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累赘( zhui ) 麂子( jǐ ) 譬如( pì ) 丁卯( mǎo )
拖tà( 沓 ) qì( 契 )约 竹miè( 篾 ) 颠pèi( 沛 )流离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孔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头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各种稻米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D.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解析:C.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不愿离开或忘记回去,不能描述句中的腊八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这份倡议书的发起者是全市健身爱好者提出的。
B.这是一幅珍贵的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中国画。
C.学生们讲述了暑假里家长参加志愿活动,协助社区人员管护小区。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解析:A.句式杂糅,可去掉“提出的”。B.语序不当,将“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放在“一幅”前面。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事情”。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B.《爱莲说》的作者是唐朝的周敦颐,该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
C.《陋室铭》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D.叶圣陶显然特别重视文风,他提出用语要追求“简洁”。
解析:B.周敦颐是北宋文学家。
5.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B )(2分)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C.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解析:B.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前。
6.根据原文或提示填空。(7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3)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4)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爱莲说》中所说:“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5)《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整本书阅读。(5分)
(1)(他)既认识字,又讲理……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些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至少也愿言行一致……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他)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方……在家里呢,处处又是那么清洁,永远是那么安静……
片段中的“他”是《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1分)
(2)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常因为立体多面而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尼摩船长的“反差”性格。(4分)
答案示例:尼摩船长一方面正义,富有同情心,如在锡兰采珠场勇救采珠人;但他也有残酷的一面,当“鹦鹉螺号”面对战舰的进攻时,他冷酷无情地摧毁战舰,夺去船员的生命。
8.班级开展“‘漫’话德行”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6分)
(1)解读寓意。有同学围绕活动主题画了一幅名为《舍本逐末》的漫画。请你描述漫画内容,并说一说寓意。(4分)
答案示例:内容:画面中太阳下有一棵树,树冠上写着“德行”,树影上写着“名声”,树下一个人拿着刷子刷地,努力扩大树影面积。寓意:德行如树,名声如影,德行高尚,名声才能响亮。做人若只想着扩大名声,不重视德行,是舍本逐末。(意对即可,内容、寓意各2分,内容要全面,缺少一项扣0.5分)
(2)丰富设计。同学们认为,如果在树冠、树影、人物、太阳等部分对漫画进行修改,讽刺效果还可以增强。请你任选一处修改,并简述理由。(2分)
答案:示例一:为图画中的人物设计汗滴,凸显男子在扩大名声过程中的辛苦。示例二:缩小树冠面积或扩大树影面积,使二者形成反差。示例三:给太阳或树冠画上愁眉苦脸或惊讶的表情,凸显太阳或树冠对该人行为的不满、讶异。(意对即可,修改和理由各1分)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4分)
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9.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该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作者以“芙蓉”(即荷花)自喻,(1分)借写芙蓉生在秋江上,不怨东风(春风)不来,未能和百花一齐开放,(1分)来表现自己科举落第后的怀才不遇和虽遭挫折却乐观豁达的胸襟。(1分)这里的“芙蓉”不仅是作者高洁情操的写照,也寄寓了作者对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即使面对逆境也不失风骨,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自我肯定的人生态度。(1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不蔓不枝:生藤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3)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4)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耕夫荷农器:扛着 (2)终日可观书鼓琴:弹(弹奏)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答案: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13.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2分)
答案:两文作者都喜欢读书弹琴,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不喜欢世俗搅扰,以此可以看出两文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甘于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也可以用原文进行比较,概括作者的精神追求,意思接近即可)
14.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2分)
答案示例:该文谈到“读理义书”,表现出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雅情趣。读书要选择对思想提升有帮助的书,今天我们有些人阅读趣味不高,只读浅俗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读书要精挑细选,要选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能陶冶性情的好书,沉浸于此,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好读书、读好书,在书香中提升阅读品味,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结合文章内容1分,结合现实作答1分,语句通顺,表达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
信步走在田埂上,杨柳垂下的枝条在风中飘荡,新插的秧苗在风中翻涌起绿色的波浪。农民扛着锄具,唱着长歌回应着。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笛声不成调子却也不停止,大有一番乡间野趣。
闲居的乐趣有五种。不与外界交接应酬,免去了拜访相赠的礼节,这是一;整天都可以看书弹琴,这是二;睡觉起床随心所欲,没有拘束限制,这是三;两耳不闻世态炎凉、喧嚣杂念,这是四;能够督促孩子耕种读书,这是五。
阅读书籍,学习写字,摒除杂念静静地坐着,和好友谈论,喝着小酒到微醉的状态,浇花种植竹子,听琴声养鸟儿,焚香煮茶,乘着船儿游览山川,有闲情雅致来下棋。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故乡的冰凌花
①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对故乡的“一花一世界”那种眷恋之情大都放不下。
②冰凌花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种花,它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是较为普遍且在早春最先开放在雪地里的草本花朵。其别名众多,如报春花、冰蓼花、冰凉花、顶冰花、福寿花和雪莲花等,至于它的学名叫侧金盏花,中医称之为福寿草。
③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对冰凌花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时我家住在屯子中间,屯子不大,四面环山。彼时那里还是山连着山,很多高大的树木也是一望无际。仅是那些能长出野果的树就有樱桃树、榛子树、山梨树、臭李树、杏树、山核桃树……当然还有山葡萄之类的藤蔓植物。
④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可以说那种纯真能伴随自己一生。每年春季开学,残雪初融、乍暖犹寒的时候,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不走人们常规走出来的山路,而是特别喜欢在雪野里穿行,走那种穷岭荒坡,即所谓的“抄近道”。在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前,雪野还是我们嬉闹的乐园。倘若能够遇到可爱的冰凌花在残冬里顶着冰碴生长出来,迎接我们这群天真快乐的孩子,这也满足了我们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
⑤山中的雪深浅不一,阳面的山里,雪融化得快一些,走这样的“近道”,一走一呲溜;走那种半阴半阳的地方,相对来说不容易摔倒,也会更容易遇到冰凌花。我们在雪野里深一脚浅一脚走着,那些雪就从脚踝处顺着棉鞋帮往鞋窠里灌,冰凉凉地刺激着我们的脚丫,几乎每天回到家,我们都要将鞋子放在火炉旁烘烤,不然湿漉漉的第二天就没得穿。因为年龄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数落我们。
⑥每天放学,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努力寻找冰凌花,然后采摘几把带回家。采摘冰凌花,就要采摘那些待开未开的圆圆的花骨朵。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每一次我都蹑手蹑脚地,生怕吓着娇嫩的它们。那时候我不懂大自然是怎样恩赐它们,让它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给东北大地装点着美丽,不畏严寒绽放着异彩,成为早春里的一道胜景。
⑦我采摘到冰凌花,就把它们放进书包里,到家后立即将它们插在空酒瓶或者罐头瓶里,再在瓶中灌入三分之二容积的井水。一夜之后,那些含苞待放褐色紧实的小花蕾就会绽放出花朵。家中只要有摆放的地方,就会有这些采摘来的冰凌花,那股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芳香就会弥漫整个屋子。
⑧冰凌花生长的环境,有的地方,人们一辈子都未曾去过。它却能从北方春雪覆盖的一片片枯叶衰草当中,在坚硬的冻土之上,甚至会带着冰碴执着地傲然生长出来,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
⑨如今,我在江南,故乡的山里,那些即将生长出来的冰凌花对我而言遥不可及,只好用心来感受那一簇一簇的冰凌花的开放。我似乎看到了童年求学时途经的山坡处有灿灿的冰凌花绽开了……
15.简要概括作者对冰凌花有哪些特殊情结。(3分)
答案:①冰凌花承载着童年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满足了“我”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使“我”难忘;②冰凌花寄托了“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③冰凌花傲然生长,独自绽放,不屈不挠,不畏春寒的精神使“我”敬佩。(每个要点1分)
1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2分)
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花骨朵”比作“新娘”,赋予冰凌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凌花的美丽和令人爱怜,(0.5分)表达了作者对冰凌花的喜爱赞美之情。(0.5分)
17.请理解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灿灿”的含义。(4分)
答案:“灿灿”的意思是“灿烂明亮”,在文中既指冰凌花颜色亮丽,光彩耀眼;(2分)又指“我”记忆中的冰凌花精神可贵,令人难忘,“我”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也因它而闪闪发光。(2分)
18.花木有情,岁月生香。在你的记忆里也会有一朵花灿灿地绽开:课文里顽强美好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或是校园里你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倾听过你少年心事的紫丁香……请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记忆中的这朵花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3分)
答案示例: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圆,好像碧绿的大圆盘。密密麻麻的莲叶中冒出一朵朵荷花,粉的、红的、白的、黄的……一朵朵娇艳无比,美丽极了。一阵清风吹过,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看着一池的荷花,我的心都要醉了。(恰当运用修辞,多角度进行描写,语言生动,角度丰富即可。没有修辞,角度单一的酌情扣分)
(四)现代文阅读Ⅱ(14分)
绽放的梨花
李 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呢!”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儿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有改动)
19.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示例:运用了环境描写,(0.5分)描写了梨花盛开、蜜蜂舞动的美丽而生机勃勃的景象。(0.5分)渲染了宁静、美好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愉悦的心情,(1分)为下文写老陈的水泥画和村庄的老物件作铺垫。(1分)
20.结合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我”与老陈交往时的感情变化。(2分)
好奇→担心→惊讶→赞叹
21.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从句式特点角度)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短句,结构紧凑、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生动地描绘出阳光透过梨花间的情景,同时强调了阳光的光亮和温暖,给读者带来温馨而美好的感受。(语句特点1分,表现内容和情感1分)
(2)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示例: “画”不仅指实际看到的美丽景色,更是指这些景色构成的一幅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1分)而“光”则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它是指阳光洒在梨花上的明亮,也是指老陈手艺传承的光明前景,更是指整个村庄——这个古老村落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生机活力。(1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老陈这个人物形象。(3分)
答案示例:老陈是一个技艺高超、自信乐观、热爱生活、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人物形象。(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23.文章以“绽放的梨花”为题,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含义。(2分)
答案:表面含义:指自然界的梨花绽放和老陈为村民画的水泥画,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深层含义:展现了乡村的人文之美,象征着乡村的和谐与美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意蕴丰厚。(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50分)
24.在学校开展的“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这就是美丽的中国,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就是可爱的中国,是我们扬帆奋进的好地方。广袤的祖国大地,到处都有“好地方”——远方的山河,身边的巷陌,还有自己心灵的“小天地”……在这样的好地方,我们可以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可以感悟自然,追逐梦想……
请以“这是________的好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标题,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略。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累赘( ) 麂子( ) 譬如( ) 丁卯( )
拖tà( ) qì( )约 竹miè( ) 颠pèi( )流离
2.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B.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头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各种稻米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D.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份倡议书的发起者是全市健身爱好者提出的。
B.这是一幅珍贵的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中国画。
C.学生们讲述了暑假里家长参加志愿活动,协助社区人员管护小区。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B.《爱莲说》的作者是唐朝的周敦颐,该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
C.《陋室铭》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D.叶圣陶显然特别重视文风,他提出用语要追求“简洁”。
5.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C.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D.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6.根据原文或提示填空。(7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香远益清, 。(《爱莲说》)
(3)悬知寒食朝陵使, 。
(4)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爱莲说》中所说:“ ,
。”
(5)《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7.整本书阅读。(5分)
(1)(他)既认识字,又讲理……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似乎看出来,自己并没有惊人的才力,能够作出些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至少也愿言行一致……因此,在小的事情上他都很注意……(他)的服装是那么淡雅,人是那么活泼大方……在家里呢,处处又是那么清洁,永远是那么安静……
片段中的“他”是《骆驼祥子》中的 。(1分)
(2)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常因为立体多面而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海底两万里》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尼摩船长的“反差”性格。(4分)
8.班级开展“‘漫’话德行”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的部分环节,请你参与。(6分)
(1)解读寓意。有同学围绕活动主题画了一幅名为《舍本逐末》的漫画。请你描述漫画内容,并说一说寓意。(4分)
(2)丰富设计。同学们认为,如果在树冠、树影、人物、太阳等部分对漫画进行修改,讽刺效果还可以增强。请你任选一处修改,并简述理由。(2分)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4分)
下第①后上②永崇③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④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落第,未考中。②上:上书。③永崇:指长安。④芙蓉:荷花,莲花。
9.作者借用某个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情志,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请结合该诗最后两句,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不蔓不枝: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有仙则名: (4)往来无白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
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
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摘选自《小窗幽记》)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耕夫荷农器: (2)终日可观书鼓琴: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虽有他乐,吾不易矣。
13.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2分)
14.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2分)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故乡的冰凌花
①一个人不论离开故乡多久,对故乡的“一花一世界”那种眷恋之情大都放不下。
②冰凌花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种花,它主要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是较为普遍且在早春最先开放在雪地里的草本花朵。其别名众多,如报春花、冰蓼花、冰凉花、顶冰花、福寿花和雪莲花等,至于它的学名叫侧金盏花,中医称之为福寿草。
③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对冰凌花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时我家住在屯子中间,屯子不大,四面环山。彼时那里还是山连着山,很多高大的树木也是一望无际。仅是那些能长出野果的树就有樱桃树、榛子树、山梨树、臭李树、杏树、山核桃树……当然还有山葡萄之类的藤蔓植物。
④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可以说那种纯真能伴随自己一生。每年春季开学,残雪初融、乍暖犹寒的时候,放学后,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不走人们常规走出来的山路,而是特别喜欢在雪野里穿行,走那种穷岭荒坡,即所谓的“抄近道”。在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前,雪野还是我们嬉闹的乐园。倘若能够遇到可爱的冰凌花在残冬里顶着冰碴生长出来,迎接我们这群天真快乐的孩子,这也满足了我们对北国春天美好的向往。
⑤山中的雪深浅不一,阳面的山里,雪融化得快一些,走这样的“近道”,一走一呲溜;走那种半阴半阳的地方,相对来说不容易摔倒,也会更容易遇到冰凌花。我们在雪野里深一脚浅一脚走着,那些雪就从脚踝处顺着棉鞋帮往鞋窠里灌,冰凉凉地刺激着我们的脚丫,几乎每天回到家,我们都要将鞋子放在火炉旁烘烤,不然湿漉漉的第二天就没得穿。因为年龄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数落我们。
⑥每天放学,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努力寻找冰凌花,然后采摘几把带回家。采摘冰凌花,就要采摘那些待开未开的圆圆的花骨朵。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每一次我都蹑手蹑脚地,生怕吓着娇嫩的它们。那时候我不懂大自然是怎样恩赐它们,让它们在这样的季节里给东北大地装点着美丽,不畏严寒绽放着异彩,成为早春里的一道胜景。
⑦我采摘到冰凌花,就把它们放进书包里,到家后立即将它们插在空酒瓶或者罐头瓶里,再在瓶中灌入三分之二容积的井水。一夜之后,那些含苞待放褐色紧实的小花蕾就会绽放出花朵。家中只要有摆放的地方,就会有这些采摘来的冰凌花,那股清新的气息和淡淡的芳香就会弥漫整个屋子。
⑧冰凌花生长的环境,有的地方,人们一辈子都未曾去过。它却能从北方春雪覆盖的一片片枯叶衰草当中,在坚硬的冻土之上,甚至会带着冰碴执着地傲然生长出来,独自绽放,不屈不挠,就连残冰积雪都被它们不畏春寒的精神一点点击退,我认为它是花中的伟丈夫。
⑨如今,我在江南,故乡的山里,那些即将生长出来的冰凌花对我而言遥不可及,只好用心来感受那一簇一簇的冰凌花的开放。我似乎看到了童年求学时途经的山坡处有灿灿的冰凌花绽开了……
15.简要概括作者对冰凌花有哪些特殊情结。(3分)
1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2分)
有一些花骨朵微微张开笑脸,露出了一点点蛋黄色,娇羞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怯生生的,令人爱怜。
17.请理解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灿灿”的含义。(4分)
18.花木有情,岁月生香。在你的记忆里也会有一朵花灿灿地绽开:课文里顽强美好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或是校园里你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倾听过你少年心事的紫丁香……请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记忆中的这朵花描写出来,不少于30字。(3分)
(四)现代文阅读Ⅱ(14分)
绽放的梨花
李 汀
①春风拂面,梨花仿佛一夜间绽开,满村弥漫着淡淡的梨花香。梨花摇曳处,几位老人在梨花丛里给花授粉,一手拿细竹签,一手拿花粉瓶。阳光下蜜蜂舞动,梨花颤动,好一派生机盎然。
②我问:“老人家,辛苦吗?”老人从花丛里探出头笑呵呵地说:“授粉是轻松活儿,你没见老陈干的大家伙呢。”
③“老陈是谁?干啥大家伙呢?”老人几步从梨花丛里跨出来,头发上还飘着两三瓣梨花:“走,去看嘛。”来到一处老院子墙壁边,老人指着站在墙壁钢管架上正在忙碌的另一位老人说:“这就是老陈,搞水泥画的,干的大家伙呢!”
④只见钢管架子上的老人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在墙上比划。我担心地问:“您好大年纪了?注意安全哦。”老人头也不回地说:“八十了,干习惯了,安全着呢。”
⑤“八十了,还干这个呀?”我还是有些担心。老人直起腰,回转身子,笑眯眯地说:“八十咋了?这我都干四十年了。”
⑥只见老陈先是在墙面上用铅笔勾勒出一棵树,又在树下添上几间茅草屋。我问:“这是画什么呢?”老人依然笑眯眯地说:“画迎客松呢。这家主人的儿子选好日子要结婚了,送点什么呢?就想着还是送他水泥画。迎客是迎,迎新娘子也是迎,祝福婚姻像迎客松一样长青不老。”
⑦说话间,只见老陈把草图改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可以看见迎客松的雏形了。他手上没停,嘴里念叨着:“涂在墙上的东西,不敢马虎,要精益求精呢。”我夸奖道:“已经很好了。”老陈说:“这手上的功夫,自己心里清楚,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⑧眼看草图已经打好,老陈把混合好的水泥砂浆,沿着墙上草图的线条开始一层层往上堆砌。树根处用抹刀一边涂抹,一边用刀尖抹出细致的根部纹路来。在涂抹松树树叶时,为了防止水泥脱落,老陈又在墙上钉上钉子,将堆砌好的块状水泥,用小抹刀一点点雕刻出茂盛的枝叶形状。抹刀在一堵墙上来回舞动,叮当作响。刀到,知深浅;刀到,景致出。水泥砂浆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一会儿变出满枝活灵活现的树叶,一会儿变成栩栩如生的蜿蜒树根。仿佛那水泥砂浆就是一砚浓墨,老陈是在用这浓墨泼绘。一会儿,一棵松树的古老坚韧气息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面墙上。
⑨我惊讶地问:“这水泥砂浆是特殊材料吗?这么听话。”老陈衣服手上脸上沾着点点砂浆,笑着说:“啥子特殊材料?只是说水泥标号要高,沙子要用细沙。然后按比例混合好,就行了。”
⑩老陈一边干,一边语气自豪地跟我介绍:“我们村有三件老物件。第一件就是这老水泥画,家家户户墙上都有,有的是松鹤延年,有的是福禄寿喜,有的是柿柿如意,不重样。我爱上这水泥画也是偶然机会。大概四十年前,我所在的厂子获得省先进称号,厂长让我在大门上写上‘省先进企业’。为了留得久一些,我就想到做成水泥字。做成后,我就想,水泥能写字,那也能作画。从此,我就自己琢磨研究,爱上这水泥画了。这老手艺,村里几个年轻人也喜欢,跟我学上了呢。”
“第二件是啥?”我急于知道。老陈从钢管架上下来说:“别急嘛。这画正好需要时间沉淀。走,带你在村子里转一圈。”
村子四百多户人家,全是清一色的老房子。白色工字脊,白墙壁,红门窗,褐色线条勾勒……我有些惊讶:“村子里全是老房子?”
老陈笑答:“识货。这就是我们村的第二件老物件了。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川北民居,凭着这,我们这儿的古村落名声在外呢。”
一处房子周围果树环绕,梨花李花正开,房顶爬满爬山虎。老陈有些自豪地说:“这房子就是我家的,冬暖夏凉。”他拿来木板凳,让我坐在几棵老梨树下。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我笑着说:“这第三件嘛,我猜是这老梨树了。”老陈不急不慢,点头应道:“这老梨树上百年了,村里这种上百年的梨树有两百多棵。除了卖梨子,还有不少人来我们这赏花品梨。这老梨树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老物件呢。”
坐在这绿树掩映、梨花绽放的老房子边,我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进村的情景。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有改动)
19.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结合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我”与老陈交往时的感情变化。(2分)
→担心→ →赞叹
21.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从句式特点角度)
(2)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老陈这个人物形象。(3分)
23.文章以“绽放的梨花”为题,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含义。(2分)
三、写作(50分)
24.在学校开展的“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这就是美丽的中国,是生我养我的热土;这就是可爱的中国,是我们扬帆奋进的好地方。广袤的祖国大地,到处都有“好地方”——远方的山河,身边的巷陌,还有自己心灵的“小天地”……在这样的好地方,我们可以读书学习,锻炼身体;可以感悟自然,追逐梦想……
请以“这是________的好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标题,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