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科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
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
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法律制度作为文
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
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
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
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
观律》蔚为大观。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代表
之作。
汉唐诸代君臣和思想家熔礼义刑德于一炉,使中国封建法制呈现出国法、天理、
人情融合的鲜明特色。隋唐时,中华法制文明逐渐定型与完备,中华法系日臻成熟。
“以礼入法,得古今之平”的《唐律疏议》,以其完备的体例、严谨而丰富的内容成
为封建法典的范本,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立法产生
深刻影响。不仅如此,《唐律疏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还超越国界,成为不少国
家学习的范本。
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在内涵和外延上,
中华法系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是相通的。它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
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
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注重教化,反对“不教而诛”。“礼
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法并重、隆礼重法方为治国之良策。出礼入刑、隆
礼重法,是中华法制文明的独特智慧。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无讼为有稳,通过道德教化功民止讼:坚持官府调解和民间调解并行,通过定分止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第】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