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作业(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分值:62分)
[基础达标练]
1.(3分)[2024·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宏观调控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国家减少干预,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2.(3分)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国民生产总值 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 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A.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B.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
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3分)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提高到53%的美国历史最高点。其他国家纷纷作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萎缩三分之一。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4.(3分)二战后,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
5.(3分)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社会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6.(3分)[2024·山西朔州高一月考]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
A.开发“新经济” B.发展社会主义
C.建立“福利国家” D.实施计划经济
7.(3分)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8.(3分)《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起草这份文件的人以及诸多读到这句话的人,从未想过把黑人也包括进去。托马斯·杰斐逊认为,黑人与白人很可能是不同的物种,白人必须要保持对黑人的优越。这一情况推动了(  )
A.社会主义革命发展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D.世界各地走向联合
[提能培优练]
9.(3分)二战中,各国政府纷纷颁布战时经济法令,建立战时经济体制,改组工业结构,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为战争服务,实行强制的经济政策。这说明二战(  )
A.促使政府机构开始改变职能
B.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C.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使各国都采用统制经济政策
10.(3分)下面是1977年欧洲部分国家国有企业相关数据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情况的简表。该表能够说明(  )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在全部就业中的占比(%) 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
意大利 24.7 25.4 47.1
英国 11.1 8.1 20
联邦德国 12 10.5 12.7
法国 13.5 10.5 30.5
A.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
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
11.(3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
国家类型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国家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国家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国家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12.(3分)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连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B.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向深广发展
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D.高福利国家劳动者道德品质低下
13.(14分)[2024·河北承德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6分)
14.(12分)[2024·湖南衡阳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如果认为一个像欧洲“福利国家”那样成熟且近于迟滞的社会形态会在数年的经济国际化之后就消失掉,或者演变成一种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式的变革出现的。除了社会和体制变革的长期性以及渐变性的本质,社会发展还总会不断遇到各种相互作用的原因,因而它或是发展进程变缓,或是发展方向改变,或是出现新的调整,或是发展进程停滞。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课时作业(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特点。根据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A正确。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表格显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下降、失业率提高、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增长过快,这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的体现,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故A项正确;西方经济疲软主要是长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导致的,故B项错误;“滞胀”现象重创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会迫使其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混合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合所学可知,针对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所造成的国际贸易严重萎缩,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是贸易体系,故A、D两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与信息相关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而原有的老工业区逐渐走向衰退,故选B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加深,而题干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的变化,排除A项;国际分工格局与老工业区的衰退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一些西方国家并没有忽视传统产业的升级,而是采取重视的态度,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产阶级”的增多和传统中产阶级的衰微,反映了西方社会中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D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的“福利国家”政策。据材料“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西欧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B项错误;二战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但并非实施计划经济,D项错误。
答案:C
7.解析:由题干数据信息看,福利开支的增长率远远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这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负担,故选D项;当福利支出远高于经济增长的时候,会造成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社会分配,继而影响经济的增长,无法保证经济稳步增长,排除A项;1960—1975年间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未必会限制科技发展,排除B项;福利支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收入的不平等,但是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解决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材料中的情况导致黑人在美国建国初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人权,黑人与白人严重不平等,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故选C项;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排除A项;民族独立运动主要针对殖民地国家,美国的黑人和白人共处一个民族国家之中,排除B项;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关联性不大,不涉及世界各地的联合,排除D项。
答案:C
9.解析:根据材料“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故选B项;“开始”仅由材料得不出来,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各国都采用”表述绝对,排除D项。
答案:B
10.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各国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显示,欧洲部分国家国有企业相关数据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这一时期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故选B项;由材料得不出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胀”状态,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11.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1990年和2003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类型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高福利国家”“主动失业现象”“失业者的地位都很高,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可知,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社会出现了“懒汉”现象,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财政负担,这表明“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C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可知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对经济的成功干预为战后的国家干预积累了经验;据材料一“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惨痛教训迫使政府意识到自由放任的弊端,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据材料一“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可知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工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执政,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材料一“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可知民众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急需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战后重建,使得当时的工党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二“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可知在私有企业之外还建立起国有企业,实行计划指导;据材料二“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可知政府加强了经济立法来规范市场行为;据材料二“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可知政府开展了福利国家建设,注重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第(2)问据材料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知战后英国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据材料一“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知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采取的干预政策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人们更加客观理性地意识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答案:(1)原因:二战期间对经济的成功干预;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主张干预经济的工党上台执政;战争给英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破坏;民众支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措施:建立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立法;实行计划指导;调节财富分配;开展福利国家建设。
(2)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有效控制了失业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改变了人们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的认识。
14.解析:首先,得出论题。据材料“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式的变革出现的”并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分析,得出论题: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助推经济发展。然后,进行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即可。
答案:论题: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助推经济发展。
论证:1929年美国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空前严重,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危机迅速波及世界,罗斯福新政通过整顿金融业、工业及调整农业等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缓和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加强干预与调节,逐步走出了危机,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保障了经济的平稳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使得欧美国家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经济政策的调整在适应本国国情、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础上,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