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体概述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人体的健康,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2.通过观察和小组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情感。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认同人体是由各系统组成的统一体。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上册《生物体的组成》中,以消化系统为例学习了构建生物体的单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对构成消化系统的有关器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章中有关教学情境的创设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总结,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亲自动手实验,总结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人体的健康,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2.通过观察和小组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情感。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认同人体是由各系统组成的统一体。
4.1.2学时重点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
4.1.3学时难点
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4.1.4新设计
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几幅图片,想必同学们都被这优美的舞姿所感染,那么他们之所以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魅力,主要靠的是人体的哪一个系统?学生答:主要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教师: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和肌肉,那么,人体还有哪些系统?这些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吧。(写标题)
新课学习:
一、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展示八幅图分别表示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给学生半分钟时间对照观察课本15—16页的图,识别每幅图代表的是人体的哪个系统。然后以小组开火车的方式回答。教师:那么各个系统都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他们的功能是什么?教师安排8个小组,按照刚才所说的顺序,观察课本图8—11,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学生讨论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然后以连线题的方式巩固八大系统的功能。(请同学上来做连线题,连接正确,掌声鼓励)
教师总结: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是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和结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各种组织又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PPT展示)
教师:人体的大系统是各自为政、独立存在的?还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
学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活动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前做快速下蹲的动作,音乐起开始,音乐停结束,看他能做多少个?
其他同学观察、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身体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参与活动?
表演的同学先自己介绍自身的感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
得出结论:这时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参与了活动。
活动二:教师请同学举例说明,比如上课铃响了,操场上的同学就快速的朝教室跑去,请大家分析,他的哪些系统参与了这一活动?(学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教师:人体各个系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二、人体长高的原因(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思考两个问题:
1.结合骨的结构,谈谈人为什么会长高?
2.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为什么能促进青少年身高的增长?
学生阅读完,小组讨论后请同学说。教师适当地补充,并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三、探究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不同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那么结构的特性和结构的成分二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以及指导。可以让同学们用肉眼先感受一下。(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和疑问进行实验)
教师提示:
1.安全使用酒精灯(注意熄灯的方法),可以现场演示。
2.盐酸对皮肤、眼等有伤害,不要直接接触!
(一)骨的煅烧
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演示,强调镊子夹取鱼骨的位置以及利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燃烧。然后各小组带着问题认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实验小组活动,及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骨的煅烧实验结束后,让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1)骨在煅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最后变成什么颜色?
(2)把煅烧后的骨放在培养皿上,用镊子轻轻敲击,有什么现象?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学生: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臭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二)骨的脱钙实验
观察思考:鱼骨在稀盐酸中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补充:骨中含钙的无机盐在稀盐酸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这两种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你们小时候一定摔过跤吧,可很少有人骨折;但我们却经常听说,某位老人在外不慎摔倒,发生了严重的骨折。这是因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发生变化,试完成下表:
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由此我明白了什么:
(1)应用实验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2)冬天到了,妈妈给爷爷、奶奶买了超强防滑的棉鞋,没有给你买,还会有意见吗?
教师: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骨的特性。骨成分的含量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骨的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如: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老年人的骨容易骨折。同学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在乘车时应主动给老人让座,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四、进行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4.1.5教学活动
课件24张PPT。第八章 人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上皮组织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一、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颅骨面部肌躯干骨 躯干肌四肢肌四肢骨骨骼肌肉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口腔食道肝胃小肠肛门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功能消化系统大肠呼吸系统鼻腔气管肺功能氧气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心脏动脉静脉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运送氧气和养料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功能排除代谢废物和
多余的水脑脊椎神经功能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睾丸卵巢调节作用男女生殖系统前列腺输精管睾丸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连线题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吸收
运动、支持和保护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吸收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连线题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生 殖调 节调 节排除代谢废物
和多余的水人体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小游戏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各系统分工协作,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人体的每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决定二、讨论:人体长高的原因问题:1.结合骨的结构,谈谈人为什么会长高?2.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为什么能促进青少年身高的增长?三、实验: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1.骨的煅烧实验1.骨在煅烧时有什么现象产生?先变成什么颜色?后变成什么颜色?2.把煅烧后的骨放在培养皿上,用镊子轻轻敲击,有什么现象?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思考:2.骨的脱钙实验1.鱼骨在浸泡的过程中,你观察到有何种现象发生?2.鱼骨在稀盐酸中有何变化?说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骨的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既坚固又有弹性硬度小,弹性大,柔韧,易变形弹性小,硬度大,易骨折由此:我明白了什么?课堂小结一、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二、人长高的原因三、骨的特性与骨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作业1.课本P19自我评价
2.配套练第八章第三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