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2025届小升初语文模拟卷
1.(2025·庆元模拟)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B.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C.诸葛亮——桃园三结义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2.(2025·庆元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菊花展上,各种颜色的菊花阻成了美丽的图案。
B.兔走触株,折劲而死。
C.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州。
D.法布尔的实验证明了蜜蜂确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2025·庆元模拟)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申、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B.中华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二十九)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C.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典雅精致的昆曲,如《单刀会·刀会》;雍容华美的京剧,如《天仙配》;轻柔灵秀的越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淳朴明快的黄梅戏,如《女驸马》。
D.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山坡羊·潼关怀古》《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作品中,“江城子”“山坡羊”“临江仙”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潼关怀古”“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题目。
4.(2025·庆元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劲挺(jìn) 参差(chēn) 波光粼粼(lín)
B.驰骋(chéng) 抽噎(yē) 鸣啭歌唱(zhuǎn)
C.恬静(tián) 妩媚(wú) 囫囵吞枣(lūn)
D.焖米饭(mèn) 蜷缩(quán) 窸窸(sū)
5.(2025·庆元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熄灭(xī) 混乱(hǔn)
B.洪水(hóng) 流窜(chuàn)
C.传颂(sòng) 一项(xiàng)
D.倒塌(tān) 成绩(jì)
6.(2025·庆元模拟)下列汉字中,意思最可能跟烹调有关的一项是( )。
A.遛 B.溜 C.熘 D.榴
7.(2025·庆元模拟)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如今却听说同班同学中就他发展得最好。
B.每当想起当年那次车祸,他依然心惊肉跳。
C.这次考试,让李小华同学的缺点暴露无遗。
D.来杭州旅游的人们,面对西湖美景,无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
8.(2025·庆元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 原形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型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型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9.(2025·庆元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学习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10.(2025·庆元模拟)下面加点多音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大(dài)夫大(dà)胆尝试,每场手术都非常成功。
B.子 弹(dàn)打在铁板上, 又被反弹(tán)回来了。
C.小 红 兴(xīng)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兴(xìng)奋地说: “运动会就要开始了!”
11.(2025·庆元模拟)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繁星》中,“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2)《繁星》主要详写了三年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繁星。
12.(2025·庆元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升高了,穿过一缕一缕轻纱般的微云。(仿写句子)
(2)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缩句)
(3)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皮鞋匠两兄妹啤得都入了迷。(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4)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修改病句)
(2025·庆元模拟)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社会极其混乱,帝国主义趁机迫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3.这是一篇描写 的文章,其中,“我”看到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文章主要表现了鲁迅先生对 。
14.作者觉得所见的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而且是分明的。选文的第 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故事的“美丽”,第 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故事的“有趣”。
15.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①“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资料:云锦用料精良,图案精美,格调高雅,光彩夺目,如同天上的云霞,被誉为“锦中之冠”。
借助资料,我感受到了云锦的美丽。《好的故事》中的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和 比喻成 ,表现出了梦境的 。
②借助下面的资料想一想:“茅屋,塔,伽蓝…”中的“伽蓝”是哪种建筑物?
资料在《西游记》原著中,给孙悟空治眼睛的不是黎山老母,而是伽蓝菩萨。
A.学堂
B.寺庙
C.酒楼
(2025·庆元模拟)课外阅读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 “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 “迎会”—— 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 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 “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 “格炸炸” 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 “格炸炸”。“格炸炸” 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 “赶老羊” 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 “天嗡子”—— 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灯以后。元宵的灯,是在街头上卖的。
在街上,有几家从乡下摇船来的卖 “泥叫叫” 的。他们以船为家。他们的泥叫叫有两种,一种是吹的,一种是摇的。吹的 “泥叫叫” 有细有粗,粗的声音洪亮,“乌都 —— 乌都 ——”,可以传得很远,细的声音尖细,“吱吱吱”,很好听。摇的 “泥叫叫” 则是哑的,只是一个泥弹子,摇起来 “豁啷豁啷” 的。
有几家卖花灯的。荷花灯,绣球灯,兔子灯。
街上有人在赌力:一人横躺在地上,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大铁砣子,放在躺者的肚子上,躺者把肚子一挺,铁砣子就被挺起来了。但这是要付钱的,要赌力的付了钱才能看。
元宵过后,年就过完了。
16.文中写了故乡元宵的哪些习俗?
17.故乡的元宵有什么特点?
18.文中描写送麒麟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19.作者为什么对 “格炸炸” 印象很深?
(2025·庆元模拟)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②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21.从文章结构上看,画线句子是一个 句,起着 的作用。
2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3.这三段话从 、 、 三个方面写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课文用这么多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 。
24.曾经的圆明园已经化为灰烬,如果此刻你站在圆明园遗址旁边,你会有什么感受?
25.(2025·庆元模拟)写作
成长路上,有许多印象深刻的记忆:有书香的熏陶,有亲人的呵护,有老师的教诲,有朋友的帮助,有成功相伴,偶尔也有失败相随……请选择一个话题,以“成长路上有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与题目有关的合适事例。③叙事中借助细节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④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 A 、 B 、 D 正确。
C、有误,结合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可知,桃园三结义中的人物是:刘备、关羽、张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名著阅读,要注意平时积累,要熟悉名著内容,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理解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2.【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重要节日;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选项A:天干地支的顺序描述错误,十二地支中“酉”和“申”的位置颠倒,应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A项错误。
选项B: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述准确,按照农历顺序列举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除夕等重要节日,故B项正确。
选项C:戏曲与剧目对应错误,《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而非京剧,故C项错误。
选项D:词牌与题目对应部分错误,《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而非词牌名,因为“山坡羊”属于元曲中的散曲小令,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天干地支的顺序、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中国戏曲及其经典剧目的对应,以及词牌名与曲牌名的区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别并记忆相关知识点,以确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4.【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劲挺”的“劲”应读“jìng”,意思是坚强有力。读“jìn”时意思是力气。“参差”的“参”应读“cēn”,组成复合词“参差”,意思是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读“cān”时意思是加入。读“shēn”时指人参、党参等的统称。
B.有误,“驰骋”的“骋”应读“chěng”。“鸣歌唱”的
“啭”应读“zhuàn”。
C.有误,“妩媚”的“妩”应读“wǔ”。“囫囵吞枣”的“囵”应读“lú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5.【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熄灭(×ī);混乱(hūn)
“熄灭”的注音是正确的,但“混乱”的正确注音应为“hùn”,所以A选项有误。
B.洪水( hóng);流窜chuán)
“洪水”的注音是正确的,但“流窜”的正确注音应为“cuàn”,所以B选项有误。
C.传颂(sòng);一项(xiàng)
这两个词语的注音都是正确的,所以C选项没有错误。
D.倒塌(tān)成绩(jī)
“倒塌”的正确注音应为“tā”,“成绩”的注音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6.【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D意思与火无关。
C.“熘”的部首是“火”,与烹调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
7.【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D项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这句用来描述“大自然”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8.【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①句提到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这里的“监管”与“不力”搭配更为恰当,因为“不力”指的是不尽力,不尽力监管才会导致问题,而“不利”通常指不顺利或有害的形势,与“监管”搭配不当。故排除B、C两项。
②句提到小说主人公的“原形”,但在这里,“原形”通常指本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多含贬义),而“原型”指的是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由于此处描述的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且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相对应,因此应使用“原型”。故排除A项。
③句描述的是学生没打好基础却追求远大目标的行为,这里“好高骛远”指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符合语境;而“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句子的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通过对各选项词语的逐一分析,以及对句子语境的深入理解,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本题旨在检验考生对词语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和语言运用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选项:“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了。”这句话中的“有所进步了”存在语病,因为“有所”已经表示了进步的程度,再加上“了”就显得冗余。应该去掉“了”,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因此,A选项存在语病。
B选项:“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这句话中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才”不搭配,应该改为“只有……才”或者“只要……就”。因此,B选项存在语病。
C选项:“我们认真学习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这句话中的“学习并讨论”语序合理,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D选项:“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这句话缺少主语,导致句子不完整。应该改为“这次徒步活动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或者“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增加”。因此,D选项存在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有所进步了”冗余,应去掉“了”;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才”不搭配;C项表达清晰,无语病;D项缺少主语,句子不完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察的是对句子结构和表达的准确理解。
10.【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两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C项中“兴(xīng)高采烈”应读xìng;“兴(xìng)奋”应读xīng;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1.【答案】(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 正确。《繁星》中,“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确实总领了全文,并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对繁星的详细描绘和抒情奠定了基调。
(2) 错误。《繁星》一文主要并不是详写三年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繁星,而是分别写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如“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等时间词引领的内容,展示了作者对繁星的深刻观察和热爱。南京的繁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非全文的主要详写对象。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2.【答案】(1)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
(2)浪花涌过来。
(3)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所以皮鞋匠两兄妹听得入了迷。
(4)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就急忙赶回家去。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衔接;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比喻句的仿写。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此题仿写时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即可。如: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
(2)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此句去掉修饰词“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 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 ”。即为: 浪花涌过来。
(3)考查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此句前后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可以用“因为……所以……”。
(4)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 文具 ”包含了“ 铅笔、尺子、橡皮 ”,所以,把“ 和文具 ”删去。
故答案为:(1)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2)浪花涌过来。(3) 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所以皮鞋匠两兄妹听得入了迷。 (4) 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就急忙赶回家去。
【点评】考查了改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在明确做题方法和步骤后,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答案】13.梦境;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14.2;4
15.比喻;美的人;美的事;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变幻无穷;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提炼,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的分析与理解,需要读者仔细研读文本,找出能体现故事 “有趣” 特点的相关语句和段落,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分析来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加深对文本语言表现力的理解。考查对特定词语的理解,借助相关资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考查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拓宽了对传统文化中一些特定概念的认知。
13.从文中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以及文中对各种美好景象如梦如幻的描写,可以判断这是描写梦境的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黑暗混乱,百姓生活困苦,而文中描绘的美好梦境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故答案为:梦境;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14.第 2 自然段通过描写山阴道两岸的各种景物在河中的倒影,随着打桨而不断变化,如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等内容,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奇幻的趣味,所以第 2 自然段描绘了故事的 “有趣”;第 4 自然段通过对水中一丈红、茅屋、狗等景物浮动、拉长、碎散等变化的描写,如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进一步呈现出梦境的奇妙有趣,所以第 4 自然段也在描绘故事的 “有趣”。
故答案为:2;4
15.①“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这句话中,将 “美的人和美的事” 比作 “一天云锦” 和 “万颗奔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云锦” 光彩夺目、图案精美,“万颗奔星” 飞动变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梦境的美丽、奇幻与变幻无穷。②从资料 “在《西游记》原著中,给孙悟空治眼睛的不是黎山老母,而是伽蓝菩萨” 可知,伽蓝与菩萨有关,通常菩萨是在寺庙中供奉,所以 “伽蓝” 指的是寺庙,答案选 B。
故答案为:比喻;美的人;美的事;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变幻无穷;B
【答案】16.文中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
17.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
18.送麒麟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对送麒麟的过程、唱词、曲调以及人们的反应等的描写,展现了故乡元宵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因为送麒麟的活动并不叫人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为全文描写故乡元宵的特点服务。
19.因为 “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文中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
17.结合文中描写,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
18.结合短文内容,文中对举麒麟的描写,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元宵的习俗,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送麒麟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对送麒麟的过程、唱词、曲调以及人们的反应等的描写,展现了故乡元宵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因为送麒麟的活动并不叫人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为全文描写故乡元宵的特点服务。
19.结合文中描写,文中写“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因此作者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因为 “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答案】20.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21.过渡;承上启下
22.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3.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如今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4.我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痛心。我要牢记这历史上的耻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对应查找能力。通过对词语意思的解读去文中匹配相应词汇,能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提升阅读时对词语敏感度,有助于更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通过判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和层次关系,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连贯性,提高对文章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信息来回答问题,能培养精准定位重要内容并总结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核心观点和相关论据的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信息来回答问题,能培养精准定位重要内容并总结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核心观点和相关论据的理解。
(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延伸表达能力。借助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身处地地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能深化对文章情感内涵的领悟,培养将文本情感与自身感悟相结合的表达能力,激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20.在阅读文章时,需要留意文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其含义。“众星拱月” 从字面理解就是众多星星围绕月亮,在文中描述小园围绕圆明园的布局,符合所给意思。“玲珑剔透” 原指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文中用于形容亭台楼阁的精巧,与解释相符。
故答案为: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2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句话,前半句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承接上文对圆明园建筑方面的描述,后半句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引出下文对圆明园收藏文物的介绍,所以它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过渡;承上启下
22.文章第③段明确指出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表明圆明园因其丰富且珍贵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珍宝,所以被称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故答案为: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3.第①段介绍了圆明园由圆明三园及众多小园组成的布局;第②段着重描述圆明园中各种风格的宏伟建筑;第③段强调圆明园收藏着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课文详细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如今被毁灭后的残破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能极大地增强文章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惨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这段历史的铭记。
故答案为: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如今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4.站在圆明园遗址旁,一方面会因曾经圆明园展现出的辉煌,如它宏大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看到如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它被侵略者毁灭的悲惨遭遇,会感到痛心疾首。基于这种情感,自然会意识到要铭记历史耻辱,从自身出发,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故答案为:我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痛心。我要牢记这历史上的耻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25.【答案】成长路上有烦恼
在成长中,总有些挥之不去的烦恼。就如古人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辈子为什么不会一帆风顺呢?我也不例外啊!成长给了我无穷的快乐,但也给我带来不少的烦恼:对于成长,我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但又有些厌烦。
第一:作业多了。虽然老师布置得很少,但妈妈却布置了3倍的作业,让我每天都啃书山。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接着就是啃我的书山了。
第二:时间少了。在学校里还可以玩,到了家,除了吃饭时就没时间玩了,其他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第三:朋友少了。长大了,男生跟男生玩,女生就跟女生玩,要是男生跟女生玩就会被人议论,所以好朋友少了,“仇人”却多了。
第四:要求高了。当我还是小孩时,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可现在,身为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做起事来要小心翼翼,思前想后,毕竟我已经长大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远了…… 成长,虽然给了我不少烦恼,但也为我带来了不少快乐。同时,也因为这些成长的烦恼,令我懂得了许多,也意识到了许多许多……
快乐与烦恼就像一块一块的铺路石,它们毫无漏缝地连接着,通向成功的路!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心话题围绕成长路上的经历与感悟展开,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成长路上的某一元素对自己的影响。
【题干分析】具体分析材料意义:“成长路上” 限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范畴,是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_____” 则需要学生补充成长路上的具体内容,如书香、亲人、老师、成功、失败等,这些元素是文章重点描述和围绕展开的核心。关键词 “成长” 意味着所写内容要体现自身随着时间推移在思想、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例如 “成长路上有书香”,重点在于描述阅读书籍如何陪伴自己成长,对自己的认知、价值观等产生怎样的影响;“成长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则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亲人在生活、学习、精神等方面给予的关爱和支持,以及这些呵护如何助力自己成长。阐述写作思路:“是什么” 角度:要明确写出成长路上补充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如范文中确定为 “烦恼”,并在文中清晰阐述了这些烦恼具体表现为作业多、时间少、朋友少、要求高。“为什么” 角度:解释该事物为何会出现在成长路上,以及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范文中阐述了随着年级升高,学业压力增大导致作业增多;因为学习任务重所以自由时间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社交规则变化使得朋友变少;家长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随着成长而提高等原因,说明了烦恼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怎么做” 角度:写作时应将重点放在描述成长路上与该事物相关的具体事例上,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文章感染力。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成长路上的事物,如 “成长路上有挫折,如影随形”,也可通过回忆、感慨等方式引出。事例素材选取自身真实经历,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与朋友发生矛盾等。结尾可以总结成长路上该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如 “这些挫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在成长路上不断奋进”,也可表达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支撑;详略不当,对成长路上事物的影响阐述过多,而具体事例描述简略;情感表达不真实,无法引起读者共鸣。
【立意提取】1.成长路上有梦想:围绕成长过程中梦想如何激励自己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实现自我价值。
2.成长路上有挫折:通过描述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等,展现自己如何在挫折中汲取经验,获得成长。
【点评】内容方面:文章紧扣 “成长路上有烦恼” 这一主题,详细列举了作业多、时间少、朋友少、要求高四个方面的烦恼,每个方面都有简要说明,内容较为具体。例如,提到作业多是因为妈妈布置了三倍作业;时间少体现在除吃饭外都花在学习上;朋友少是因长大后男女交往受议论;要求高是因为长大做事要小心翼翼。结构方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成长有烦恼,引出下文对烦恼的具体阐述;中间分点叙述四种烦恼;结尾总结成长中烦恼与快乐并存,如同铺路石通向成功,升华了主题。语言方面:语言较为平实、简洁,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第一:作业多了。虽然老师布置得很少,但妈妈却布置了 3 倍的作业,让我每天都啃书山”,通俗易懂,能让读者清晰了解作者的烦恼。立意方面:立意明确,通过描述成长中的烦恼,展现了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烦恼也有收获,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成长的真实感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 1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2025届小升初语文模拟卷
1.(2025·庆元模拟)下列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B.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C.诸葛亮——桃园三结义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答案】C
【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 A 、 B 、 D 正确。
C、有误,结合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可知,桃园三结义中的人物是:刘备、关羽、张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名著阅读,要注意平时积累,要熟悉名著内容,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理解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2.(2025·庆元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菊花展上,各种颜色的菊花阻成了美丽的图案。
B.兔走触株,折劲而死。
C.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州。
D.法布尔的实验证明了蜜蜂确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答案】D
【知识点】字形辨析
3.(2025·庆元模拟)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地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酉、申、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B.中华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二十九)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C.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典雅精致的昆曲,如《单刀会·刀会》;雍容华美的京剧,如《天仙配》;轻柔灵秀的越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淳朴明快的黄梅戏,如《女驸马》。
D.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山坡羊·潼关怀古》《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作品中,“江城子”“山坡羊”“临江仙”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潼关怀古”“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题目。
【答案】B
【知识点】重要节日;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选项A:天干地支的顺序描述错误,十二地支中“酉”和“申”的位置颠倒,应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A项错误。
选项B: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述准确,按照农历顺序列举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除夕等重要节日,故B项正确。
选项C:戏曲与剧目对应错误,《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而非京剧,故C项错误。
选项D:词牌与题目对应部分错误,《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而非词牌名,因为“山坡羊”属于元曲中的散曲小令,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天干地支的顺序、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中国戏曲及其经典剧目的对应,以及词牌名与曲牌名的区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别并记忆相关知识点,以确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4.(2025·庆元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劲挺(jìn) 参差(chēn) 波光粼粼(lín)
B.驰骋(chéng) 抽噎(yē) 鸣啭歌唱(zhuǎn)
C.恬静(tián) 妩媚(wú) 囫囵吞枣(lūn)
D.焖米饭(mèn) 蜷缩(quán) 窸窸(sū)
【答案】D
【知识点】字音;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劲挺”的“劲”应读“jìng”,意思是坚强有力。读“jìn”时意思是力气。“参差”的“参”应读“cēn”,组成复合词“参差”,意思是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读“cān”时意思是加入。读“shēn”时指人参、党参等的统称。
B.有误,“驰骋”的“骋”应读“chěng”。“鸣歌唱”的
“啭”应读“zhuàn”。
C.有误,“妩媚”的“妩”应读“wǔ”。“囫囵吞枣”的“囵”应读“lún”。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5.(2025·庆元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熄灭(xī) 混乱(hǔn)
B.洪水(hóng) 流窜(chuàn)
C.传颂(sòng) 一项(xiàng)
D.倒塌(tān) 成绩(jì)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熄灭(×ī);混乱(hūn)
“熄灭”的注音是正确的,但“混乱”的正确注音应为“hùn”,所以A选项有误。
B.洪水( hóng);流窜chuán)
“洪水”的注音是正确的,但“流窜”的正确注音应为“cuàn”,所以B选项有误。
C.传颂(sòng);一项(xiàng)
这两个词语的注音都是正确的,所以C选项没有错误。
D.倒塌(tān)成绩(jī)
“倒塌”的正确注音应为“tā”,“成绩”的注音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6.(2025·庆元模拟)下列汉字中,意思最可能跟烹调有关的一项是( )。
A.遛 B.溜 C.熘 D.榴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D意思与火无关。
C.“熘”的部首是“火”,与烹调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
7.(2025·庆元模拟)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如今却听说同班同学中就他发展得最好。
B.每当想起当年那次车祸,他依然心惊肉跳。
C.这次考试,让李小华同学的缺点暴露无遗。
D.来杭州旅游的人们,面对西湖美景,无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D项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这句用来描述“大自然”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8.(2025·庆元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不力 原形 拔苗助长
B.不利 原型 拔苗助长
C.不利 原型 好高骛远
D.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①句提到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这里的“监管”与“不力”搭配更为恰当,因为“不力”指的是不尽力,不尽力监管才会导致问题,而“不利”通常指不顺利或有害的形势,与“监管”搭配不当。故排除B、C两项。
②句提到小说主人公的“原形”,但在这里,“原形”通常指本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多含贬义),而“原型”指的是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由于此处描述的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且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相对应,因此应使用“原型”。故排除A项。
③句描述的是学生没打好基础却追求远大目标的行为,这里“好高骛远”指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符合语境;而“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句子的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通过对各选项词语的逐一分析,以及对句子语境的深入理解,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本题旨在检验考生对词语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和语言运用能力。
9.(2025·庆元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学习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选项:“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了。”这句话中的“有所进步了”存在语病,因为“有所”已经表示了进步的程度,再加上“了”就显得冗余。应该去掉“了”,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有所进步”。因此,A选项存在语病。
B选项:“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这句话中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才”不搭配,应该改为“只有……才”或者“只要……就”。因此,B选项存在语病。
C选项:“我们认真学习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这句话中的“学习并讨论”语序合理,表达清晰,没有语病。
D选项:“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这句话缺少主语,导致句子不完整。应该改为“这次徒步活动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或者“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增加”。因此,D选项存在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有所进步了”冗余,应去掉“了”;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才”不搭配;C项表达清晰,无语病;D项缺少主语,句子不完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察的是对句子结构和表达的准确理解。
10.(2025·庆元模拟)下面加点多音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大(dài)夫大(dà)胆尝试,每场手术都非常成功。
B.子 弹(dàn)打在铁板上, 又被反弹(tán)回来了。
C.小 红 兴(xīng)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兴(xìng)奋地说: “运动会就要开始了!”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两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C项中“兴(xīng)高采烈”应读xìng;“兴(xìng)奋”应读xīng;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1.(2025·庆元模拟)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繁星》中,“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2)《繁星》主要详写了三年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繁星。
【答案】(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 正确。《繁星》中,“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确实总领了全文,并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对繁星的详细描绘和抒情奠定了基调。
(2) 错误。《繁星》一文主要并不是详写三年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繁星,而是分别写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如“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等时间词引领的内容,展示了作者对繁星的深刻观察和热爱。南京的繁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非全文的主要详写对象。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2.(2025·庆元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升高了,穿过一缕一缕轻纱般的微云。(仿写句子)
(2)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缩句)
(3)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皮鞋匠两兄妹啤得都入了迷。(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4)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修改病句)
【答案】(1)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
(2)浪花涌过来。
(3)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所以皮鞋匠两兄妹听得入了迷。
(4)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就急忙赶回家去。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衔接;仿写;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比喻句的仿写。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此题仿写时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即可。如: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
(2)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此句去掉修饰词“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 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 ”。即为: 浪花涌过来。
(3)考查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此句前后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可以用“因为……所以……”。
(4)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 文具 ”包含了“ 铅笔、尺子、橡皮 ”,所以,把“ 和文具 ”删去。
故答案为:(1) 太阳升起来了, 穿过了层层幕布似的黑云。(2)浪花涌过来。(3) 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所以皮鞋匠两兄妹听得入了迷。 (4) 我买了铅笔、尺子、橡皮就急忙赶回家去。
【点评】考查了改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在明确做题方法和步骤后,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2025·庆元模拟)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社会极其混乱,帝国主义趁机迫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3.这是一篇描写 的文章,其中,“我”看到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文章主要表现了鲁迅先生对 。
14.作者觉得所见的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而且是分明的。选文的第 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故事的“美丽”,第 自然段为我们描绘了故事的“有趣”。
15.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①“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资料:云锦用料精良,图案精美,格调高雅,光彩夺目,如同天上的云霞,被誉为“锦中之冠”。
借助资料,我感受到了云锦的美丽。《好的故事》中的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和 比喻成 ,表现出了梦境的 。
②借助下面的资料想一想:“茅屋,塔,伽蓝…”中的“伽蓝”是哪种建筑物?
资料在《西游记》原著中,给孙悟空治眼睛的不是黎山老母,而是伽蓝菩萨。
A.学堂
B.寺庙
C.酒楼
【答案】13.梦境;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14.2;4
15.比喻;美的人;美的事;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变幻无穷;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提炼,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的分析与理解,需要读者仔细研读文本,找出能体现故事 “有趣” 特点的相关语句和段落,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分析来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加深对文本语言表现力的理解。考查对特定词语的理解,借助相关资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考查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拓宽了对传统文化中一些特定概念的认知。
13.从文中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以及文中对各种美好景象如梦如幻的描写,可以判断这是描写梦境的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黑暗混乱,百姓生活困苦,而文中描绘的美好梦境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故答案为:梦境;黑暗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14.第 2 自然段通过描写山阴道两岸的各种景物在河中的倒影,随着打桨而不断变化,如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等内容,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奇幻的趣味,所以第 2 自然段描绘了故事的 “有趣”;第 4 自然段通过对水中一丈红、茅屋、狗等景物浮动、拉长、碎散等变化的描写,如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进一步呈现出梦境的奇妙有趣,所以第 4 自然段也在描绘故事的 “有趣”。
故答案为:2;4
15.①“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这句话中,将 “美的人和美的事” 比作 “一天云锦” 和 “万颗奔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云锦” 光彩夺目、图案精美,“万颗奔星” 飞动变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梦境的美丽、奇幻与变幻无穷。②从资料 “在《西游记》原著中,给孙悟空治眼睛的不是黎山老母,而是伽蓝菩萨” 可知,伽蓝与菩萨有关,通常菩萨是在寺庙中供奉,所以 “伽蓝” 指的是寺庙,答案选 B。
故答案为:比喻;美的人;美的事;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变幻无穷;B
(2025·庆元模拟)课外阅读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 “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 “迎会”—— 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 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 “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 “格炸炸” 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 “格炸炸”。“格炸炸” 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 “赶老羊” 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 “天嗡子”—— 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灯以后。元宵的灯,是在街头上卖的。
在街上,有几家从乡下摇船来的卖 “泥叫叫” 的。他们以船为家。他们的泥叫叫有两种,一种是吹的,一种是摇的。吹的 “泥叫叫” 有细有粗,粗的声音洪亮,“乌都 —— 乌都 ——”,可以传得很远,细的声音尖细,“吱吱吱”,很好听。摇的 “泥叫叫” 则是哑的,只是一个泥弹子,摇起来 “豁啷豁啷” 的。
有几家卖花灯的。荷花灯,绣球灯,兔子灯。
街上有人在赌力:一人横躺在地上,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大铁砣子,放在躺者的肚子上,躺者把肚子一挺,铁砣子就被挺起来了。但这是要付钱的,要赌力的付了钱才能看。
元宵过后,年就过完了。
16.文中写了故乡元宵的哪些习俗?
17.故乡的元宵有什么特点?
18.文中描写送麒麟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19.作者为什么对 “格炸炸” 印象很深?
【答案】16.文中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
17.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
18.送麒麟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对送麒麟的过程、唱词、曲调以及人们的反应等的描写,展现了故乡元宵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因为送麒麟的活动并不叫人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为全文描写故乡元宵的特点服务。
19.因为 “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6.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文中写了故乡元宵送麒麟(三个乡下汉子举着纸扎麒麟,敲锣打镲唱吉利歌)、吹糖人、捏面人、拉 “天嗡子”(抖空竹)、泰山庙老妈妈烧香、卖 “泥叫叫”、卖花灯、赌力等习俗。
17.结合文中描写,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很多地方兴 “闹元宵” 不同,是静静的,各种活动比较简单、平淡,没有大型热闹的表演,更多的是一些民间传统的技艺展示和小买卖。
18.结合短文内容,文中对举麒麟的描写,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元宵的习俗,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送麒麟的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对送麒麟的过程、唱词、曲调以及人们的反应等的描写,展现了故乡元宵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乡元宵的安静氛围,因为送麒麟的活动并不叫人兴奋,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为全文描写故乡元宵的特点服务。
19.结合文中描写,文中写“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因此作者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因为 “格炸炸” 是送麒麟时唱词的开头,这种独特的状声词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的元宵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其含义和所状之声的好奇,所以印象很深。
(2025·庆元模拟)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②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21.从文章结构上看,画线句子是一个 句,起着 的作用。
2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3.这三段话从 、 、 三个方面写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课文用这么多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 。
24.曾经的圆明园已经化为灰烬,如果此刻你站在圆明园遗址旁边,你会有什么感受?
【答案】20.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21.过渡;承上启下
22.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3.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如今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4.我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痛心。我要牢记这历史上的耻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对应查找能力。通过对词语意思的解读去文中匹配相应词汇,能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提升阅读时对词语敏感度,有助于更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通过判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和层次关系,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连贯性,提高对文章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信息来回答问题,能培养精准定位重要内容并总结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核心观点和相关论据的理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从文中直接提取关键信息来回答问题,能培养精准定位重要内容并总结概括的能力,加深对文章核心观点和相关论据的理解。
(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延伸表达能力。借助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身处地地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能深化对文章情感内涵的领悟,培养将文本情感与自身感悟相结合的表达能力,激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20.在阅读文章时,需要留意文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其含义。“众星拱月” 从字面理解就是众多星星围绕月亮,在文中描述小园围绕圆明园的布局,符合所给意思。“玲珑剔透” 原指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文中用于形容亭台楼阁的精巧,与解释相符。
故答案为: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2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句话,前半句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承接上文对圆明园建筑方面的描述,后半句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引出下文对圆明园收藏文物的介绍,所以它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过渡;承上启下
22.文章第③段明确指出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表明圆明园因其丰富且珍贵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珍宝,所以被称为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故答案为: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3.第①段介绍了圆明园由圆明三园及众多小园组成的布局;第②段着重描述圆明园中各种风格的宏伟建筑;第③段强调圆明园收藏着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课文详细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如今被毁灭后的残破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能极大地增强文章感染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惨痛,从而激发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这段历史的铭记。
故答案为:圆明园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如今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惜之情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4.站在圆明园遗址旁,一方面会因曾经圆明园展现出的辉煌,如它宏大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看到如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它被侵略者毁灭的悲惨遭遇,会感到痛心疾首。基于这种情感,自然会意识到要铭记历史耻辱,从自身出发,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故答案为:我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痛心。我要牢记这历史上的耻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25.(2025·庆元模拟)写作
成长路上,有许多印象深刻的记忆:有书香的熏陶,有亲人的呵护,有老师的教诲,有朋友的帮助,有成功相伴,偶尔也有失败相随……请选择一个话题,以“成长路上有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与题目有关的合适事例。③叙事中借助细节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④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答案】成长路上有烦恼
在成长中,总有些挥之不去的烦恼。就如古人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辈子为什么不会一帆风顺呢?我也不例外啊!成长给了我无穷的快乐,但也给我带来不少的烦恼:对于成长,我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但又有些厌烦。
第一:作业多了。虽然老师布置得很少,但妈妈却布置了3倍的作业,让我每天都啃书山。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接着就是啃我的书山了。
第二:时间少了。在学校里还可以玩,到了家,除了吃饭时就没时间玩了,其他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第三:朋友少了。长大了,男生跟男生玩,女生就跟女生玩,要是男生跟女生玩就会被人议论,所以好朋友少了,“仇人”却多了。
第四:要求高了。当我还是小孩时,生活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可现在,身为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做起事来要小心翼翼,思前想后,毕竟我已经长大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远了…… 成长,虽然给了我不少烦恼,但也为我带来了不少快乐。同时,也因为这些成长的烦恼,令我懂得了许多,也意识到了许多许多……
快乐与烦恼就像一块一块的铺路石,它们毫无漏缝地连接着,通向成功的路!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心话题围绕成长路上的经历与感悟展开,体裁为记叙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成长路上的某一元素对自己的影响。
【题干分析】具体分析材料意义:“成长路上” 限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范畴,是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_____” 则需要学生补充成长路上的具体内容,如书香、亲人、老师、成功、失败等,这些元素是文章重点描述和围绕展开的核心。关键词 “成长” 意味着所写内容要体现自身随着时间推移在思想、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例如 “成长路上有书香”,重点在于描述阅读书籍如何陪伴自己成长,对自己的认知、价值观等产生怎样的影响;“成长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则需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亲人在生活、学习、精神等方面给予的关爱和支持,以及这些呵护如何助力自己成长。阐述写作思路:“是什么” 角度:要明确写出成长路上补充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如范文中确定为 “烦恼”,并在文中清晰阐述了这些烦恼具体表现为作业多、时间少、朋友少、要求高。“为什么” 角度:解释该事物为何会出现在成长路上,以及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范文中阐述了随着年级升高,学业压力增大导致作业增多;因为学习任务重所以自由时间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社交规则变化使得朋友变少;家长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随着成长而提高等原因,说明了烦恼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怎么做” 角度:写作时应将重点放在描述成长路上与该事物相关的具体事例上,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文章感染力。开头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成长路上的事物,如 “成长路上有挫折,如影随形”,也可通过回忆、感慨等方式引出。事例素材选取自身真实经历,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与朋友发生矛盾等。结尾可以总结成长路上该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如 “这些挫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在成长路上不断奋进”,也可表达对未来成长的期待。学生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支撑;详略不当,对成长路上事物的影响阐述过多,而具体事例描述简略;情感表达不真实,无法引起读者共鸣。
【立意提取】1.成长路上有梦想:围绕成长过程中梦想如何激励自己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实现自我价值。
2.成长路上有挫折:通过描述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等,展现自己如何在挫折中汲取经验,获得成长。
【点评】内容方面:文章紧扣 “成长路上有烦恼” 这一主题,详细列举了作业多、时间少、朋友少、要求高四个方面的烦恼,每个方面都有简要说明,内容较为具体。例如,提到作业多是因为妈妈布置了三倍作业;时间少体现在除吃饭外都花在学习上;朋友少是因长大后男女交往受议论;要求高是因为长大做事要小心翼翼。结构方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成长有烦恼,引出下文对烦恼的具体阐述;中间分点叙述四种烦恼;结尾总结成长中烦恼与快乐并存,如同铺路石通向成功,升华了主题。语言方面:语言较为平实、简洁,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第一:作业多了。虽然老师布置得很少,但妈妈却布置了 3 倍的作业,让我每天都啃书山”,通俗易懂,能让读者清晰了解作者的烦恼。立意方面:立意明确,通过描述成长中的烦恼,展现了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烦恼也有收获,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成长的真实感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