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校际联考名校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校际联考名校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10: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年3月高一校际联考(名校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与细节的营造和精心打磨密不可分。在文学创作的织锦上,
细节是细腻的纹路,它们精致地镀嵌在文字之间,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
品的不平凡。
作为一种叙事修辞,细节是成就经典作品的重要元素。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好的细节能够
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效渲染环境气氛,揭示或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
叙述者讲述故事提供动力和支撑。
作为一种方法,细节是作家打开生活本真之门的钥匙。文学是思想的容器,是作家介入现
实世界、进入生活内部的通道。现实生活繁杂、琐碎、平凡,有时错综复杂、迷雾重重,作家要一
窥生活本真的秘密,就要有发现的眼睛,以孩童般的眼光探寻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用一种新的
视角来看待普通的生活。
作为一种态度,细节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烛照,是对个体生命呢喃的抚慰。在文学创作
中,作家无论怎样书写外部世界的翻天覆地,最终都将指向对人的观照与关怀。作家对人的关
注主要通过对个体生命,尤其是普通弱小生命细节的有意放大,来实现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求
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宛如摄像机的镜头特写,把原本细微甚至不可见的部分推到眼前,凸显生
命的脆弱与坚韧,彰显人性的复杂与纯粹,传达人格的卑微与高贵。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写到“我”双腿瘫痪后意志消沉,已经病入膏育的母亲却隐瞒病
情,用尽全部心力来照顾和鼓励。秋天到来,当他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黄叶“唰唰啦啦”飘落时,
母亲进来“挡在窗前”,央求他一起去北海看菊花。窗前的一“挡”,既挡住了儿子触景生情的忧
伤,也挡住了儿子烦躁消沉的情绪,母亲用宽厚温暖的母爱给“我”晦暗绝望的生活带来了一丝
光亮。作品中,史铁生用“挡”这一个细节动作,既写出了母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更烛照出作者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抚慰。
在文字的世界中,细节的运用使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力量。一位优秀作家,必
定是一位注重细节的有心人,因为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
(摘编自王彬《文学是织锦,细节是纹路》)
材料二:
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戏剧上有个著名的
“契诃夫的枪”之说:“如果你在第一章中说有一支挂在墙上的步枪,在第二或第三章中它绝对
必须开火。如果它不打算发射,就不应该挂在那里。”也就是说,细节作为一种装置,应该对作
品整体作出贡献,乃至成一条埋伏的暗线。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就有这样一条细节暗线,那就是族长白嘉轩始终端端正正挺直腰板
的姿态。在这样一部体量巨大的作品中,这个细节连续出现数次,让人不由得注意到,直到白
嘉轩的腰杆被蜕变成土匪的黑娃用榆木杠子抽断,从此以后他就一直佝偻着腰。那个挺直如
椽的腰杆,如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的子路的帽子。在卫国内乱的时候,子路遭到
蒯聩所派之人攻击,战斗中他系帽子的璎珞被割断。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
放下剑,扶正帽子,在系帽带的时候,被敌人砍死。死不免冠象征着一种礼仪道统,就像
白嘉轩的腰隐喻了数千年来的中国宗法和伦理道德,固然板正端肃、大义凛然,却也让人
感到畏惧和压抑,所以黑娃说自己嫌嘉轩叔的腰挺得太硬太直。在这个意义上,被打折
的腰这个细节就意味深长了。细节的伏笔千里,是精心营构的结果,也达到了服务于主
题的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细节的营造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对象既包括物质事象,也包括人情世事。刘亮
程散文《正午田野》中写动物的眼睛:“驴眼睛跟人眼睛差不多一般高,不会小看人。驴首先看
见的是人的上半截身子,不像狗,一眼看见的人的两条腿和小肚子,抬起脖子第二眼才能把人
看全。鸡看人更是不像样子,至少分七八截子,一眼一眼地看上去;在脑子里才有个全人的影
像,那过程就像我们读一部长篇小说一样。而且,鸡没有记性,看一眼忘一眼,鸡主要看人手里
有没有要撒给它的苞谷,它不关心你脖子上面长啥样呢。”这些细枝末节未必符合生物学真实,
却符合文学的心理真实,没有平素的大量积累很难写出来,这是建立在对动物兴味盎然的观察
基础之上的想象。
锤炼细节需要对习焉不察的事物重新感受,再通过想象表述出来,进而赋予其强大的能
量。线锺书的《围城》中写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的时候,因为交流的误会和个性的缺陷导致事
情不可挽回,方鸿渐告辞,唐晓芙盛气已经消散,只感到疲乏和懊恼,却听到佣人说方鸿渐在路
对面的风雨中站着。她看得如饮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就不顾笑话让佣人把他请回来。
这一分钟显得非常漫长,然而就在她等不及,正要吩附佣人时,“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
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且不说钱锺书对女性心理婉转曲折的把握,
“狗抖毛”的调侃式比喻,已经表明方鸿渐的浮躁、幼稚、浅薄和自我中心,即使他这次被贼回
去,两个人也注定走不到一起。仅仅一句话里,就包含了人物的全部性格,通过一个动作可以
窥见人物过往行事的态度和方式,这便是经过锻造后的细节的力量。
(节选自刘大先《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栋》)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