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第10讲《北美与美国》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第10讲《北美与美国》 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0讲 北美与美国
区域地理复习系列
建议课时:1课时
2023年3月31日至4月1日,美国伊利诺伊州、阿肯色州、艾奥瓦州、威斯康星州、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共报告了多场龙卷风,毁灭性的龙卷风席卷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导致32人丧生,数十人受伤,数千栋建筑被破坏,并造成大面积停电。
课前思考:美国龙卷风的源头是哪里?其龙卷风的发生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存在怎样的联系?
新课导入:美国的“龙卷风”
学习目标 重点提炼
1.能说出北美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描述北美和美国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区域认知) ①描述北美和美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2.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北美的地形特点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②说明北美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3.根据图文材料,描述美国工、农业的布局特点,说明其工、农业发展的自然及人文条件。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③说明美国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学习目标
北美概况
01
美国概况
02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04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03
目录
北美概况……
1
第一部分
位置
主要国家和地区:
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半球位置:
北半球、西半球
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北临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
位置与范围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以下地图信息,描述北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明地形对其气候特征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北美地理位置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大陆西岸有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
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湖众多,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
地形
水文
植被
地质
植被类型多样,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西部沿海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
东部沿海位于美洲板块内部
自然环境特征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
北临北冰洋
南临墨西哥湾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北美地形
西部
高山区
海拔高
南北走向
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阻挡太平洋水汽
西侧湿润,东侧干旱
西侧气候南北狭长延伸
中部
平原区
东部高原
山地区
南北延伸
冬季极地冷空气可迅速南下
带来暴风雪
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
中、东部普遍高温
山脉低矮
夏季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冬季高纬吹来的干冷风影响东海岸
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美国……
2
第二部分
注意:此部分为大区域的典型特征介绍
经纬度位置:
约25°N-50°N
约67°W-125°W
海陆位置:
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
本土南北分别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相邻
美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本土主要位于
温带
三面临海






人文地理环境
相互
影响
气候类型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气候
生物
地貌
水文
土壤
土壤
气候
植被
水文
南北纵列分布
平原面积广大
大面积黑土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河湖众多,径流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
人口
分布在沿海地区、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农业
世界上最大商品粮生产国
专业化程度高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工业
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
工业部门体系完整
最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城镇
华盛顿(首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
交通
公路四通八达
航空、海运发达
五大湖水运便利
地理位置
美国的主要区域特征
(2020浙江7月)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真题感悟
温蒂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机械化程度高
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
A
D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3
第三部分
注意:精选该区域最经典的3-4个主题进行问题式探究。
探究问题1: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及抬升的原因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纬度较低,下垫面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
南方的暖湿空气与北方来的冷干气流交汇
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导致空气进一步上升
东部高原
山地区
气团抬升
热力对流
动力抬升
地形抬升
探究主题1:美国的“龙卷风”
探究问题1: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及抬升的原因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
(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
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探究主题1:美国的“龙卷风”
答案: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
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探究问题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中部平原
平原地形
对气流的摩擦力小
南北延伸
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探究主题1:美国的“龙卷风”
答案: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探究问题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中低纬度升温快
南北温差加大
气压梯度大
冷暖空气
交汇频繁
探究主题1:美国的“龙卷风”
探究问题:分析大熊雨林成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温带雨林的原因。
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的大熊雨林(下图)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温带雨林,年降水量约为3000~4000毫米。
探究主题2:加拿大的温带雨林
现存最大最完整温带雨林
最大
现存最完整
温带雨林
山地地形为主
宜林地广
降水丰富
水汽丰富
易抬升
西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
暖流增湿
山脉阻挡抬升
地广人稀
人为干扰破坏少
探究问题:分析大熊雨林成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温带雨林的原因。
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的大熊雨林(下图)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温带雨林,年降水量约为3000~4000毫米。
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
盛行西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海岸山脉)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西部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降水丰富;山地地形为主,宜林地区广;
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
探究主题2:加拿大的温带雨林
视频介绍:加拿大“大熊雨林”
探究问题: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在美、加边境的五大湖,有一个雪带从湖边开始一直朝下风延伸达80千米,降雪量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大得多,暴风雪对美国和加拿大造成较大危害。
降雪多
水汽多
抬升强
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
风经过
湖面
增温增湿
受山地
抬升
水汽抬升
探究主题3:北美五大湖雪带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
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
经过湖面后,暖湿空气受山地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探究问题: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在美、加边境的五大湖,有一个雪带从湖边开始一直朝下风延伸达80千米,降雪量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大得多,暴风雪对美国和加拿大造成较大危害。
探究主题3:北美五大湖雪带
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
视频介绍:大湖效应
探究问题1:分析图示商品谷物农业带形成的优势自然条件。
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广泛分布,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众多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业具有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耗能大,也被称做“石油农业”。
探究主题4:美国的产业活动
探究问题2:简述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成为世界最发达工业区的条件。
丰富的资源能源;丰富的水源;雄厚的农业基础;水陆交通发达;
人才集中,科技发达;发展历史悠久;国内外市场广阔。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传统工业的“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制造业从中国和其他国家回迁美国,实现制造业“回巢”,但收效甚微。
探究主题4:美国的产业活动
探究问题3:简析美国制造业“回巢”收效甚微的原因。
制造业产业链供给困难;基础设施老化;技术工人短缺,劳动力价格高;传统工业资金投入不足;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几年来,美国大力推进传统工业的“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制造业从中国和其他国家回迁美国,实现制造业“回巢”,但收效甚微。
探究主题4:美国的产业活动
学以致用
4
第四部分
注意:该部分主要完成两件事:1.解答前面新课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2.呈现近五年所有相关高考题,全国卷和地方卷都可。高考题数量选择题少于3组,综合题少于2道则用模拟题代替。试题总数,选择题3-5组,综合题2-5组。
(2013全国1卷)图2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1~3题。
0 10 20km
植被覆盖区
高原荒漠区


山峰
图2
N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2.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 D.草原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西部植被,东部荒漠
降水西多东少
西侧位于西风迎风坡
东侧位于西风背风坡
北半球中纬度
西侧有高大山脉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D
C
题组1 考点: 北美洲地形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4-5小题。
4. 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河流水比例上升 B. 河流水用量减少
C. 地下水比例上升 D. 地下水用量最多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提供动力
人口向工厂集聚
工业快速发展
促进内河航运发展
河流水用水比例下降
地下水分布广泛,
用水比例上升
A
C
题组2 考点: 美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2022全国甲卷)图1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1,完成6 ~ 7题。
6. 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7. 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H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大,速度最快
海水侵蚀强烈
北美东南沿海多飓风,风暴潮频发
北部海岸线
弯曲且稳定
近百年海岸线
近似平直
甲水域不易受海水侵蚀
不是海湾
C
A
题组3 考点: 内外力作用对北美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9全国2卷)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8~9题。
8.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
A.生产中心 B.分拣中心
C.销售中心 D.质检中心
9.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
A.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 B.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 D.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
分拣中心
运输速度快
快速响应市场
题组4 考点:美国交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0山东)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水汽
抬升
湿气团提供水汽
湿气团密度小,易抬升
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
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题组5 考点: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山东)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
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
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题组5 考点: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落基山东侧
落基山西侧
太平洋气团
墨西哥湾气团
中部大平原
高温高湿
迎风坡形成降水,
湿度降低
背风坡气流下沉,
高温低湿
高温高湿
干湿气团相遇,
形成干线
干气团时空变化过程
湿气团时空变化过程
相遇前
相遇时
相遇前
(2023浙江6月)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题组6 考点:美国交通的发展区位条件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3浙江6月)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
受海洋运输的影响,城市的产业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具备航空运输的综合性枢纽城市大多发展金融、商贸等产业;巴尔的摩无航空运输,具备铁路公路等,因此发展国防工业和有色冶金产业;费城作为铁路干线与沿海交通线的交通枢纽,发展健康服务和制药产业,利于联系内陆地区。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题组6 考点:美国交通的发展区位条件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3浙江6月)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区域内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沿线城市产业基础等雄厚,交通客货需求量大;城市带内科技发达,修建高铁技术高;沿线交通通达度好,运输建设材料便利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题组6 考点:美国交通的发展区位条件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课程总结
人口
城镇
工业
交通
农业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特征
区域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
人文环境特征
气候
地形
水文
植被
土壤
北美与美国
课程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