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新-第28讲 区域发展 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新-第28讲 区域发展 课件(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6 12: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28讲区域发展
区域地理复习系列
建议课时:1课时
“三江汇合、八口分流”是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指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等携带泥沙在南海入海口处受海陆共同作用淤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遭受越来越强的洪涝灾害。2020年江门、广州、东莞、惠州和中山有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高洪灾区,分别占各自面积的34%、28%、49%、10%和62%。
据记载,民国4年(1915年)农历五月,西江突发大水,水位极高,恰逢北江和东江的山洪同时爆发,三江滔滔洪水汇流,致使下游排水不畅,水势梗塞。
珠江三角洲从古至今都有严重的洪灾,古人们又是怎样在这“南蛮之地”生存并发展下去的?
新课导入:泥沙俱下的珠三角
▲广东韶关境内暴雨,武江、浈江、北江水位暴涨,韶关城区低洼地带被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提炼
1.能说出珠三角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的主要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 ①分析珠三角自然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珠三角的特点说明其气候、地形原因,进而说明其对农业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②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珠三角的农业生产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人地协调观) ③通过对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的学习,能够综合分析其区域发展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沧海桑田的诉说
01
人地关系的演化
02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04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03
目录
注意:可换对应区域其他图片
沧海桑田的诉说
1
第一部分
01
珠三角地区的概况
亿万农民的中国梦
结合下面两幅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三角
我国“南大门”
位置:
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相对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观察下图9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1)沿河分布:
(2)沿海分布:
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香港、澳门、深圳、珠海
珠三角的形成
珠江三角洲卫星遥感图
珠江三角洲多旋回地层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右图信息,分析珠三角的形成原因。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夏秋季节多暴雨,携带泥沙量大
地形:地势平坦低洼,河流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
在此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珠三角容易出现哪些气象灾害?
人地关系的演化
2
第二部分
人地关系的演化
中国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的历史变化
刀耕火种,泥沙入江
古代的岭南被成为“南蛮之地”,有着令中原人难以适应的瘴气、瘟疫和气候。
南迁至此的古代先民选择在丘陵上居住。通过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烧掉了茂密的原始森林,进而加重了山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也增加了顺水流入珠江的泥沙量,珠三角土地日渐肥沃。
修围拦洪,泥沙出海
珠三角全年降水量大,每年6-8月份,受锋面系统、台风等影响,多暴雨天气,流域内易发洪水。面对水灾,人们选择了改造自然的方式来应对——建围治水。
三江汇流处,水灾频发
佛山市桑围园
地图上的方向
人地关系的演化
微主题问题式探究……
3
第三部分
一、传统农业——水稻种植业
水稻种植
思考:请从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思考角度:气、水、土、地)
探究主题1:基养塘,塘养基
地势低平,洪涝多发
挖泥成塘,堆泥成基
思考:随着城市化发展,应该怎么转变?
市场
一、传统农业——桑基鱼塘
探究主题1:基养塘,塘养基
菜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随城镇化发展,出现杂基鱼塘,基塘作物改为水果、蔬菜、花卉。
一、传统农业——杂基鱼塘
思考:珠三角城市化如何促进杂基鱼塘的发展?
探究主题1:基养塘,塘养基
基塘面积大幅减少,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逐渐被建筑物取代。
一、传统农业——杂基鱼塘
探究主题1:基养塘,塘养基
典例赏析
(2023·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2.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B
C
劳动密集型
思考:珠三角地区发展加工制造业的区位优势:
①改革开放政策 ②沿海、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③侨乡,吸引外资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 ⑤土地廉价
“外引内联”、“前店后厂”、“贴牌生产”
二、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
利:
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口迁入,带动城市化
弊:
人地矛盾加剧,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地价上涨、城市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二、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带来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优惠政策
实 施
推 动
局部率先工业化、城市化
带动相邻地区以至全国
推 动
推 动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思考:转型升级的原因?
①对外开放范围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丧失
③科技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加工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典例赏析
(2022·山东)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 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
4.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5.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 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
B
D
D
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
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
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
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需要运输到欧美等主要的消费市场,所以需要配套专业物流部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得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02
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追歼称为当地主导产业
发展特点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地理背景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优势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后的物流业
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
广州白天鹅宾馆
主要功能:流通和服务;
特点:低能耗、污染小、效益高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战略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战略2“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错位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部门和企业。
02
四、现代服务业
探究主题2: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
思考: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什么意义?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实力与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向专业化发展,提高附加值,提高生活水平;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2022·河北)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左),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右),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典例赏析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动词
中心词
中心词
中心词
(2022·河北)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左),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右),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典例赏析
(2)说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分解并在东莞集聚的益处。
利于各环节专业化发展;
利于降低成本;利于技术交流与创新。
动词
中心词
中心词
(2022·河北)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左),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右),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生产系统集成环节技术含量高,企业主要由当地相关企业衍生。
典例赏析
(3)阐述工业机器人生产系统集成环节的企业在当地衍生的有利条件。
本地制造产业具有多样、旺盛的市场需求;
本地相关制造产业提供设备、人才与技术支撑;
当地政策与产业服务平台提供扶持。
动词
中心词
中心词
学以致用
4
第四部分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23·浙江)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图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B
A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23·山东)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科技 D.劳动力
4.工业设计城建成后,当地制造企业积极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其直接目的是( )
A.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B.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工业设计城发展为原创产品发源地,主要体现在( )
A.用地规模变化 B.订单数量变化 C.管理模式改变 D.人才结构改变
B
A
D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22·北京)下图是某陶瓷企业集团的新产品开发历程及区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该企业集团( )
A.新产品生产部门持续向中心城区转移
B.工艺品陶瓷设计对技术依赖程度低
C.创新设计与研发推动了产品高端化
D.带动当地进入城镇化成熟或后期阶段
7.对该企业区位选择影响逐渐减小的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环保政策 C.市场需求 D.教育培训
C
A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
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18·上海)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正打造粤(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1)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
港口多,航运发达,铁路、公路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服务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大。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18·上海)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正打造粤(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2)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发展的区内差异,并说明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差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以服务业为主,其他城市多以工业为主。香港作用:香港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领先,利用这些产业带动本区向服务经济转型;香港是国际性大都市,可以为本区其他城市提供对外贸易平台。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18·上海)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正打造粤(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3)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分析该地区冬季温暖、夏季酷热天数较少的原因。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因纬度较低,受冬季风影响小,较温暖。夏季因地处东南沿海,受夏季风、海洋调节和台风等影响,酷热天气较少。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2018·上海)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正打造粤(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4)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湾区。说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区内:能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区外:能辐射带动周边省市经济发展,能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新的增长,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珠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
的变化
1
季风水田
2
高新技术产业
1
加工制造业
2
桑基鱼塘
3
杂基鱼塘
1
传统服务业
2
现代服务业
传统农业
第三产业
现代农业
改革开放
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因素
①政策引导与比较优势变化
②技术创新(根本因素)
课程总结
课程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