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作业(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分值:62分)
[基础达标练]
1.(3分)经济史学家斯文·贝克特说:“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使其有能力在经济、法律、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和军事方面所向披靡,穿透它所想波及的领地,英国的工业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此论断强调英国(  )
A.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
B.建立起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C.工业革命取得了重大成就
D.面临着社会制度的大变革
2.(3分)[2024·豫东名校大联考]英国殖民地和欧洲所需要的商品不同。受气候等影响,非洲部落与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居民需要轻薄而凉爽的纺织品、简单的金属器皿等日常用品,而不是昂贵的高工艺的奢侈品。这类产品趋向于标准化而不追求奇特,趋向于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这正吻合了初期机器生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
A.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 B.工业革命的外部诱因
C.无法满足欧洲的市场 D.更加重视技术的应用
3.(3分)[2024·湖北黄冈高一期中]18世纪前期,英国有学者指出:“圈地虽不能改变土壤的性质,但是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给予了农场主支配土地的权力。如果条件允许,他可以给粘湿的土壤排水、扩大耕地、增加农作物品种……获取最大的收益。”由此可知,英国圈地运动(  )
A.推动了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B.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
C.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4.(3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相较于人力或畜力,具有巨大的优势,且使用一台蒸汽机每年的花费远远少于使用一匹马的花费。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进入煤矿、铁矿、纺织、冶金、机械等各种新兴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工业大革命。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  )
A.机械生产取代了人力劳动
B.马车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C.重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
D.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化引擎
5.(3分)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曾指出:“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最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钨丝灯泡的问世 B.蒸汽机的发明
C.纺纱机械的革新 D.飞梭的诞生
6.(3分)[2024·黑龙江鸡西高一期末]在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图中,英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其生产的工业品通过海上新航线运抵美洲、非洲、亚洲等。由此可知,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世界贸易中心开始发生转移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7.(3分)“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把持权力去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20世纪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
A.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阻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C.直接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
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3分)[2024·安徽宣城高二开学考试]19世纪初,在英国利兹地区的丝织业工厂里,一般工人每天工资约为1先令(合12便士),童工的最低工资每天仅有1便士,而当时面包的价格每磅要1.5便士,房租每天要1.5便士。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生产发展物价上升
C.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
D.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提能培优练]
9.(3分)[2024·广东广州高中检测]1822年,荷兰国王威廉一世创立了“荷兰全国工业促进总会”,他不但向该机构捐赠国家土地,还认购了其40%左右的股票,而且向其他认购者担保5%的红利;普鲁士政府继续经营本国大部分的矿场;1833年,法国议会决定兴建法国铁路网;1842年,奥地利政府也决定兴建铁路网。由此可知,19世纪(  )
A.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扩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家治理模式
C.铁路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D.部分欧洲国家扶持工业的发展
10.(3分)[2024·湖北仙桃高一检测]19世纪中后期,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德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B.新技术的大力引进
C.资产阶级掌控国家实权
D.重视新技术产业的开发
11.(3分)[2024·河南新乡高一期中]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
B.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D.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
12.(3分)下表内容为1800年前后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1799年《反结社法》 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
1813年《捣毁机器惩治法》 规定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者
1812年《警戒法》 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维护地方治安
1819年《六项法令》 进一步限制公众集会的权利,增加出版物的印花税
A.暴力革命是工人抗争的主要手段
B.工人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资产阶级革命猛烈冲击旧体制
D.工业化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圈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因而促成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且在通信联络方面引起了一场革命。以往,人们只有通过运货马车、驿使或船才能将音信送到遥远的地方。……但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是如何实现“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的。(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纵深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加,而无产阶级则面临着贫困、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有人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时作业(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解析:材料表明英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家政权基础上的,故此论断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殖民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的背景,而不是其成就,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答案:A
2.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的殖民地需要大量标准化的产品,这也吻合了初期机器生产的特点,体现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这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外部原因,B项正确;“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说法夸大,排除A项;“无法满足欧洲的市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更加重视技术的应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根据材料“给予了农场主支配土地的权力。如果条件允许,他可以给粘湿的土壤排水、扩大耕地、增加农作物品种”可知,英国圈地运动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故A项正确;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土地,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项错误。
答案:A
4.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蒸汽机的应用对于推动英国工业化的重要性,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马车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工业的地位,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根据材料“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有系统的、渐增的”可知,该学者指的是机械生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钨丝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项正确;B、C、D三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故排除。
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据材料“贸易图中,英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项正确;B项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A
7.解析:根据材料“管理的集中”“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20世纪”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项正确;垄断组织大规模生产的办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A项;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B项错误;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以低价雇佣童工,童工生活困难,说明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成人与童工的工资差异,而不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排除A项;物价上升、阶级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两项。
答案:C
9.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的荷兰、普鲁士、法国、奥地利等国政府采取向工业投资、经营矿场、兴建铁路网等措施扶持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此时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项;不能仅凭某一项具体的经济措施就认定国家的治理模式改变了,排除B项;材料中荷兰和普鲁士政府采取的措施中没有提到铁路,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依据材料“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可知,德国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说明其重视新技术产业的开发,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的产业结构,得不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仅涉及德国重视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未提及德国技术的来源,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后,掌控实权的是容克地主阶级,并不是资产阶级,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并结合所学可知,雇用人数的减少说明机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英国铁路运营所需人数减少,不能由此得出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排除A项;材料主旨只是铁路运输本身的发展,没有涉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迅速发展,而非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根据材料“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规定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者”“进一步限制公众集会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加深,社会矛盾凸显,英国议会颁布相关法令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故选D项;题干并未强调工人抗争的主要手段和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故排除A、B两项;这些法令是资产阶级为打击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而颁布的,C项错误。
答案:D
13.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是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治制度来看,据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的政治前提;从经济形态来看,据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可知,圈地运动加速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农民被迫与土地分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由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国内市场;从资本和市场因素来看,据材料一“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知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为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从技术条件来看,据材料一“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可知,15—18世纪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匠,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涌现出了以牛顿为代表的大量实用科学家,使英国在18、19世纪成为欧洲著名的科技中心。第(2)问据材料二“在通信联络方面引起了一场革命”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在交通、通信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电报、电话、汽车、汽船、飞机和火车等高效通信方式,使人类跨区域的信息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方便、高效。
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首先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稳定;农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工场手工业水平较高,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英国是欧洲科技中心之一。(答出四点即可)
(2)说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式通信工具电报、电话以及新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以及飞机的发明,人类的沟通和交往变得更为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因此日益紧密。
14.答案: 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剑的利刃”即积极方面: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铁路的修建,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剑的另一面”即消极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恶化,工作环境危险,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同时,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例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污染了环境;过度开采煤炭等资源,导致了资源的枯竭。所以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