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八)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分值:62分)
[基础达标练]
1.(3分)[2024·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月考]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歌颂“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
A.天主教会成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B.资产阶级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D.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2.(3分)[2024·广东中山段考]有学者指出:中世纪人们总想着彼岸,想着天国,想着地狱,理性是由上帝来掌握的。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眼睛是看着此岸,看着现世的。这说明文艺复兴后( )
A.理性时代由此开启
B.人们热衷追求现世的幸福
C.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D.社会普遍反对信仰基督教
3.(3分)[2024·河北承德一中月考]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神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教徒在神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4.(3分)[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质检]宗教改革时期,很多改革者一方面将神学纳入寻求知识的学术范围;另一方面他们又提出,人可以基于理性,观察自然。这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理性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想
B.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否认宗教存在的合理性
5.(3分)牛顿力学证明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体星球,从而使人们认为,原来整个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照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据此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
A.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
B.有利于彻底否定宗教神学观
C.铲除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
6.(3分)[2024·山东德州期末考试]在伏尔泰的历史剧本《中国孤儿》中,男主人公的妻子伊达美说:“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倒了运大家相同……”伏尔泰在此表达了( )
A.对虚荣观念的批判 B.对戏剧革新的探索
C.对君主制度的抨击 D.对社会变革的追求
7.(3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者“假如可能具有行政权的话,那么权利与事实就会混淆不清,以至于人们再也弄不清楚什么是法律,什么不是法律了”。由此可见,卢梭( )
A.主张权力分立 B.强调主权在民
C.反对君主制度 D.倡导法律至上
8.(3分)北美独立战争开始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表明( )
A.启蒙思想为反封建斗争作了舆论准备
B.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C.启蒙思想为民族解放提供了精神动力
D.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能培优练]
9.(3分)1511年,伊拉斯谟出版《愚人颂》,该作品迅速成为欧洲各国的畅销书。“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的概念,作者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愚人颂》的问世( )
A.为德国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B.引发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C.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D.重塑了古希腊文化的理想和精神
10.(3分)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这表明加尔文派( )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
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1.(3分)[2024·四川泸州模拟考试]17世纪以前的欧洲,上层阶级的学者可以接受逻辑训练,而平民工匠只能进行定量方法的实验。到1600年左右,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一些工匠与受过系统训练的大学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齐尔塞尔论题”。该论题表明( )
A.初等教育兴起推动实验科学发展
B.工业革命缓解了社会职业偏见
C.科学产生得益于实验方法的进步
D.社会结构变迁推动科学的进步
12.(3分)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描绘了不同的中国形象,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二者意在( )
A.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B.抨击天主教会独裁
C.鼓吹理性主义思潮 D.寻找思想启蒙论据
13.(14分)[2024·安徽铜陵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实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史实价值。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等
材料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对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述。
课时作业(八)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14—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文艺复兴兴起,故选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社会根源”的要求,均排除。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以后……人们眼睛是看着此岸,看着现世的”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宣扬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倡导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宗教所谓的来世的幸福,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排除;“根本变革”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文艺复兴只是反对封建神权统治,并不反对信仰基督教,D项排除。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人人都可以直接与神沟通”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这是从神学角度去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项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反对信仰宗教,不能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A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未动摇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项错误;“实现了人人平等”夸大了宗教改革的社会效果,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材料“一方面将神学纳入寻求知识的学术范围;另一方面他们又提出,人可以基于理性,观察自然”,表明宗教改革对自然科学的重视,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C项;使理性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想的是启蒙运动,排除A项;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将神学纳入寻求知识的学术范围”表明不否认宗教存在的合理性,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材料意在强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观,这对当时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其影响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而具有哲学上的意义,A项正确;无论是科学革命,还是启蒙运动,都没有彻底否定宗教的神学观,排除B项;C项说法是对牛顿力学体系影响的夸大,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6.解析:由材料可知,伏尔泰借剧中人物之口来反对封建制度下的等级、贵贱之分,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理念,体现了他对社会变革的追求,D项正确;批判虚荣观念只是材料内容表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革新,排除B项;材料批判的是君主专制而非君主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这属于君主制的一种,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由材料可知,卢梭指出了主权者拥有行政权的不良后果,说明了权力分立具有必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和法律至上,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对君主制度的信息,故C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据材料“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北美独立战争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非反封建,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启蒙思想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这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偷换成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由材料“借‘愚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可知,作者批判宗教神权,具有反权威的革命精神,这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进而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故选C项;A项夸大了《愚人颂》的影响,排除;当时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的概念,并不是古希腊时期的文化概念,排除D项。
答案:C
10.解析:由材料可知,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并且称这是“受命于上帝”,体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发财致富的愿望,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变革现行政体和倡导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排除A、C两项;由材料得不出加尔文派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B
1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以前的欧洲社会,理论(学者)与技术(工匠)是分离的;到了1600年,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学者与工匠有了互动,实验科学就诞生了。这说明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又推动实验科学诞生,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初等教育,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实验方法对实验科学产生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D
12.解析:对同一个时期的中国形象,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有截然不同的描述,之所以会出现该现象,是因为二人都在为自己的观点主张寻找论据,故选D项;根据题干中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可知并未批判封建专制王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天主教会与理性主义,排除B、C两项。
答案:D
13.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捧起了荷马史诗”得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由材料“1313年”得出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因躲避黑死病”得出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第二小问,由材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得出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由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得出推动欧洲文化的繁荣;由材料“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得出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由材料“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得出过分赞扬人的欲望,容易造成人的私欲膨胀。第三小问,由材料“故事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实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得出文学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可以从中提取有关文艺复兴运动历史的信息,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十日谈》以作者生活的14世纪的欧洲为背景,具有一定真实性。由材料“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得出文学作品不是第一手史料,存在虚构、片面甚至夸大事件等问题,选用时要注意甄别,特别应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
答案:背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欧洲文化的繁荣;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过分赞扬人的欲望,容易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史料价值:文学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有一些史料存在,可以从中提取有关文艺复兴运动历史的信息,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如《十日谈》描绘了作者生活的14世纪的欧洲的一些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真实性。但文学作品毕竟不是第一手史料,不排除作者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虚构、片面甚至夸大事件等问题,选用时要注意甄别,特别应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
14.解析:材料围绕着启蒙运动的产生展开论述。思想运动是社会发展和现实变化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和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启蒙运动也是这样,是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进步发展的结果。从这一认识出发,结合17世纪启蒙运动萌发的阶段特征,在推动启蒙运动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选取其中的一或两种,展开论述。例如封建专制的发展是启蒙运动发生的政治原因;天主教会的腐朽是启蒙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其在政治上掌权的需求是启蒙运动发生的阶级原因;等等。确定主题之后,整理知识,构思布局,展开论述。
答案:示例
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17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新天文学说的创立,培育了人们面向现实、面对世界的探索精神。笛卡尔提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迪了人们的思维,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人们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