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七 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活动七 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10:34: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学习七 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主题活动主要探讨鲁尔区的地理与经济地位,揭示了资源驱动型经济的典型轨迹:繁荣—衰退—转型—复兴。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以煤炭开采和钢铁工业为核心,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成为德国工业化的“心脏”。在丰富的煤炭储量(尤其是优质焦煤)和莱茵河的水运条件,为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鲁尔区的发展历程:19世纪工业化初期,煤炭资源开发带动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兴起;二战后至1970年代,煤炭和钢铁产业达到巅峰,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支柱;1970年代后,资源枯竭、环境问题、产业衰退引发经济危机;1980年代至今,产业结构转型与区域复兴。
2022新课标要求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活动目标: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认识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认识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3.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能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认识德国鲁尔区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2.综合思维:通过资料,理解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3.地理实践力: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纳地理信息,培养创新意识。4.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工业革命、煤炭作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作用有一定了解,但对区域经济结构演变、资源依赖型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可能缺乏系统性认知。部分学生可能具备基础地理知识(如鲁尔区地理位置、煤炭资源分布),但对具体经济政策、社会转型和环境问题的联动关系理解不足。需补充19世纪普鲁士工业化背景、二战后欧洲经济复苏需求等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鲁尔区崛起的动因。可能需强化“产业结构单一化风险”“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学概念,为分析资源型经济转型奠定基础。
重点 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难点 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鲁尔工业区简介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后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鲁尔区的学习
讲授新课 任务一:活动过程与方法1.鲁尔区的发展历程2.鲁尔区煤炭资源概况【小组合作】查找鲁尔区的相关资料。1.鲁尔区的兴起【探究活动1】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探究活动2】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任务二:活动成果任务三:活动评价 学生总结: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后,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工业区后来经过改造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学生总结:煤质好、煤种全、品质高、埋藏浅、露天多、近水平煤层。学生查阅资料:①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大规模开采煤炭带动发展的相关产业以及工业结构特点。② 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③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鲁尔区采取的主要发展措施。学生总结:【资料1】 学生总结:【资料2】学生总结:【资料3】学生总结:(1)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 ①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②煤炭、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①改造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高校建设和科技创新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4)完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服务(5)进行生态环境治理①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方案;②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标准。 如今,鲁尔区已看不到昔日的污染面貌,清澈的流水、葱绿的树木、如茵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展现着鲁尔区新的魅力。学生总结:学生展示:老师或同学间评价: 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知道鲁尔区煤炭资源概况让学生合作学习查找鲁尔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让学生总结归纳: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让学生展示活动成果让老师评价或学生之间评价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网络视屏资源,剪切出鲁尔区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料,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的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学生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热烈,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粤教版)七年级

第七章
主题学习七
探究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目标
激趣导入
活动制作过程
活动评价
作业布置
新课标要求
活动成果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解读
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认识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认识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认识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
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
激趣导入
鲁尔工业区简介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后,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工业区后来经过改造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
活动过程与方法
煤质好、煤种全、品质高、埋藏浅、露天多、近水平煤层。
鲁尔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
鲁尔区煤炭资源概况
德国鲁尔区煤田
活动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查找鲁尔区的相关资料。
①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大规模开采煤炭带动发展的相关产业以及工业结构特点。
② 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③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鲁尔区采取的主要发展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资料1】
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大规模开采煤炭带动发展的相关产业以及工业结构特点。
鲁尔区的兴起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活动过程与方法
①有利于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
【探究活动1】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②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
③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⑤促进城市化和区域发展。
鲁尔区的兴起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衰落
【资料2】
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活动过程与方法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经济结构单一;
④社会问题;
⑤基础设施老化。
③资源枯竭问题;
鲁尔区的衰落
【探究活动2】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资料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鲁尔区采取的主要发展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1)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
①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②煤炭、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①改造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3)高校建设和科技创新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杜伊斯堡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4)完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网络
【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鲁尔区的再度振兴
(5)进行生态环境治理
①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方案;
②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标准。
工业污染
清洁生产
【探究活动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活动过程与方法
如今,鲁尔区已看不到昔日的污染面貌,清澈的流水、葱绿的树木、如茵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展现着鲁尔区新的魅力。
改造后的鲁尔区
活动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总结归纳: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3)重视教育和高校建设,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4)完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服务。
(5)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问题,保护城市生态。
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汇报
活动思维导图
活动成果(示例)
活动评价
活动感悟
活动手抄报
活动成果(示例)
活动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 组评 师评 个人参与度评价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度。 学生在班级展示汇报中的参与情况。 小组合作评价 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是否明确合理。 评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小组成员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 小组成果是否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成果。 知识掌握评价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并解释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创新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 学生在呈现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影响时是否采用了创新的形式。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的问题。 表达与交流能力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汇报中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想法。 活动成果评价 活动成果是否全面覆盖了教学目标。 评估学生活动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活动成果的呈现是否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活动成果是否能够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自我反思评价 学生是否能够识别自己在活动中的强项和弱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促进个人成长。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改进自己表现的策略。 同学点赞与评选 通过同学点赞形式评选最具人气作品。 通过同伴评价增加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同学点赞形式评选最具表现力小组。 作业布置
总结: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