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分值:62分)
[基础达标练]
1.(3分)[2024·甘肃兰州高一期中]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这主要是由于( )
A.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2.(3分)[2024·河北保定高一期中]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和他们的墓葬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中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3.(3分)[2024·山东聊城高一期中]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该观点强调,文字的产生(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源于社会经济发展
C.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D.带有历史的偶然性
4.(3分)[2024·浙江高一期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人类最初的文明大多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由此可知( )
A.文明之间没有交流 B.文明之间没有共性
C.文明之间和平相处 D.各个文明独立发展
5.(3分)下表内容为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治阶级的行为或职责(部分)。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王国( )
统治阶级 行为或职责
国王汉谟拉比 亲自处理用水纠纷,下令并监督总督兴修水利
国王任命的总督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基层公社的首领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税收和司法等
A.其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
B.中央集权体制严密
C.最早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D.国王推崇君权神授
6.(3分)[2024·河北保定高一检测]如图为埃及希拉康坡里斯出土的蝎王权标头,其中刻画了古埃及前王朝统治者蝎王手持锄头站在河岸(或水渠边)主持河渠奠基仪式的场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埃及( )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水利灌溉系统发达
C.礼制强化了王权 D.农耕具有重要地位
7.(3分)[2024·黑龙江绥化高一月考]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 )
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8.(3分)[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地区有显著不同,这里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狭小,岛屿众多,土地有限,农耕条件不佳。这些地理条件( )
A.使古希腊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B.体现了早期文明扩展的艰巨性
C.制约了雅典民族精神的培育
D.推动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发展
[提能培优练]
9.(3分)恩格斯认为,国家产生的前提是“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据此可知,国家( )
A.以保护集体财富为宗旨
B.是阶级矛盾的产物
C.是氏族部落的替代物
D.是对外战争的产物
10.(3分) [2024·福建福州高一期中]信史时代是通过书写或者镌刻记录下来而为我们所知的人类历程。两河流域的信史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欧洲地中海地区则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年。由此推知( )
A.文字是文明诞生的唯一标志
B.两河流域文明始终领先欧洲
C.早期文明之间相互联系密切
D.文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1.(3分)在古埃及,尼罗河的节奏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生活。狭隘的空间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拥挤在一条狭长的绿洲,尼罗河两岸集中了早期埃及90%以上的人口。人们彼此依存,没有任何人能够独自生存。古埃及自然生态系统不仅造就了古埃及人的民族性格,还催生了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材料表明( )
A.自然生态致使宗教观念兴起
B.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埃及文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12.(3分)古印度法律在对做伪证的处罚中规定: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若做伪证要被处以罚金,然后被流放,被流放时可能被处以肉刑,而婆罗门则只被流放。这一规定旨在( )
A.增强法律适用时的灵活性
B.维护传统社会秩序
C.适应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
D.发展奴隶制民主制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结合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4.(14分)(2024·江西抚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黑格尔认为,地形条件的不同,影响人民的生产和性格的类型,从而影响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发生、发展及其所处的地位。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地理条件有三种特殊的差别:一是“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地和平原”,二是“平原流域——巨川大江流过的地方”,三是“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处在第一种地理条件下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特性是“好客和掠夺”。有第二种地理条件的居民主要经营农业,“在这些区域里产生了伟大的王国,并且开始筑起了大国的基础”。至于第三种地理条件,他这样写道: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他们有超过营利和职业而成了勇敢的、高尚的事情。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洲各国所没有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
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评论黑格尔的相关观点,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课时作业(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解析:本题考查文明的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从游牧变为定居,A项正确;早期城市出现是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结果而非原因,B项错误;私有制逐渐产生和国家开始形成,都是人类变成食物生产者和过上定居生活的结果,C、D两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早期阶级分化。材料显示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居住的房屋和随葬品出现了贫富差别,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从而出现贫富差距,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根据材料“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可知,文字产生于对私有财产的维护,而私有财产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的原因,而A项属于结果,排除;文字产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的原因,排除C项;文字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人类最初的文明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说明当时各个文明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文明间的交流很少,故选D项;文明间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而交流较少,并不是绝对没有交流,排除A项;古代早期文明间虽然往来较少,但是却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没有共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使得波斯等帝国兴起,说明文明之间并不都是和平相处,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由材料“亲自处理用水纠纷……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水利灌溉”“分配水流”可以看出,在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总督、基层公社首领的行为或职责中都有一部分与水利相关,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古巴比伦中央集权体制状况和最早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国王推崇君权神授,排除D项。
答案:A
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统治者“手持锄头”,亲自“主持河渠奠基仪式”,这说明当时统治者重视农业灌溉,反映了当时农耕具有重要地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主持仪式这一现象,而非统治者对国家权力的掌控,排除A项;仅由图中统治者主持河渠奠基仪式不能推断出当时埃及水利灌溉系统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礼制对王权的影响,排除C项。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明。通过古代印度的这一神话可以看出,不同种姓的人对应普鲁沙的不同身体部分,由上到下的身体部位体现了高低分明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开始进入文明社会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古代希腊面临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狭小,岛屿众多,土地有限,农耕条件不佳,这些地理条件推动了古希腊海洋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古代文明基本都是独立发展的,与地理条件关联不大,排除A项;早期文明扩展都具有艰巨性,这不仅仅是古希腊地理条件导致的,排除B项;上述地理条件对于古代雅典民主、自由、和平、互利等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利,排除C项。
答案:D
9.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反映的是对财富的追捧,氏族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催生了野蛮的奴隶制,故恩格斯的观点是阶级矛盾促使了国家的产生,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两河流域的信史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欧洲地中海地区则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年,说明两个地区的文明具有各自的特点,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选D项;文明诞生的标志不仅仅是文字,还包含金属工具的使用、城市的建立和阶级与国家的出现等,排除A项;“始终领先”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仅提到了两河流域文明和地中海文明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信史时代的开始时间,没有提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
答案:D
11.解析:狭隘的空间环境迫使古埃及人挤在尼罗河两岸,古埃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古埃及人的民族性格和自然崇拜,说明埃及文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选C项;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催生了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而不是宗教观念,排除A项;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述及其他文明,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对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做伪证的处罚与婆罗门不同,这是种姓制度下各等级法律地位不平等的体现,旨在维护传统社会秩序,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判定罪行,不是“灵活性”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古代印度实行的不是奴隶制民主制,排除D项。
答案:B
13.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据材料“农业生产”“文明出现”得出原始农业发展是人类早期文明产生并发展的基础。其次,进行阐释,据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示意图显示,埃及、印度和中国等地的早期文明都是在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后兴起的,这是因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社会不仅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走向了定居生活,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中国的早期文明,制作陶器、形成定居聚落,都是基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由于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进而形成阶级和阶级对立,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出现了文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最后总结,原始农业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推动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示例
论题:原始农业发展是人类早期文明产生并发展的基础。阐释: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示意图显示,埃及、印度和中国等地的早期文明都是在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后兴起的,这是因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社会不仅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走向了定居生活,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中国的早期文明,制作陶器、形成定居聚落,都是基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由于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进而形成阶级和阶级对立,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出现了文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综上,原始农业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推动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注:若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多元性、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等作论题,言之有理即可)
14.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为古代世界。首先根据材料提炼观点,根据材料“黑格尔认为,地形条件的不同,影响人民的生产和性格的类型,从而影响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发生、发展及其所处的地位。”可知黑格尔认为地形是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评论,黑格尔认为地形是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较为片面。地形条件只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部分因素。举例论证地形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地形条件能影响历史的发展。地形条件影响经济形态,进而影响政治形态。古代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集权国家,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地区临海、港多,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建立了众多城邦。地形条件并不完全决定历史发展。首先,地形只是众多历史因素之一,不能单独决定历史发展。同样在希腊地区,雅典是民主政治,斯巴达却是寡头政治。其次,地形的影响是相对的,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古罗马最初是一个共和制城邦,后来却建立起君主专制,发展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最后总结,综合来看,地形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影响。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进程。
答案:示例
观点:地形条件只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部分因素。
认识:黑格尔认为地形是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较为片面。地形条件能影响历史的发展。地形条件影响经济形态,进而影响政治形态。古代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集权国家,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地区临海、港多,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建立了众多城邦。
地形条件并不完全决定历史发展。首先,地形只是众多历史因素之一,不能单独决定历史发展。同样在希腊地区,雅典是民主政治,斯巴达却是寡头政治。其次,地形的影响是相对的,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古罗马最初是一个共和制城邦,后来却建立起君主专制,发展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综合来看,地形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影响。在研究历史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