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
读懂古诗词
一、考点梳理
二、真题分析
三、方法总结
四、真题考查
考点梳理
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品析诗歌的语言,能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重点词句的含义;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能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中品味诗歌寄寓的深意。
考点梳理
考题分析
徐州2021中考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1、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2、诗的后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真题分析
1、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可从写法、内容、情感三方面回答。
答案:①这句诗作者寓情于景,②作者描绘了优美的中秋月景“溢”写出月光如水流动的动态美,突出月光的皎洁;“转”字写出来月光运行动态;“玉盘”突出月光的浑圆,突出月亮的形态美。③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也隐含分别的忧伤)。
真题分析
2、诗的后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抓住“不长好”和“何处看”以及写作背景,揣度作者复杂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与亲人团聚的珍惜及对未来能否再相聚的忧虑。
真题分析
徐州市2022中考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贬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真题分析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可从写法、内容、情感三方面回答。
答案:①这句话使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②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院、莺鸟乱啼的凄凉景象,③抒发作者的愁苦之情。
总结:赏析句子是诗词、散文、小说阅读的常考题型,回答时一般从写法、内容分析和情感三方面回答。诗词赏析时要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由简到繁),散文和小说要概括主要内容(由繁到简)。
真题分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分析:理解“共”字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抓住“宦情”和“羁思”两个词就能理解作者的双重情感了。
“共”字表明作者“凄凄”的情感是双重的,既有仕途不顺的郁结,还有羁旅在外的乡愁。
总结:这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既要结合背景,还要抓住诗句关键词,更要相信自己能读懂。
真题分析
徐州2023年中考题
咏睢宁
【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请对“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
真题分析
请对“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
可从写法、内容和情感三方面回答。
①这句诗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②至今在泗水南门的高台上,还留有季子的美好踪迹,③表达了作者先贤的追念和赞美之情。
总结:赏析诗句一般从写法、内容分析和情感三方面回答。这个句子没有明显的修辞,可以直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回答。
真题分析
方法总结
1、标题是了解古诗情感的眼睛
2、意象是探寻古诗情感的密钥
3、关键词是把握古诗情感的方向
4、背景是探究古诗情感的线索
5、课内是读懂古诗情感的依托
如何读懂一首诗?
1、标题是了解古诗的眼睛
读懂古诗的标题,能够快速把握诗词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基调。《柳州二月榕花落尽偶题》标题中“柳州”表明地点,“二月”是时间,“榕花落尽”是凄凉的春景,暗含作者忧伤的心情。《中秋月》表明作者是借中秋之月抒发情感。
方法总结
快速说出你从这些标题中读到什么信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咏鹅》、《咏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标题揭示诗歌主要内容:茅屋被秋风吹破。像《望岳》、《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标题都写出来诗歌的主要内容。《送元二使安西》与《别董大》中“送”与“别”表明这是送别诗。《咏鹅》与《咏柳》中“咏”表明作者赞美之情。
方法总结
2、意象是探寻古诗情感的密钥
抓住意象及其特征,能够快速把握诗人情感。《柳州二月榕花落尽偶题》中山城过雨、百花落尽、榕叶满院、莺鸟乱啼都是凄凉的景象,作者忧伤凄苦的情感寄寓其中。《中秋月》中暮云已尽、月光如水、银河无声、玉盘浑圆都写出了中秋圆月的美景,寄托作者与弟弟团聚的欣喜之情。
方法总结
3、关键词是把握古诗情感的灯塔
《中秋月》中“不长好”既写出了现在相聚的美好,又暗含分别后不知何时再相聚的忧伤之情。《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宦情羁思共凄凄”一个“共”字写出来作者凄苦忧伤的情感是多重的,由“宦情”和“羁思”可知既有仕途不顺的郁闷还有漂泊在外的乡愁。
方法总结
4、背景是把握古诗情感的线索
《中秋月》的背景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弟苏辙中秋相聚,亲人相聚的欢喜自然就流露在字里行间,但“相见时难别亦难”,想到离别后不知何时再相聚,又多了一分忧愁。《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背景是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贬到更荒僻的柳州。明明是春光大好的二月,景物却如此凄凉也就好理解了,毕竟“一切景语皆情语”吗。仕途不顺的郁闷之情以及宦游在外的羁旅之苦表达地淋漓尽致。
方法总结
5、课内是读懂古诗情感的依托
《中秋月》的作者是苏轼,课内我们学了他的《水调歌头》同样是写中秋感怀,不同的是《水调歌头》是中秋思念弟弟,既有佳节亲人不得相聚的烦愁,也有世事难得圆满的豁达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了解这些情感变化,自然就理解了《中秋月》中相聚的喜悦和担心离别的忧愁。《柳州二月榕花落尽偶题》作者柳宗元,课内学了他的《小石潭记》,贬官的凄苦和怀才不遇的愁闷与古诗《柳州二月榕花落尽偶题》相通。
方法总结
练习考查
徐州2024年中考题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浮云堆上祝明妃。
注:①浮云堆: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堆上有神祠。②明妃:王昭君,西汉人,为解国家之急而自愿出塞和亲。
请简要赏析“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中考真题
请简要赏析“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写法、内容、情感
①这两句诗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②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在沙场征战的场景,木兰梦里曾经和小伙伴一起画眉,③刻画了一个既英勇善战又不失女孩爱美本色的木兰形象。
中考真题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1、要满怀信心去读。
2、要细心,关注诗的题目和注释。
3、留心关键词(表达情感的词语)。
4、注意写作背景。
4、关注意象及其特点。
5、注意联系课内所学的诗篇。
课堂收获
九年级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