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蜜蜂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在花丛中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大家有没有想过,蜜蜂每次采集完花蜜,是怎么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
我会读
阻力
大概
gài
zǔ
包括
kuò
准确无误
wù
推测
cè
沿途
逆风
nì
tú
陌生
mò
超常
chāo
检查
jiǎnchá
书写指导
蜜
蜂
辨
跨
括
检
查
确
误
mì
fēng
biàn
zǔ
kuà
kuò
jiǎn
chá
què
wù
途
陌
tú
mò
阻
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
蜜
查
mì
chá
易错点:下部 “宓”,不要把 “必” 写成 “心”。
组词:甜蜜、蜂蜜、蜜饯。
造句:妈妈做的蛋糕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易错点:上部 “木” 作部首时,末笔捺要变成点 。
组词:检查、查询、调查。造句:老师每天都会检查我们的作业,确保我们掌握了知识。
重点指导
左右结构
易错点:与 “辩”“辫” 易混淆。
组词:辨别、分辨、辨认。
造句: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能盲目跟从。
易错点:右边 “夆”,不要少写一横。
组词:蜂王、马蜂、蜂拥。
造句:春天到了,蜜蜂忙着采集花蜜。
蜂
辨
fēng
biàn
重点指导
半包围结构
易错点:“余” 末笔捺要伸展托住 “辶”。
组词:路途、前途、用途。
造句:只要努力奋斗,我们就会拥有光明的前途。
途
tú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
看视屏,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
初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述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
精读课文
法布尔开展蜜蜂实验的起因是什么?
出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他不盲目相信 “听说” 的内容,为了验证蜜蜂是否真的具备这种能力,决定开展实验。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精读课文
法布尔为了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他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左右的蜜蜂
接着,把蜜蜂放进纸袋,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在蜜蜂背上做了白色记号。
精读课文
实验过程中,法布尔有哪些观察?
法布尔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并且有些蜜蜂被闷了好久后向四面飞散。
观察 思考 体现了什么
把你找到的法布尔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填在表格里。
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法布尔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刮起了狂风
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法布尔做试验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精读课文
实验最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二十只蜜蜂中,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精读课文
从实验结果中,法布尔得出了什么结论?
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它们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法布尔无法解释的本能。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些词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精读课文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从法布尔的蜜蜂实验中,能看出他具备哪些科学品质?
精读课文
法布尔不轻信 “听说” 的内容,体现了他不盲从、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过程中,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做记号以便区分、选择较远的距离放飞让实验更具说服力,这些精心的安排,展现了他严谨的科学作风。
法布尔不轻信 “听说” 的内容,体现了他不盲从、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结论: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检查蜂窝,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小结
蜜蜂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