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哗哗 哗然 B.翘首 翘尾巴 C.艄公 稍微 D.民族 花团锦簇
2.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让我们体会到作家笔下的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B.《牧场之国》一文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的迷人风光。
C.《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来介绍金字塔。
D.《牧场之国》中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3.“肥沃”的反义词是( )
A.肥美 B.富饶 C.贫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B.《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是动态描写;威尼斯夜晚的沉寂是静态描写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写出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D.《金字塔夕照》中,“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一句属于对开罗的动态描写
5.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二、填空题
6.查字典
“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 ,在字典中1.佛教特有的高耸2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2.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宝塔。佛塔。
3.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水塔。灯塔。纪念塔。金字塔。塔楼。
4.姓。“高塔”是( )
7.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专注——( ) 端庄——(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寂静——( ) 微弱——( ) 严肃——( )
8.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 。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文章展现出了一幅幅 的美丽图景。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文字介绍和 、 相结合的形式,形象而具体地介绍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
9.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雄浑( ) 精湛( )
开阔( ) 惊叹( )
(2)写反义词。
精湛( ) 雄浑( )
神奇( ) 锋利( )
10.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1)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说明船夫在拥挤的情况下仍能挤过去,侧面衬托了船夫驾船的动作娴熟
B.“总能”说明船夫能轻松解决行驶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表现了船夫的驾船水平高
C.“而且”和“还”起递进作用,是对“总能平稳地穿过”的进一步补充
(2)加点词语是对句中“ ”一词的进一步说明。
三、语言表达
11.理清习作的思路。(方框可不填完)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2.第1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其中“ ”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1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 ;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 ;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 ,也说明 。
14.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 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 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 。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 ,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 。
15.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 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阅读直通车。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6.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7.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18.威尼斯是( )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19.短文第3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20.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21.填空题。
(1)威尼斯的三绝是 、 、 。
(2)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的三种植物是 、 、 。
22.读了短文后,你感受到威尼斯之夜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五、书面表达
23.发挥想象,写一写。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假如你是荷兰牧场上的一匹骏马,一枝郁金香,或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请你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荷兰吧!
《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C D C
1.C
2.C
3.C
4.D
5.C
6. 土 9 T ta 3
7. 偶然 专心 庄重 喧闹 强烈 活泼
8. 散文 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 数字 图片
9. 雄壮 精深 辽阔 惊讶 肤浅 纤巧 平常 滞钝
10. A 操纵自如
11.
12.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 13. 快 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平稳地穿过 行船速度快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14. 小艇 喧闹 沉寂 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动静结合 15.我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顿觉心旷神怡。周围的景色是如此美丽,空气是如此清新。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小艇宛如漂浮在一个童话世界里。
16.chàn√ sì√ 瓣√ 魂√ 17.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18.C 19.C 20.C 21. 碧水 蓝天 色调明丽的大理石 椴树 天竺葵 三叶草 22.大理石:色调明丽。蓝天:可爱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碧水:水平如镜,泛舟湖心,水天一色。
23.例文:
花之国
荷兰,是牧场之国,水之国,也是花之国。
郁金香像是上帝赐给人间的一位绝色美貌的神秘女子,400年来,无数追求者前仆后继地沉醉于她的诱惑之中。郁金香象征勇敢、神秘、洒脱,郁金香代表了爱情、幻想与浪浸,而对荷兰人来说,郁金香绝不仅是美艳与梦想,它更是个具有魔力的金矿。
春天的早晨,第一缕阳光懒懒散散的撒向大地,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如绿色绒毛般的草坪掩映着蓝天白云,在天地之间,傲然挺立着一些娇嫩的花苞。她们大多含苞欲放,个个饱胀的快要破裂似的。蜿蜒曲折的小道两旁,满是翠绿的草丛。仔细瞧,草从中还躲藏着一朵朵含着笑意的小花…..春天傍晚,一抹晚霞为天空上上了全新的色彩。这时的花之国,也是美丽的。花儿们在轻轻吹过的微风中左右摇摆,似乎以悄然入睡。当黑夜来临之际,整个花之国终于沉睡了过去。夏天,当太阳的光芒点亮了天空之时,美丽的景象立刻呈现了出来。只见那漫山遍野的野花形成了一整片花的海洋。在蔚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如同泛起的朵朵浪花,如同绵延不断的印花地毯.……她们盛开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享受着世界带给她们的天伦之乐……这里是花儿们的天堂,这里,是花儿们展示的舞台!
接近黄昏,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正放牧回来。快下山的阳光把牧童的身影拉的长长的。和着这一声声扣人心弦的曲调,花儿们在这美丽天堂中翩翩起舞。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娇媚,有的明艳,有的纯洁,有的典雅……这,就是荷兰,当之无愧的花之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