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14: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中考】古代文化常识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一:称谓
考点二:
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考点三:节令
考点四:科举
考点五:地理
考点六:礼俗
考点七:古人表示年龄的特称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一:称谓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如: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②古代帝王的自谦辞。
如: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③古代官吏的自谦辞。如:下官、末官、小吏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读书人的自谦辞。
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⑤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常用“家”“舍”等谦辞。
⑥其它自谦辞。
如:在下、小可、小子、老朽、妾、老衲、寡君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2)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③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⑤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贤等。
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⑧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⑩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3)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4)特殊称谓
①百姓的称谓。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②职业的称谓。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③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君子之交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二:
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纪年
①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
两两相配,60周年而复始。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②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如,鲁庄公十年、赵惠文王十六年。
③年号纪年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均要改年号,称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亦可变更年号,重新纪年。
如,贞观、嘉祐、崇祯、康熙等。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④生肖纪年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2)纪月
四时纪月
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孟夏(四月)
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
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3)纪日
①干支纪日
每一个“甲子”代表一天,60甲子周而复始使用。
②月相纪日
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4)纪时
①地支纪时
子时(23-1时)丑时(1-3时)寅时(3-5 时)
卯时(5-7 时)辰时(7-9时)已时(9-11时)
午时(11-13 时)未时(13-15时)申时(15-17 时)
西时(17-19 时)戌时(19-21时)亥时(21-23 时)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2)五更
一更(戌时)
二更(亥时)
三更(子时)
四更(丑时)
五更(寅时)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三:节令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元日:交相庆贺,往来拜节,家家饮宴,又名元旦、端日,后称春节。
上元:观灯、吃元宵等,正月十五日,又名元宵节。
社日:祭祀土地神,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寒食: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该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清明:扫墓、郊游等。
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等,五月初五日。
七夕:妇女向织女星穿针乞巧,七月初七日。
中秋:团圆、赏月等,八月十五日。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重阳:赏菊、饮酒、高、佩戴茱萸等,九月初九日。
冬至,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庆贺往来,有如年节,农历十一月内。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守岁,贴门神、春联,挂灯笼,又称除夜。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四:科举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院试: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生。
乡试: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会试: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 、探花。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五:地理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江(长江)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东、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河(黄河)
河南:黄河以南地区。河北:黄河以北地区。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关(函谷关)
关内:函谷关以西地区,即关西。关外:函谷关以东地区,即关东。
山(崤山)
山东:一般指崤山以东,与关东同。山西:一般指崤山以西,与关西同。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阴阳
阳:山南、水北,如衡阳、洛阳。
阴:山北、水南,如华阴、江阴。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六:礼俗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宗庙:也叫太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古代把宗庙看作国家的象征。
(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祭祀土神、谷神叫社稷,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叫社稷,社稷也指国家。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3)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4)祭祀:古代祭祀时,祭品中牛、羊猪三牲俱全,叫太牢;只用羊、猪,叫少牢。祭祀用的牛、羊、猪之类的祭品叫牺牲。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5)尊卑
一般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在官职方面,有的朝代(或国)尊左,如春秋时的楚国(如屈原任左徒);
有的朝代(或国)尚右,如春秋时的赵国(如蔺相如在渑池之会后位居廉颇之右)。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在座席上,以左为尊。朝廷上以朝南为尊:朝廷以外的席次上,以朝东为尊。
古人乘车,把左边的座位留下给客人坐,表示尊敬,叫作虚左。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七:
古人表示年龄的特称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周晬(周岁)(2)垂髫(幼童)(3)束发(成童)
(4)万蔻(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女子十五岁)(6)二八(十六岁)
(7)弱冠(男子二十岁)(8)黑发(青年)(9)而立(三十岁)
(10)不惑(四十岁)(11)知命(五十岁)(12)花甲(六十岁)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3)古稀(七十岁)(14)桑榆(垂老之年)(15)皓首(老年)
(16)白首(老年)(17)黄发(老年)
(18)耋(七八十岁)(19)耄(八九十岁)(20)期颐(百岁)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例题: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多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讲究平仄,押韵严格。杜牧的《赤壁》属于七言绝句。
B.“津”本义是渡口,直辖市“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朔”指北方“朔气”即北方的寒气。
C.用典一是用事,二是引言。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属于“引言”,它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黄发”代指老人,用“垂髫”代指小孩,用“案牍”代指办公桌。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答案:1.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案牍”代指公文,所以D项错误。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例题: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B.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婴孩。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答案:2.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A项考查的是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结语不是。所以 A项错误。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例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童生应老考中的就是举人。
B.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C.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收。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中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答案:3.A
答案解析:
童生没有资格参加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