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第12讲《大洋洲--澳大利亚》 课件(5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第12讲《大洋洲--澳大利亚》 课件(5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12讲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区域地理复习系列
建议课时:1课时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矿产资源丰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并在其国内相继建厂。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新课导入:澳大利亚汽车产业的倒闭
问题1:霍顿汽车为什么会退出澳大利亚市场?

问题2:汽车生产的退出对澳大利亚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有何影响
新课导入:澳大利亚汽车产业的倒闭
学习目标 重点提炼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分析并掌握澳大利亚主要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 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澳大利亚的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分布特点及成因,进而说明其对农业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②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特点,及混合农业的优势。
3.掌握澳大利亚经济地理位置特点,说明其对工业等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③通过对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学习,能够综合分析其区域发展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学习目标
大洋洲概况
01
澳大利亚概况
02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04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03
目录
大洋洲概况……
1
第一部分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
新西兰北岛 新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
四大岛:
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140°E
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属于热带和南温带;
位置与范围
纬度: 23°26′N-40°S,
经度:120°E—180°—140°W
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四种不同类型的岛屿
地壳陷落
地势较高
新几内亚岛
火山喷发
地势险峻
夏威夷群岛
珊瑚虫堆积
地势低平
汤加群岛
大陆岛
火山岛
珊瑚岛
火山岛
大陆岛
珊瑚岛
冲积岛
入海泥沙堆积
地势低平
崇明岛
陆地面积小岛屿多,地势较低
河湖较少
最大的陆地热带面积大,气候类型多样
旅游业发达
经济发展差异大,澳洲与新西兰较发达
大牧场放牧业与混合农业为主
工业主要集中在澳洲与新西兰
多海港,海运发达,交通便利
陆地面积小岛屿多的地理环境
生物资源丰富独特
大洋洲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物
跨热带和温带
纬度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海陆位置
产业
交通
澳大利亚
2
第二部分
南回归线和135°E穿过中部,
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10°S~40°S 、120°E-150°E
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西北面与亚洲相邻,
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
西临印度洋;
东临太平洋。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120°E
150°E
10°S
40°S
澳大利亚大陆
塔斯马尼亚岛
30°S
135 E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
气候
生物/资源
地形
水文水系
土壤
聚落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
服务业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热量带—热带、温带
太平洋中的海岛
热带面积大、类型多样、呈环状
地势起伏和缓,东西高,中部低。
东部山地阻挡暖湿气流深入
河湖稀少
墨累河最长
渔业资源丰富、动物古老独特种类多
矿产资源丰富
受制于自然环境,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大牧场放牧业与混合农业
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为主,工业发达
海陆空交通便利
服务业发达,支柱产业之一
袋鼠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生物
北半环森林—中半环草原—内半环荒漠
特有动物:鸸鹋、袋鼠、鸭嘴兽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鸸鹋
长期孤立(与其他大陆隔离)、缺乏交流,生存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树袋熊
澳大利亚生物古老且独特的原因:
物种独特的原因:与其他陆地隔离,位于偏远山区,与外界无交流
物种多样的原因:纬度低,热量充足;面积大,气候类型多样;地势落差大,垂直方向上气候多样
(2018年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真题感悟
B
D
B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3
第三部分
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广布,布里斯班森林公园有大片的遮天蔽日的植被和古木别有一番静谧的感觉。澳大利亚是拥有天然草场面积最大的国家,大片的草原上牛羊成群。中西部则黄沙漫漫,红色的艾尔斯巨石如巨兽卧地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请你判断左图中ABC分别属于珀斯、达尔文、悉尼?
达尔文
珀斯
悉尼
探究主题1:澳大利亚的环状气候
探究问题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达尔文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
探究主题1:澳大利亚的环状气候
夏季降水多
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季风
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
冬季降水少
澳大利亚大陆内部的东南风
来自大陆内部,降水少
南回归线
探究问题2:澳大利亚四面临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探究主题1:澳大利亚的环状气候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地形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
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对水汽抬升作用弱
西部印度洋沿岸东南信风为离岸风
大陆轮廓
轮廓较完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范围大
洋流
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
气候成因
(2012年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甲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丙为图甲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地区。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真题感悟
(2012年浙江卷)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低纬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真题感悟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012年浙江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甲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丙为图甲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两地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③地多于②地
两地均有自流井,地下水丰富
②地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
③地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真题感悟
大自流盆地:
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
知识补充:澳大利亚自流井
大自流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承压水构造,井口低于承压水位自行喷涌;
盐度高(流经含水层距离长,溶解了一些盐类物质),不宜灌溉,可作牲畜饮水。地势最低处:艾尔湖
澳大利亚的气候:
半环形分布,气候类型较多样,其中热带沙漠面积广大
简述澳大利亚气候特点
珀斯
达尔文
悉尼
堪培拉
阿德莱德
墨尔本
这样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农业如何发展?
探究问题1:推测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区,并评价该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0°S
20°S
10°S
40°S
30°S
20°S
40°S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有利条件:亚热带气候,夏季热量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灌溉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较差,地租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位于大分水岭雨影区,水源不足
墨累——达令盆地
东南风的背风坡
探究主题2: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
西部: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雪河调水(东水西调)
东部:大分水岭山地
东南风的背风坡
东南风的迎风坡
优点:
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保持土壤肥力;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灵活性高;市场的适应性强;保护生态,降低成本 。
提供饲料,保护草场
粪肥
混合农业(世界最典型)
探究问题2:指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羊毛出口量世界第一
大量出口小麦
大量出口农产品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铝土集中
在北部
煤矿集中在东部
铁矿集中
在 西北部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并在其国内相继建厂。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
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
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
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
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
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
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探究问题1.根据澳大利亚利业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推测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的分布地区及理由?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探究问题1.根据澳大利亚利业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推测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的分布地区及理由?
分布区:分布东南部沿海地区 。
理由: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 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市场需求大
人口相对密集,城市多
劳动力相对充足
开发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
澳大利亚东南部殖民者最早开发
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便利
铁路公路海运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巅峰狂热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霍顿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算上不同车身形式,霍顿总共推出的新车超过100款,这段时间霍顿也长期稳居销量第一宝座。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并在其国内相继建厂。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
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
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
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
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
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
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问题探究2:从成本和市场角度分析霍顿汽车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原因?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问题探究2:从成本和市场角度分析霍顿汽车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原因?
人口总量少
总需求量少
国土面积大,各地气候等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对汽车型号需求多样化
原本多样化的市场
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降低关税
加剧国内汽车市场竞争
总需求量少/选择更多
每种…..需求都较少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运输距离长
铁路航空等替代性运输方式
发达国家
劳动力成本高
2016年仅以16.1万辆产量排在世界32位
市场需求小
难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成本角度:
市场角度:
答案:
市场:
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小;原因是人口少,市场规模小;
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
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成本:
(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
每种车型需求量小,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问题探究2:从成本和市场角度分析霍顿汽车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原因?
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
相关配套产业菱缩或消失,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问题探究3: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3: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
整车进口替代,取消国内生产
原汽车生产技术要求高,资本投入多,对经济带动作用较强
复杂工艺产品(汽车)的制造,需要大量零部件企业
制造业份额减少
失去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外商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减少
经济下滑
产业结构变化
学以致用
4
第四部分
题组1:(2023年浙江卷6月)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 )
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 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C
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
澳大利亚为半环形气候分布特点,植被分布也呈半环状
题组2:(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判断图示珊瑚礁发育阶段依次是( )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第一步:
②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
第二步:
④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
第三步:
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
第四步:
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地貌的成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内力后外力
C
4. 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
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
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
所以是先升后降,所以A项正确
A
题组2:(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例题讲解
5.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C
满足珊瑚生长条件
西太平洋35°N
中温带
暖流经过
水温提高
题组2:(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1.最初,珊瑚礁在大陆或者岛屿边缘生长,就像给海岸镶了珊瑚尸体边,叫做岸礁
2.随着珊瑚礁越来越高,陆地岛屿下沉,珊瑚礁会在和海岸线平行的方向形成一条长堤,这就是堡礁。
3.最终,当岛屿完全沉入水中,就形成了环礁。
珊瑚环岛
大堡礁中的鱼类超过1 500种,其鲜艳靓丽的颜色足以与珊瑚相媲美。大堡礁中的珊瑚虫有350多种,颜色从蓝色、棕色到粉红色及紫色,简直是个五彩斑斓的神奇世界。
题组3:(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7.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A
A
地中海气候区
此时被高压控制
夏季
南半球:3月
题组4:(2023年福建卷)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自然条件(岩层特点)分析,推测古河干旱化,和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的依据。
(1)自下往上,由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
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拨高于乙地。(或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沉积。)
湖水变少(变咸)
湖水变干
甲地先于乙地停止沉积,先出露海面
题组4:(2023年福建卷)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由于p处海拔较高古湖曾无排泄口,后来古湖冲破p处排泄入海,请从内外力角度,分别分析对古湖南流入海的影响。
(2)流水侵蚀(流水下蚀,冲刷,外力侵蚀)
构造活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P地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p地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地以下河段地壳下降或者p处海拔比上游河流或者湖泊水位低)—要突出河段。
P以上河段地壳抬升
P以下河段地壳下沉
地壳运动
P地上游水位高于下游
流水侵蚀
古湖入海
题组4:(2023年福建卷)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的痕迹,现作为野外科考队,欲寻找证据证明,请从2个方面分别论证说明。
(3)化石:在p点北侧附近寻找海洋生物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没有海洋生物化石、遗迹或遗骸)
古海岸线:在p点南侧(北侧)寻找古海岸线(或替代海岸线的事物,如贝壳堤等),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或北侧没有海岸线)
沉积特征:在p点北侧寻找海洋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
化石
古海岸线
沉积特征
题组5:(2022年全国甲卷)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物质条件:有沙源地提供沙源,地表物质松散
动力条件:有大风
地形条件:地表平坦,起伏小
时间对比:较往年降水更少,气温更高,气候更干热
有明显温差,大气较活跃
时间对比:气温较往年更高,回升快,对流更明显
沙尘扬更高更远
动力条件
植被覆盖率降低
裸地面积增加,沙源物质增加
物质基础
(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题组5(2022年全国甲卷)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物质条件:有沙
动力条件:有大风
天气条件:晴朗
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小;离沙源地远
乙地处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小
丙地处低压槽(锋面气旋过境后),等压线密集,风大;吹偏西风,西部地区有沙漠,提供物质基础,有沙尘暴
丁地吹偏北风,风大;位于大分水岭东侧,离沙源地远。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题组5(2022年全国甲卷)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等压线判读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冷气团一侧
暖气团一侧
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辐合(南半球锋面气旋)
南冷北暖,槽线附近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22日
23日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沙尘暴进程时间线 (10月,春季)
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偏高,吹偏北风
过境时:降温、大风(风向转吹西风\西南风),沙尘
过境后:处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风向转为偏西风
(3)由偏北风(北风、西北风)转向偏西风(西风、西南风),气温降低
题组5(2022年全国甲卷)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应该干预
沙尘暴的危害
科技进步能改善环境
不应该干预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效果不明显
题组6(2022年山东卷)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地壳断裂抬升
地势落差变大
流速变快,流水侵蚀、搬运、堆积
古河道形成
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外力作用
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堆积
搬运
侵蚀
风化
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地壳断裂抬升
题组6(2022年山东卷)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板块隆起,形成大分水岭
支流向西汇集,形成原有水系
地壳断裂抬升,形成地垒
阻断原有水系,形成现有水系
支流汇集乔治湖
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大分水岭,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
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
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被阻断;
被阻断支流汇集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
题组6(2022年山东卷)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或者季节变化大。
湖泊水量少,季节变化大
受地势影响,泰勒斯溪单向补给地下水,只在湖泊边缘含水层出露的位置补给地下水
补给量小,季节变化大
课程总结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大洋洲-澳大利亚
位置
动物独特
长期孤立(与其他大陆隔离)、缺乏交流,生存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世界上放羊数量与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地形起伏和缓
热带面积大、气候类型多样
河湖稀少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三大牧羊带)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
服务业发达
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为主,
城市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
(以汽车工业为例分析)
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课程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