。第三句“取义成仁”“自由花”重读,表现诗人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自由花”应一字一顿地重读,读出掷地有声、余音绕梁之感。 朗读时韵脚“家”“花”拖长音。 老师补充:“取义成仁”出自孔孟典故。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教师补充:分析诗人在押韵的细节处理:第一章的韵脚押的是“uo”韵,嘴型收拢,较多表达惆怅悲伤的情绪;第二、三章分别押的是“an”韵“a”韵,嘴型放开,气息较足,适合表达喜悦畅快的情绪。这恰恰与诗人在三章中所传达的情感不谋而合。我们都能看到陈毅元帅深厚的文学功底。 听了以上几位同学的朗读和解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陈毅? 我读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陈毅。 【学习任务三】制量表,评选最美朗诵者 1.小组合作,探究重音、停连技巧,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结果重音能根据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重读那些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读出诗人的情感。☆☆☆☆☆停顿每句四三停顿,读重要意象时能做出停顿,强化语气,突出重点。☆☆☆☆☆连读从每一章中选出合适的韵脚进行延长音的处理,突出情感,增强表现力。☆☆☆☆☆
评价量表1.0版 2.演读体验,感悟红色精神,升级评价量表。 真正能打动人的朗诵,除了掌握基础的朗读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情感的表达。同时,外在状态,如表情和肢体动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播放《我爱这土地》的朗诵视频片段)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调、语气、表情和动作的处理对诗歌朗诵的重要性。 活动:小组讨论,补充评价量表维度并完成评价量表升级版。 小贴士:音调上扬“↗”,音调下降“↘” 评价量表2.0版 小结: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评价维度上又加入了“语气”“表情”“肢体动作”这几项,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调上扬来表达激昂、自信的语气,通过语调下降来表达低沉、悲壮的语气。 请三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2.0版继续合作讨论,完成朗读设计(活动时间:3分钟),最后每组各派一位同学朗诵展示,其余两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打分。(学生展示环节略) 课堂总结:听完以上三位同学的激情朗诵,我想大家一定已经有了心中的“最美朗诵者”。该同学将代表我们班级参加七年级“红色诗歌咏流传”朗诵比赛活动。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陈毅诗歌《“七七”五周年感怀》,根据课堂学习的朗读评价量表,设计朗读脚本并拍摄朗诵视频,上传到本月的班级公众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