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11: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
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
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
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
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
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
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
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
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
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
第 1页/共 11 页
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
“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
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
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
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
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
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
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
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
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
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
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
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
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
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
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
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
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
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
第 2页/共 11 页
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
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未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
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
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批评了一些领导干部只凭纯主观发号施令的错误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必然导致问题不能解决。
B. 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时应主动调查实际情况,而不是采取叹息或请求调动工作的逃避态度。
C. 《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因为它最早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
路。
D.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方面。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是错误的。如果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正确,是因为它的内容适
合于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斗争需要。
B. 毛泽东批评了“唯书”和“唯上”两种“本本主义”的错误倾向,主张洗刷唯心精神,这与反对本本
主义、注重调查研究的观点一致。
C.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具
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
D. 经过我们的实践和斗争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证明是对的。我们欢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先哲”
一类的形式甚至神秘的念头无关。
3. 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观点的一项是( )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B.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C.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檗禅师《上堂开示颂》
D.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4. 毛泽东的文章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文章极具感染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其是如何做到
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第 3页/共 11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煤
刘庆邦
大雪下够三天,停了。月亮出来了,大半个月亮被疾走的薄云擦了一遍又一遍,发出钢一样的清辉。
月光投在雪地上,又反映在空中,矿区各处都白晃晃的。
下雪天长路是不怕的。长路是采煤工,也是新郎官。
为来矿探亲的妻子们搭建的临时家属房里,有他们的一间小屋。小屋里有床,床上是新褥新被。屋角
有煤炉,炉火熊熊燃烧。冰雪寒气别打算入侵到他们这里。更主要的,屋里有新娘子。新娘子生得像一只
雏鹅,手脸各处都白白胖胖。新娘子的小名叫“想”,长路最爱唤她的小名:“想,想!”
长路上的是夜班,午夜时分,世上的人睡得正好,为世人开采煤炭的长路却不能睡了,要走到冰天雪
地里去,走进黑咕隆咚的狭小洞子里去,与同样装扮的人结成一队,在那里进行神话般的“舞蹈”。“舞
蹈”的动作富有远古劳动的色彩,沉重而不屈,单调却强劲。想最不愿意长路半夜里离她而去。
小屋里只剩下想一个人时,月光正透过窗子照进来,洒在床前如一层雪粉。想睡不着。长路夜间上
班,白天睡觉。星星跟着月亮走,初为人妻的想也把觉睡颠倒了,侧身对着窗户,脑子里清清明明。
出嫁时,母亲说,挖煤的人苦,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好好待承人家。她把这些对长路说了。长路
说:“天下数挖煤的人最心疼女人。”她问长路为什么。长路没说为什么,只给她讲了一件事:长路班里
有一个小伙子,攒了钱,买了衣服布匹,说春节就回家结婚。不料春节的前三天,井下天顶冒落,把小伙
子给埋了。等把已经不行了的小伙子扒出来时,见他的胶壳安全帽没戴在头上,而是在怀里抱着。安全帽
里面写满了未婚妻的名字。
她不愿意长路讲这种吓人的事,样子有些呆呆的。长路赶紧晃她的膀子,拍她的脸:“想,想你怎么
了?你就说你没听见。”
停了好大一会儿她才说:“我没听见……”
后半夜起了点风。风快一阵慢一阵,每到快的一阵,门前的那根细木头电线杆子就“咻”地响一声。
旋风把屋顶的雪粒子刮下来,雪粒子碰到玻璃窗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让人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冬
夜。她不知塞风会不会刮到井下,要是刮到井下,长路冷不冷。风不停下来,这两个念头就走马灯似的在
她脑子里转,转得久了,就把她转到井下去了……
按说长路应该和太阳一道从地底冒出来,今日不知为何,她早就把好吃好喝的给长路预备下了,太阳
也大明大放,房前屋内无不照到,却不见长路归来。长路跟她再三说过,井下的活儿好比盲人赶路,没黑
没白,晚升井是常有的事,要她千万莫担心。她对自己说:“我不担心,我才不担心呢!”
她扫地,收拾炉火,擦窗台。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像松针,像箭菊,像鸟翎子,看啥像啥。
第 4页/共 11 页
她想过年时要用大红纸剪一幅窗花贴上。想到窗花,她就轻轻唱一支姐妹剪窗花的歌:“腊月里,腊月
腊,姊妹三人剪窗花。大姐剪了一枝梅,二姐剪成牡丹花,就数小三儿不会剪,一剪剪了个大倭瓜……”
想不大沉得住气,心里有点儿乱乱的。原以为歌唱不完,长路就回来了,她打算隔窗一看见长路,旋
即到床上蒙头“大睡”,等长路求她,再求她,她才把眼睁开一点儿,说:“谁叫你回来这么晚的,坏
人,你没把人急死!”不料“窗花”剪够三三见九,该回来的人还没个影儿。她在屋里无论如何是待不下
去了。她要到井口去看看。
因他迟归,妻子会赌一赌气,这一点长路也料到了,他有办法把她哄转来。长路懂,爱是公平的,人
人都有一份。爱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不忽略。爱永远不是一个技巧问题,重要的是一颗老老实实的心。
长路到家扑了空。炉火旺旺地烧着,热汤热水温着,屋里各处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是不见他的那个
人。长路有些泄气,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妻子是家,妻子是火,妻子是热汤热水,妻子是一切的一
切。只要有妻子在,什么都齐了。妻子不在,有什么都不算。往日里下班回来,迎着他的是光光的脸,是
毛眯眯的一双笑眼,他已习惯了,突然间成一所“空屋”,以及随之而来的一连串不该有的错觉,都让他
有点儿受不住。
在井口,一个在井口开关铁笼子的老矿工看见想了,走过来,问她等哪一个。
她说出自己丈夫的名字时,不知为何,鼻子酸了一下。
老矿工笑了,告诉她,长路已出井回家去了。这位父亲一样的老矿工,大概这类事情经得多了,人显
得达观而风趣,他一面催小女子赶快回家,一面又不忘把经验传授给她:“找双不如等双,到归巢的时
候,鸟儿自己就飞回去了。”
想推门进屋,见长路和衣在床上躺着,锅里的饭菜一点儿没动。你看这事情,躺在床上赌气的本该是
她,因她晚回一步,赌气的人也打了颠倒。她喊长路“有功的人”,让长路起来吃饭。
长路坐起来了,四目望着,不说话。长路眼里潮潮的。
想走到他跟前,把他的头发揉着,说:“我去井口等你,你倒好,先回来了。要不是井口的老师傅告
诉我,我还在那里傻等。”
长路说:“谁让你去等的,我说过……”说着像井下收拾柱子一样,一下子把想的腰身抱紧了。脸也
扁着,贴在新娘子胸前。
一切情绪都源于该相聚时未能相聚,既然已经聚首,“百病”都消除了。
想说:“好了,吃饭吧。”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心事》)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5页/共 11 页
A. 小说的第四段以“舞蹈”来比喻挖煤,将这种沉承而不屈、单调却强劲的动作描写得优美而富有诗
意。
B. 长路给想讲班里一个小伙子的故事,不仅回答了想的问题,也为下文想跑到井口等长路回家埋下伏
笔。
C. 长路在应该回家时却没有回家,一开始想并没有当回事,因而对自己说:“我不担心,我才不担心
呢!”
D. 小说以“想说:好了,吃饭吧。”结尾,暗示两人之间的芥蒂已烟消云散,夫妻重归于好,生活复归
平静。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月亮和月光,造语新奇,给人陌生化的阅读感受;同时渲染了清冷凄凉的氛围,奠定了
全文的基调。
B. 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如“寒风会不会刮到井下”“长路冷不冷”,将想对长路的牵挂与担心展示
得真挚动人。
C. 长路关于“爱”的一番内心独白,不仅是其个人见解,也是作者对于“爱”的哲学思考,大大拓展了
小说的境界。
D. 小说中的老矿工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善良热情,经验丰富,达观而风趣。读后使人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
7. 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8. 本文中的想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两人的形象特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
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
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
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
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
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第 6页/共 11 页
(节选自《史记 屈原列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
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
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
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
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
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
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的横线处。
仆以口语遇遭 A 此祸 B 重为 C 乡党 D 所笑 E 以污辱 F 先人 G 亦何面目 H 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有代词“自己”的意思。“盖自怨生也”与“思垂空文以自见”中的“自”皆是此意。
B.“上”是方位名词,在文言文中常活用为状语。“上计轩辕”“上称帝喾”中的“上”均可译为“向
上”。
C.“虽”作连词可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和“虽万被戮”的“虽”意思
相同。
D.“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主要列叙历代有影响的人物事迹,由司马迁首创,后历代纪
传体史记所沿用。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
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B. 甲文中,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
第 7页/共 11 页
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C. 乙文中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德才不凡
的历史人物,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D. 人们历来称赞司马迁“为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和
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的,表现为字里行间的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
12.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3. 前人评论“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屈子与史公究竟“同心”几何
呢?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曾充任抗战派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宾,亲临南郑抗金
前线。然而不到一年,朝廷投降派就撤掉了王炎西北统帅职务。淳熙五年(1178)秋,陆游奉调出蜀东归,
即将抵达临安。此词即写于此时。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桐叶晨飘蛩夜语”,通过描绘秋日桐叶飘落、秋虫夜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B.“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一句中,“长安路”借指通往朝廷的道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迷茫与忧
虑。
C.“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两句,是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横戈跃马、驰骋
沙场的经历,表达了旅途的风霜之苦。
D.“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句,其意本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含有想隐归江湖的
意思。
15. 本词最后两句与《书愤》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
析。
第 8页/共 11 页
名篇名句默写(共 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有着鲜明边塞特色的凄惨景象表现“征
战苦”,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2)《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望帝的典故,一方面用美好缥缈的梦境
表现亦真亦幻的人生,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檀道济的典故,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
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愤懑。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共计 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落作为乡土生活的基本社区,以血缘为纽带,以地域为限制,构成了社群关系和地缘关系上的相对
疏离和隔膜。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概略而真切地描绘了村落的狭小和疏离。______这是他所栖居的园田居村
落的规模和格局。______这是描绘园田居与其他村落之间相互疏隔的境况。这样的境况,令人想到春秋时
代老子所描绘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寡国小民”状态。重情守义的村民在由疏离与
隔膜构成的空间和心理的双重屏障所创设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信任的环境里过着纯朴而现实的生活。______
在村落中或村落间的交往,是熟悉者之间的自然往来。一方面,自然的繁茂与乡亲间的殷勤是相互映衬
的;另一方面,乡亲间的交往,是非功利的、无目的的,是乡亲情义需要的自然交往。费孝通说相对于城
市化或工业化社会的“机械的团结”,乡村情感是一种“有机的团结”。“机械的团结”,是以功利为目的
的、社会契约或法制化的组织。乡村的“有机团结”,是素朴单纯的,也是亲切自然的。______这样的会
饮欢悦,简朴之至,然而,正是在这极致的简朴中,人之为人的生之情愫得到了滋养和张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诗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②“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 ②④①③
18.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第 9页/共 11 页
B. 大家都被这个小动物萌化了,深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神奇力量。
C. 他的演技非常好,演得很自然,身上那股亲民的气质很到位。
D. 这个公园里的花草都是自然繁衍的,没有人刻意去设计和布置。
(一)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共计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处于巨大压力之中,常常会丢三落四,感到茫然失措。时间长了,压力还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
根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造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简单来说,就像电脑后台运行着一个
很耗能的软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慢慢吞吞地加载,一直转圈圈。压力越大,____①_____,这会使得工
作效率越来越低,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____②_____。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让人错
过了身体自我调节的最佳时机,大脑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们需要定期收拾房间一样,而睡觉对大脑放空
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同时,在累这种感觉转化为焦虑之前,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放松,如果你想拥有放
松的心态,那就要训练自己的身体,使其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的能力。其实,放松疗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
身养性的方法大同小异,当身体放松下来,呼吸恢复平静,____③_____。“累点”变低是日积月累的,
需要定期清理身体的疲惫感。学会放空大脑、放松自己,我们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幸福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
字。
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里的“书”,并不是指书本,而是指书法。
B. 这不叫“内卷”,这叫悄悄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
C.“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解了大伙的燃眉之急。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六、作文(共 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说:“智勇多困于所溺。”提醒我们不要沉迷所爱的事物,而林语堂说:“人生必有痴,而后
有成。”要我们必须有所痴迷,才能有所精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第 10页/共 11 页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1. D
2. C
3. B
4.①多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观点鲜明,增强表达的节奏和气势;②多用判断句,态度坚决,无可置疑;
③多用反问和设问的句式,增强了语势,使表达严密而无可辩驳;④多用口语和比喻修辞,使讲话内容通俗
易懂,富有感染力。
5. C
6. A
7.①叙述长路到家后的所见所感,着重展现他不见妻子时的失落与担心,表现了他对妻子深沉的爱;
②与前文妻子对长路没有按时回家时的牵挂与担心相映衬,生动地表现出夫妻情深,深化了主旨;
③从想的角度转为从长路的角度进行叙述,使得行文灵活多变,摇曳多姿。
8. 同:都是劳动妇女形象,都温柔体贴,关爱丈夫,勤劳纯朴,心灵手巧。
异:想生活在新中国,作为煤矿工人的妻子,她舍不得丈夫半夜里离她而去上班,担心丈夫的安全,体现
了女性多情善感的一面;水生嫂生活在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她支持丈夫抗日,担负家庭重任,后来成长为
一名战士,体现了女性刚强坚韧的一面。
9. BEG
10. A
11. B
12. (1)人在困境中时,往往就会回想起自己的本源和起点,因此在极其劳累和困倦的时候,没
有不呼唤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
(2)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记不完,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
13.①同有忠君爱国的热忱之心;
②同有谏疑被谤的忧愤之心;
③同有实现理想的执着之心。
14. C
15. 情感方面:年事已高的哀叹,壮志难酬的愤懑。词人此刻被罢官,但年事已高,功
业未就,不免生出“悔当年”的悲叹。词人借扬雄讽谏之作,指自己也曾上北伐兴国之策,想像诸葛亮一
样建功立业,如今却报国无门,内心顿生悲愤之情。
抒情方式方面:①用典。《书愤》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想建功立业,却无处施展才能。本词使用扬
雄上书讽谏典故,后悔立下报国志,“悔”中尽显愤。②直抒胸臆。《书愤》中的“千载谁堪伯仲间”直接
传递出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和对现实中无人能像诸葛亮那样担当重任、北伐中原的愤慨。本词中“早信”“悔”
也直接抒发年龄大、事无成的愤恨。
16. ①. 大漠穷秋塞草腓 ②. 孤城落日斗兵稀 ③. 庄生晓梦迷蝴蝶 ④.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⑤. 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 镜中衰鬓已先斑
17. A
18. D
19.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持续性压力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20.①工作中越容易出错
②我们要学会定期放空大脑
③心情也自然而然会平复下来(心态也自然而然放松下来)
21. B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