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二十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分值:62分)
[基础达标练]
1.(3分)[2024·贵州贵阳期末考试]英国驻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描述:“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据此推论,二战后初期(  )
A.印度开始爆发武装反英斗争
B.印度独立发展遭遇严重阻碍
C.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英国殖民体系面临崩溃趋势
2.(3分)[2024·西北农林科大附中期末考试]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3.(3分)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是世界级的人工战略水道,大大缩短了各洲海上距离。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它们的行动(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捍卫了民族主权
C.得到了英美的支持 D.保护了人工运河
4.(3分)下表为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年) 1945 1950 1955 1960 1970 1990
国家(个) 51 60 76 99 127 170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联合国内部改革的推动
C.新兴独立国家的增多
D.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5.(3分)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依靠石油收入,发展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如纺织、食品等,全面开发地区经济。这反映出沙特阿拉伯(  )
A.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
B.掌握了本国石油资源控制权
C.谋求国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D.增加石油工业在经济中比重
6.(3分)下面是2013—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表,从中可知(  )
年份 世界经济 增长率(%) 主要发达经济体 经济增长率(%) 新兴经济体和 发展中国家经 济增长率(%)
2013 3.3 1.1 5.0
2014 3.4 1.8 4.6
2015 3.1 1.9 4.0
2016 3.3 1.9 4.1
A.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弱化
C.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7.(3分)[2024·重庆高一月考]1997年,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出现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导致这一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进行市场化改革
B.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C.同邻国间的经济合作过于密切
D.对科技的投资过大
8.(3分)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非洲完成了非殖民化的历史使命。然而,截至2019年,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就占了33个。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
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
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发展增大了贫富差距
[提能培优练]
9.(3分)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10.(3分)下图内容是某学者著作中第五章的部分目录。观察这一目录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  )
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历史性变化 一、亚洲…… 战争促发革命 “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 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 缅甸的新生 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以色列的诞生 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
A.以新兴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建立
B.一战后亚洲殖民运动兴起
C.世界性反殖民主义运动爆发
D.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崩溃
11.(3分)有报道指出,海湾六国的石油收入累计约2万亿美元,海外资产也超过1万亿美元。作为资本净输出国,它们虽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受损幅度远小于工业化国家。该报道旨在强调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  )
A.减弱金融危机对当地的负面影响
B.助推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可使世界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
D.为世界资本的全球流动提供便利
12.(3分)非洲国家独立后,许多国家都按照欧洲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国家。有的国家遭遇挫折后,又照搬东方国家的道路或建立军政权。由此可知,非洲国家(  )
A.国家政权建设停滞不前
B.受到美苏超级大国控制
C.外部势力主导发展进程
D.社会经济发展艰难曲折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霸占。其中英、法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每年的收入超过1亿英镑。埃及只分得300万,仅占3%。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一决定在英、法两国引起了强烈不满。
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军事入侵。美国把这次入侵看作是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的绝好机会,并认为由美国来取代英国的势力符合美国的利益。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温显娟《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英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表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成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 1964年 现涵盖亚、非、拉等130多个国家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7年 包括印尼、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10国
加勒比共同体 1973年 正式成员包括巴哈马、巴巴多斯、圭亚那、海地、牙买加等15国
海湾合作委员会 1981年 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约旦、摩洛哥等9个国家
表2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生产总值中占比略表
时间 占比(单位:%)
1960年 11.1
1970年 12.3
1973年 14.8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解析:根据“1947年3月的印度”“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英国不得不调整殖民政策允许印度独立,英国殖民体系面临崩溃趋势,D项正确;A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对印度殖民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根据“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可知收音机的普及有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从而启迪了人们的政治觉悟,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埃及人民政治觉悟的提升,而非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尚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排除C项;题干不能反映政治文明和文化水平发展的先后问题,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埃及和巴拿马分别收回自己国土上的运河的主权,这捍卫了其民族主权,故选B项;1952年埃及已经独立,排除A项;两国分别从英美手中收回运河主权,英美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归还运河主权,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B
4.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45—1990年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二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故选C项;“区域集团”与材料“联合国成员国数量”不符,排除A项;联合国内部改革主要体现在联合国的职能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排除B项;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炼油、石油化学工业……纺织、食品等”“全面开发地区经济”反映出沙特阿拉伯谋求国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C项正确;“以轻工业为主”与“大力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学工业”不符,A项错误;“掌握了本国石油资源控制权”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增加石油工业在经济中比重”与“全面开发地区经济”不符,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3—2016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这表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故C项正确。
答案:C
7.解析:本题考查亚洲金融危机。根据所学可知,亚洲一些地区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他们受到巨大打击,促使他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B项正确;A、C两项不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排除;对科技的投资过大与金融危机的出现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部分非洲国家在独立后经济发展依旧落后,这主要和西方长期的殖民统治有关,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非洲经济基础薄弱,故选B项;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全球化不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许多国家获得独立,在此背景下,当地人民纷纷接管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推动了非洲经济的自主发展,故B项正确。A项国际政治格局变更并非主要原因,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企业被接管之间无直接关联,D项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当时并未崩溃,均排除。
答案:B
10.解析:根据材料“战后初期的世界历史性变化”“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缅甸的新生”“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其推动了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新兴国家的诞生,故选D项;A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亚洲,得不出“世界性”的结论,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海湾地区的石油经济。据材料“作为资本净输出国,它们虽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受损幅度远小于工业化国家”可知,海湾国家积累的大量石油收入有助于减弱金融危机对当地的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海湾国家的石油收入可以减小金融危机对当地的负面影响,而非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金融危机中海湾六国受损幅度小于工业化国家,“可使世界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夸大了海湾国家石油收入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海湾六国的石油收入对世界资本的全球流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12.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二战后非洲新兴独立国家的社会发展。据材料信息可知,有的非洲新兴独立国家照搬外国发展模式,未能立足本国国情,这体现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非洲新兴独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艰难曲折,“遭遇挫折”或“照搬”并不代表“国家政权建设停滞不前”,故A项错误;非洲国家是主动照搬欧洲模式或东方国家道路,可以说国际局势影响非洲发展,但不能说受到美苏控制或外部势力主导,故B、C两项错误。
答案:D
13.解析:第(1)问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鼓舞了埃及的斗争;据材料“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并结合所学可得,埃及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或纳赛尔当选总统);据材料“英法占有绝大多数股份”可得,英、法资本控制苏伊士运河绝大多数股份(或苏伊士运河的收入绝大多数被英法占据);据材料“美国把这次入侵看作是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的绝好机会”并结合所学可得,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结合所学可得,二战后英、法势力遭到严重削弱。第(2)问据材料“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并结合所学可得,增加了埃及政府的财政收入;鼓舞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据材料“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可得,打击了英法的殖民势力;从反抗殖民统治的角度可得,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据材料“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可得,扩大了美苏的影响力。
答案:(1)背景: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或纳赛尔当选总统);英法资本控制苏伊士运河绝大多数股份(或苏伊士运河的收入绝大多数被英、法占据);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英法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2)意义:增加了埃及政府的财政收入;鼓舞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了英、法的殖民势力;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扩大了美苏的影响力。
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自拟论题、然后结合图表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的能力。首先,需要阅读图表,题目所提供的两个图表,一个是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即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建立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团结互助的方式来实现共同发展;另一个是1960—1973年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出在全世界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生产总值在世界却占很小的比例,但是稳中有升。然后,结合上述信息并迁移所学,自拟论题,论题可以是就材料整体,也可以是就材料的部分来拟定。结合表格中的全部信息可以拟定的论题如: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在世界中的占比仍然较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成就与挑战并存等等。结合材料的部分内容可以拟定的论题如: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和参加国际组织加快自身发展;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总体发展在世界上仍处于劣势地位等。再然后,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注意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阐述的观点是正确的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成就与挑战并存。
论述:二战后,伴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一系列亚非拉国家相继打碎西方的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建立了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如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抓住国际机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非洲各国利用资源,推动工农业发展;拉美各国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发展民族工业,基本完成工业化。所以从表2中可以看出,亚非拉各国的经济都有显著增长。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以及各国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如殖民主义侵略的遗留问题、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在国际经济体量中占比较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仍很严峻,发展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