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列车行·成长迹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 《父亲的病》
《阿长与〈山海经〉》 《琐记》
《二十四孝图》 《藤野先生》
《五猖会》 《范爱农》
《无常》 《后记》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阿长
无常
寿镜吾
父亲
衍太太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这些故人在车厢中各是怎样的神态、动作,给人以什么感觉呢?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精读相关篇章文段,用画笔画下你认为的故人形象。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她生得黄胖而矮”
“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关注书名
《朝花夕拾》
作者在拟写书名时赋予了它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朝花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夕拾
早晨盛开的花朵
在傍晚时分采拾
晚年时期追忆往昔、感悟人生
旧事重提
浏览《小引》
你能在《小引》中找到哪些蛛丝马迹印证书名呢?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记录回忆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怀念过往
小引
朝花寻影踪,车厢遇故人
创作缘由
写作背景
了解文本主题
深入文本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请同学们思考当初厌烦长妈妈逼我吃福橘、说吉祥话的鲁迅和文末发出“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鲁迅是同一个人吗?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不同的鲁迅
童年时期的鲁迅,因为年纪小,无法理解长妈妈行为,只觉得她厌烦。
写作时的鲁迅,此时的鲁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阿长的行为有了不同的理解,看到了当时自己厌烦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长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底层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祝愿。
成熟的文学家
单纯的孩子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童年时期,因为长妈妈喜欢跟母亲打小报告、不许我做许多事而厌恶她。
成年时期,懂得了长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因此对她的感情变成了感激、怀念。
不同的时期
相同的鲁迅
夕拾辨人情,双镜透心影
双重视角
纯真美好
深刻批判
双重视角
人物变得更全面、立体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小组合作,结合你对整本书的阅读和鲁迅的情感变化,会给列车设计哪些站点,又会赋予这些站点怎样的颜色标志呢?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百草园站:翠绿色——三味书屋站:淡墨色——鉴略站:灰蓝色——别父站:灰色——恩师站:淡蓝色。
百草园站
三味书屋站
鉴略站
别父站
恩师站
童年的美好与怀念
知识的庄重、对封建教育的无奈
对封建教育的无奈
师生间纯净而深厚的情谊
对社会的冷漠与无能有了深刻的认识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在三味书屋站后还可以加一个《山海经》站,颜色是暖黄色的,因为阿长虽粗俗但心地善良,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的举动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关怀。暖橙色象征着这份温情,也体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朴素情感的珍视与感激。
最后还应该加一个暗紫色的别友站,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挣扎,暗紫色代表着哀伤与沉思,也映射出鲁迅知识分子的同情。
别友站
《山海经》站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根据对站点名称和站牌颜色的设计,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背景材料,你看到了鲁迅怎样的成长轨迹?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其作品深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直接枪毙部分学生,造成了三一八惨案。这一事件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坚定了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和唤醒“沉睡无知”的人们的决心。
充满童真和温情的少年
具有深刻社会批判精神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天真无邪、涉世未深、顽皮的孩子
关注社会不公和底层劳动人民的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站点映成长,色彩述心程
纯真、
稚嫩的孩童
关注社会、
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百草园站
《山海经》站
三味书屋站
鉴略站
别父站
别友站
……
课后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借助资料,透过阅读中发现的人物状态及鲁迅的成长变化,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2.了解社会变迁和双重视角的运用后,再次深入阅读《朝花夕拾》,尝试读出每一篇文章的深意。
方法总结
浏览目录
了解整书框架
浏览小引
了解创作意图
精读篇章
了解写作手法
感悟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