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
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
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
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
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
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
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
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
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
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个别
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
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
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
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
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
第 1页/共 9页
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专制。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
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
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长老统治》,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长老”及其权力,有两个源头:一是乡村社会自身,特别是乡村家庭以及“村
落共同体”内部,它基于建立、维护与传承其内在秩序的需要,赋予“长老”(父老、父兄)以尊崇的地
位,以及规范言行、维护秩序的权力;二是王朝国家,它基于其政权合法性及政治社会秩序的需要,自上
而下地,逐层传递对于“长老”的尊崇,并赋予其演示、传承国家礼教的职责以及据此规范社会行为的权
力。在家庭层面以及动乱状态下的“共同体”中,“自然产生”的长老及其权力占据主流地位;而在乡村社
会层面及王朝国家的政治社会体系中,“长老”是得到王朝国家确认的身份,其权力也主要来自王朝国家的
授予或委托。
教化是长老的核心权力与职责,此种权责均来自王朝国家的授予或委托:参与词讼审理、赋役征发、
地方公益等事务的权力,均由其教化之权延展而来。而长老教化的核心内容,乃是王朝国家倡导的礼教,
特别是王朝国家主导并宣扬的意识形态,是所谓“大传统”,而绝不是“乡风土俗”,即所谓“小传统”。
《教民榜文》第十七条规定:“本乡本里,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及但有一善可称者,里老人等以其所善
实迹,一闻朝廷,一申上司,转闻于朝。”其中,奖善惩恶的标准,虽然是朝廷与民间共同的,但最终的决
定权与解释权,却是在朝廷、有司。
《汉书·百官公卿表》述乡官及其分职,以“三老”居乡官之首,有秩(啬夫)及游徼与之平列而居
于后。而在《续汉书·百官志》中,则以有秩、啬夫居乡官之首,且视为乡之长官;三老、游徼则俨然若
有秩(啬夫)之属吏。教化之职,关涉王朝国家之正当性以及政治社会秩序之建构,故其地位甚为尊崇。
然在乡村行政事务运作中,教化职责实际上沦为行政职责的附庸,长老被赋予并行使的教化权力基本上可
以看作为行政权力的辅助性权力,表面看来,长老的权力与作用扩大了,但事实上,其教化本职却受到严
重削弱,地位也大幅度下降。总的说来,长老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事实上是逐步降低的:就一个朝代而
言,在王朝建立之初,国家、政府往往比较重视乡里长老及其教化权力的运用,长老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的
作用也比较大;随着乡村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稳定运转,官府对于乡村长老与教化的重视程度渐减,
长老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王阳明拟定的《南赣乡约》中的约长,可以看作乡村中的长老,其所处的乡村社会环境及其权力格局,
也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约长的权力是由官府授予的,他在“晓谕”居民与新民、“劝令”大户客商“宽
舍”,以及将不听之民及恃强凌众的大户富商、下乡索利的胥吏送官究治时,所依靠的,是官府的授权,
第 2页/共 9页
根据乃是官法,其权力非常有限。在这个意义上,约长(乡村长老)的权力(包括其教化权、审理民间词
讼权与行政管理权)在根本上乃是源自官府的统治权力,是王朝国家统治权力的组成部分。
(鲁西奇《父老:中国古代乡村的“长老”及其权力》,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稳定的文化传统背景下,年龄比我大的人皆可为我“师”,都掌握着强制我的教化权力。
B. 长幼原则可以体现在互问年龄中,是中国亲属制度的基本原则,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C. 在古代乡村社会的“长老”及其权力产生的两个源头中,“自然产生”的占据主流地位。
D. 教化职责沦为行政职责 附庸以后,长老的权力与作用看似扩大,社会地位却逐渐降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乐于被自己小孩用小名来称呼,能感受到生存机会没有被挤占带来的安慰。
B. 长老获得王朝国家的尊崇,权力均来自其授予,可以看出长老对维系政治秩序的重要。
C.“乡土风俗”之类的“小传统”,不属于王朝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不是长老教化的内容。
D. 官府对乡村长老与教化重视程度的减弱,说明了王朝国家乡村行政管理体系的运转稳定。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末段提出“长老统治”概念,对“教化权力”中民主与不民主的部分进行了准确界定。
B. 材料二引用《教民榜文》的内容,是为了说明奖善惩恶标准的最终决定与解释权在朝廷和有司。
C. 材料二对《汉书》和《续汉书》的相关分析,是为了论证教化之职的重要性及其地位的尊崇。
D. 材料二对《南赣乡约》中约长权力的描述,论证了约长及其所处环境和权力格局具有普遍性。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长老统治”来谈,侧重点有何不同?
5. 材料一末段画横线句子“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专制”,这句话在材料二中有哪些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鹿鸣
吴越
①多吉把我从火车站捞出来的时候,我正站在一道铁栅栏旁找出站口。不知道怎么形容,从来没来过
这种小地方,没有检票员也没有安全门。
我跟着多吉奔袭了三十多里地到了他的驻地,他推开红砖瓦小院的门,露出空旷的营房。我很惊讶,
这里居然就多吉一个人!
我算是明白了,为啥多吉会不遗余力地怂恿了我大半年。一时间有种莫名的失落涌上心头,我那时是
第 3页/共 9页
真的觉得,也许这个地方其实也没有我存在的位置。
多吉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来,我给你点好东西!”他拉着我往院子的后面去,甚至没让我先把行李
放下,我们跬过好几条小溪,穿过云杉、红松和白桦的小树林,爬上一个山包。顺着多吉指的方向,我的
眼前突然温热地一亮,满眼都是绵延的群山、森林与沟壑,②那一瞬间,我心里仿佛有些东西被放下了。
“你看,这是长白山!”他笑嘻嘻地说,“现在,这都是你的了!”然后他认真地看着我,眼睛里有星辰
的光彩。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出门了,我想在阳光下面好好睡一觉。不得不说,长白山的阳光有种别样的魔力,
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就着泥土和森林的香气。就在我睡得正香的时候,隐约听到身边有些窸窸,我突然反
应过来,我现在不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我在长白山,身边有一只饥肠辘辘的东北虎这很合理吧?这么一
想,我的睡意与燥热全无,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于是猛地把身上的席子一掀,张牙舞爪,发出“啊——”
的一声怪叫。一只身形小小的、有着板栗色毛皮的小家伙四腿一软,一个劈叉坐到地上,随后又像根弹簧
一样蹦起来,飞也似的逃走了,一边卷起飞扬的尘土,一边叫着:“汪!汪!”
“有一种小鹿,”我把正在家里补觉的多吉拍了起来,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生无可恋地看着我比划,
“这么大,这么高,会狗叫!”
多吉歪着头思考了片刻:“噢,傻狍子啊!不过野生动物是很少会到人类的地盘上活动的,看来你和长
白山挺搭,这么快就交到朋友了。”
谁要和傻狍子交朋友?肯定是多吉太久没打理菜地,荒芜到被野生动物占领了。
我虽然满口这样说着,心里还是莫名涌过一丝暖意。有个傻朋友不是坏事,我有过很多顶顶聪明的朋
友,可是现在,肯陪着我的还是傻里傻气的多吉。
我给它取名叫小鸣,因为我发现它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才会发出狗叫,大部分时候,它的叫声都是
“呦呦”的,呦呦鹿鸣。那时我到长白山也差不多有两个月了,③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熟悉山林、熟悉田
地、熟悉流水和嘎嘎叫的鹅。短短两个月,大城市的生活已经像一个埋藏在远古的梦,变得无比遥远。
我与小鸣的关系日渐亲密。转眼便过年了。长白山下的小镇,不像城里到处挂着彩灯,但皑皑的白雪
与树上冒出的芽苞似乎有一种别样的年味,那是告别严冬,迈向春天、迈向生机的气息,是在城市的霓虹
灯里体会不到的。
多吉问我:“你不回家吗?”
我摇摇头,如今哪儿才算我的家呢?我问多吉:“你呢?”
他理直气壮地瞅了我一眼:“回家?这会儿可是母猪怀崽儿的关键时候,我走了,谁给它们授孕呢?”
这话讲完我和他都沉默了。
一会儿,多吉笑了:“你太不了解我了,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当这个猪倌儿吗?”他接着纠正道:“不对!
第 4页/共 9页
是兽医志愿者!”
“现在这长白山下的养猪户,十有八九,从前都是猎户!后来政府封了山,他们才都改了行!”
我暗暗吃了一惊,原来是这样,多亏政策好,我才能够遇到小鸣!
“可是呢!叫猎户们放下枪容易,叫他们改行难啊!那些猎户,祖祖辈辈都靠打猎为生,你不为他们
指条路,悉心引导,他们还是只能向大山索取……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吗?”
我眼里这个发了福的多吉,此刻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你看,在长白山,人、动物、树还有山,所有的命运都是相连的,在长白山啊,生活很不容易呢!”
我有好多天没看见小鸣了,只是这次我的焦虑少了好多,它是野生动物,它属于大自然,我爱它,所
以必须接受它。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控制,去感受、去接纳,我夜里不再失眠了,我想我那时是真的从城
市里走出来了。
四月的一天傍晚,小鸣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它浑身瑟瑟发抖,有一些透明的液体顺着它的后腿淌到
地上。凭我这几个月跟着多吉出诊的经验,我知道它要生了!多吉摸着它的脑袋:“闺女,等着,你大舅这
就来帮你!”
“呦呦!”小狍子轻轻地叫着,④我们就跟跑完了马拉松似的,如释重负地躺倒在初春的菜地里。满脸
都是藏不住的笑容。那时天已经黑了,漫天的星斗眨呀眨呀,可好看了。
“阿朗,生命很有意思,对不对?”多吉朝我侧过脸来,我重重地点点头。多吉又淡淡地说:“所以,
要好好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我沉默了,拼命地睁着眼睛望着天上的星星。
突然,我的手上传来一些温凉的触感,我转过头,发现是小鸣,它已经恢复了精神,正低着头舔我的
脸。此时,一整条银河亮堂了起来。
那时,我的心,也悄然融化在灿烂的夜空里。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叙述了“我”在长白山的经历,写出了“我”在新环境中的收获和感悟。
B. 得知多吉到这工作的原因后,“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说明之前“我”对他有偏见,心存芥蒂。
C. 多吉引导着“我”去感受自然中的美好,这是他对“我”的良苦用心,他是“我”心灵的引路人。
D. 满天的星斗、小鸣的舔舐、多吉的鼓励构成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为“我”的自愈营造了背景。
7. 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解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一个“捞”字,写出了“我”到达火车站后茫然无措的状态,也写出了多吉的出现给“我”带来
了希望。
B.②句暗示了“我”是带着一些内心的包袱来到了长白山的,眼前的群山、森林与沟壑等美景触动了“我”
第 5页/共 9页
的内心。
C.③句连用三个“熟悉”,表现了“我”对新环境的亲近与接纳,这使“我”厌弃了逐渐遥远的大城市的
生活。
D.④句“跟跑完了马拉松似的”表现了我们为狍子接生时的紧张。“初春的菜地”营造出了充满生机的氛
围。
8. 遇到“傻狍子”后,我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9. 小说以“呦呦鹿鸣”为标题有哪些妙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
之奇谏曰:“不可许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
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
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
“不战,必划若类,掘若垄。”触子苦之,欲齐军之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
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齐将达子又帅其余卒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
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
与争金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材料二: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恭王伤。酣战,而司马子反
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竖谷阳曰:“非也。”子反受而饮之。子
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恭王驾而
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所恃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
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故曰: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
实心以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贼大忠者也。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若使小忠主法,
则必将赦罪,赦罪以相爱,是与下安矣,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
(选自《韩非子·饰邪》)
第 6页/共 9页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竖谷阳之进 A酒也 B非以端恶 C子反也 D实心 E以忠爱之 F而适足 G以杀之而已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的“假”意思相同。
B. 残,指祸害,与后文中“小忠,大忠之贼也”的“贼”字意思相同。
C. 金,指军中作信号用 金属乐器,古代军队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D. 而,表承接,与《师说》中“惑而不从师”的“而”字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之奇认为虢国与虞国相互依靠,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如果虢国灭亡,虞国也会被灭,不能答
应晋国的要求。虞公不听,后来果真被晋国攻打。
B. 齐将触子带兵迎击昌国国君率领的五国军队,却遭齐王羞辱斥责:“不开战,我一定灭掉你的族类,挖
掉你的祖坟!”触子非常痛苦,想让齐军战败。
C. 齐军与燕军交战,齐王不提供钱财,还骂齐将达子为“竖子”。最终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逃到莒
地。燕军向北追逐进入齐国国都,抢夺了很多钱财。
D. 荆恭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交战,恭王军队战败,恭王受伤,他的部下司马子反也因醉酒而不能与他谋划军
情。恭王最终撤回军队,杀了司马子反陈尸示众。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
(2)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14. 在两则材料的三个故事中,“小利”和“小忠”具体指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寄从兄贾岛
无可①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注】①无可:俗姓贾,为贾岛堂弟,二人初试长安,不得志,后俱为僧。岛后还俗,为长江主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7页/共 9页
A. 首联写了诗人在暮色下虫鸣中静坐默思,由眼前所见之景,所听之音引发联想,思念从兄。
B. 颔联中的“彻”字有“彻夜”之意,写出了诗人听雨时间之长,表达诗人思乡之愁难以排遣。
C. 颈联追忆往事,兄弟二人初试京城不第,积忧成疾,引发归隐之念,个中辛酸,令人动容。
D. 全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眼前的秋景引发回忆,又回到现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16. 请谈谈这首诗歌尾联蕴含了哪些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经验分享会上,小慧借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自己的成长之道
——智慧通达且行为得当既来源于广博的学习,更离不开不断的反思。
(2)“烟”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
中的袅袅炊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瀛洲踪迹之难觅。
(3)小华国庆假期登泰山,当看到日出时泰山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他不禁想到了姚鼐《登
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但( ① ),就是患上“失眠症”了。只是当失眠引起的症状维
持两周以上,且一定程度影响到白天的社交活动时,可以称之为“失眠症”。所以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
眠就给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紧张,这样更会导致晚上睡不好。
睡眠质量一般涉及睡眠分期,即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也称“深睡眠”和“浅睡
眠”。如果深睡眠不足,人一觉醒来依然会浑身乏力、无精打采,睡的时间再长也觉得疲惫不堪,对健康
影响很大;( ② ),但睡眠质量不好,例如浅睡眠时长占比大、频繁做梦、睡眠期间打鼾,或是熬夜、
晚起等,对健康同样有害。
①青年人深度睡眠时间通常占整个睡眠时间的 20%-25%,②如果一晚上睡 8小时,③大约会经历 5次左
右深度睡眠,④深度睡眠时间约 2小时。⑤老年人睡眠时间通常更短,⑥深度睡眠时间也在降低。并不是
说睡眠时间长就说明睡得好,睡眠时间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时间长短作为( ③ )。
18.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
字。
19.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晚年一直试图借助“补课”的方式来达到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
第 8页/共 9页
B.“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国际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儒家观念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那一代有志于学之人在做人上的共同理解。
D. 对中国已经变得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费孝通也是从“家”这个概念入手去研究的。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但这肮脏却缘自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 ① 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
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大树,
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
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 ② 的老妇
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
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看着大树、白雪、道路”,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黑塞在《读书:目的与前提》中认为“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黑塞说,“仅仅因为某
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
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阅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9页/共 9页
玉溪市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1. C
2. A
3. B
4.①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稳定的文化背景下和不稳定的文化背景下,长老统治如何发挥作用;
②材料二主要论述了长老统治产生的源头、地位的变迁、权力的范畴以及权力的实质。
5.①长老的核心权责是教化,对百姓的善行善举进行申报表彰,其标准是朝廷与民间共同的,但最终解释
权在朝廷。
②长老的权责虽扩大到乡村行政事务中,但实际沦为了行政职责的附庸,教化本职受到严重剥削,地位大
幅下降。
6. B
7. C
8.①初遇到傻狍子感到惊讶,恐惧。
②想到与傻狍子成为好朋友,心中涌过一丝暖意。
③爱这傻狍子,让“我”学会了去感受去接纳。
④为傻狍子接生完感觉如释重负,获得生命的启迪。
9.①照应了文章的描写对象傻狍子,因它发出“呦呦”的声音,“我”给它取名小鸣。
②营造了自然的宁静和谐的氛围,与“我”在长白山的感受一致。
③让文章有诗意的色彩,富于文化气息。
10. BDF
11. A
12. C
13. (1)触子趁机凭靠一辆兵车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听不到他的音讯。
(2)耍小聪明的人不能让他谋议大事,对主子效小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令。
14.①第一个故事中,“小利”指垂棘产的美玉和屈邑产的良马。
②第二个故事中,“小利”指开战和财物。
③第三个故事中,“小忠”指竖谷阳给司马子反进酒。
15. B
16.①提及从兄贾岛,表达出诗人对贾岛的牵挂,渴望与从兄早日相逢。
②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兄长身处宦海的担心。
③对未来可能的归隐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17.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 依依墟里烟 ④. 烟涛微茫
信难求 ⑤. 极天云一线异色 ⑥. 须臾成五采
18.①并不是(只要)失眠
②如果睡眠时间足够(如果睡眠时间很长)
③衡量睡眠质量 唯一标准
19. B
20.③修改为:大约会经历 5 次深度睡眠(会经历 5 次左右深度睡眠)
⑥修改为:深度睡眠时间也在减少
21.①冰清玉洁/洁白无暇
②气息奄奄/奄奄一息/日薄西山
22.①原文“枝条濡着雪绒的”、“教堂屋顶的”、“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作定语,极具画面感,描写更为
细腻、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全文语体风格一致,更能让人感受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②原文运用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语势,更能表现在飞雪中、在街头行进时的激情,顺
势引出后文“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衔接更为紧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