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贵州省印江县第一中学 杨通讴
议论文“七步微写”训练例谈
让写作技术化,
让技术艺术化
第三讲
让备课更有效
三、主体(本论)“四式”
主体段又叫本论段,议论文一般有这样意义相对独立完整的2--3个自然段落,即2-3个分论段。分论段在篇幅上一般在300字左右。
通常一个段落就是论证的一个角度或层次,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自己观点的逻辑理据,也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事实依凭。(段数、自述都是指“一般”情况)
即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平行的分论点或层次去对观点进行阐述,或说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要界限清楚,不交叉,不重叠,不包容。当然,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平事理。
即几个分论点之间的意义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的。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所以分论点之间顺序谨严,不能互换。
并列结构(横式)
递进结构(纵式)
从分论点之间的内部关系看
从主体的外部结构看
只有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呈正反对比关系、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有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呈并列或递进关系。
二分式
三分式
三分式图例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透过“光阴急迫”后我们看到的是强调读“万卷书”的至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除去独立思考外,我们看到的是丢下“万卷书”去行“万里路”的决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陆游则直截了当呼吁行“万里路”的重要。
古圣先贤尚如此悖反,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这“万卷书”和“万里路”?
“万卷书”和“万里路”
杨通讴
正反二分式
示例一
先且看今人对“万卷书”之灼热,之奇葩吧。生命尚玉蕴于母亲的肚腹中即要早施胎教;垂髫之时革尽玩乐,即要背着沉重的书包;至于中学更是要日以继夜地亡命于题海书山。如此之后,犹嫌不足,还要“艺多不压身”,让孩子于哭声中、泪光里被迫学琴、练声、作画、学舞。以致凝练出了“虎妈”蔡美儿的约法N章的苦逼教育,“狼爸”萧百佑“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棍棒教育,深入母腹的赶早教育,“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拼命教育,学而优则仕、则美女、则华屋、则豪车的诱惑教育。
正反二分式
示例一
孩子们在“万卷书”下目不暇窥园,脚不暇触地,生活得譬如孙悟空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下一样,硬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苦不堪言。且看,教室里眼镜云集波光闪闪,本该生龙活虎的世界里万马齐喑,了无生气就大略可知了。外加上老师、家长明里暗里地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一钵一钵的“鸡汤”灌得孩子们是云里雾里的,偏离了价值的正确方向。凡此种种,哪里像是在培养“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大才啊!媒体爆料陕西洋县一望子成龙的母亲为逼儿读书竟活活打死了7
正反二分式
示例一
岁的儿子;河南郑州一女孩高考失败,急得情绪一落千丈,去雨中裸奔……不难怪形形色色的“万卷书”之下,有小小年纪仅断指绝琴的,有割喉禁歌者,有厌读跳楼者,有畏学饮鸩者……简直就是教育的走火入魔!
莘莘学子如此日夜浸淫于“万卷书”里,说来该是经纶满腹,雄才大略了吧。怪哉!近些年来国人却在不断地诟病:“高分低能”, “百无一用”。连见多识广的两弹元勋”钱学森都在病榻上都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疑惑之问。
如此说来,当今这“万卷书”的罪恶竟是怎一个“读”字了得?
正反二分式
示例一
当此之时,高铭远逆国人之潮流,竟不管不顾地在大家的争议声中带着13岁的儿子将“万卷书”束之高阁,从家乡出发去完成走遍中国之旅去了,可谓是对当前苦读“万卷书”发出的当头棒喝!他后来作客央视还逸兴未尽:“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我要走得更远。”似乎于行“万里路”中真取得了若许教育的真经,无间地印证了“闭门求学,其学无用”的道理似的。
那么,这行“万里路” 仅成了教育的圭臬?或也未然。
正反二分式
示例一
还是清人钱泳说得辩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可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需要有机结合,既不可像时人一样苦逼地、奇葩地读,当然也不敢恭维高氏离校一年干脆废弃书卷式的教育。读万卷书,是学识的积累,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储备,不可不重。梁实秋曾言“吾人行路岂止万里,所愧的是‘书有未曾经我读’耳”,指出读其实很重要;“行万里路”,旨在改革教育模式,积累实践经验,检验“万卷书”,学以致用,当然也重要。
如此看来,还是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才能化知识为力量,才能变知识为财富!
示例一
正反二分式
文章开篇引名言设置疑问伏笔,貌似脱离材料,破常规;接着例举时人偏颇死读,似贬;再推出高氏大胆革新,似褒。两相对照,形成强烈的对比。既扣合材料又有很强的气势。文章结尾辩证分析“读和行”,答疑。文章抑扬造势,技法别致。
分析
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祝贺你们,顺利地跨入了高中的门槛,开启了全新的学习模式。
作为你们的大哥哥,我希望我的高中生活感悟能给你带来帮助,为你们“画好自己的像”助上一臂之力。
那么,一个高中生,怎样才能给自己画好像呢?以我的感悟看来,关键在养成“三个看得见”。
借你慧眼,玉汝于成
杨通讴
并列三分式
示例二
并列三分式
示例二
一是看得见自己的不足。一个人如果看不见自己的不足,就会虚妄狂傲,高估自己,错判态势。想当年,我是××初中的状元,甫进高中,目空一切,自以为学习也就那么回事,以我的基础,我的聪明,我怕谁?以致我常有窃笑的理由:同学在题海里苦行僧似的泅渡,我窃笑:西西弗多一样的劳动有意义吗?学习嘛,重要的
是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同学在质疑问难,我窃笑:这些基础都不会,还敢问鼎学霸?老师上课我窃笑:学生能学懂的还要讲么……半期考试的结果不说你也该知道了吧。
并列三分式
示例二
如今想来,这正是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不能正确审视“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的表现,难怪老子要说“自知者明”。眼光只会向外,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能不失败?
二是看得见他人的长处。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见他人的缺点,不见他人的优点。其实人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嘛。那些只见他人瑕疵,不见长处的人,不过是浅薄无知。
并列三分式
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人。比如刘邦,他自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而功败垂成的项羽,《汉书》则说他“自矜功
示例二
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可见其炫耀自矜,看不见他人长处,不善学前人优点,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联系自身,当年之所以沦为差生,走了弯路,还不是看不见他人重基础,勤习练,善质疑的长处吗?
并列三分式
三是看得见前面的曙光。成长路上,自然有不少曲折坎坷,繁重的学习负担,残酷的成绩排名,维特式的青春烦恼,家长望子成龙的热望,老师恨铁不钢的眼光,社会热衷功名的习惯……哪个不是压垮我们意志的那根稻草?如果没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奋的意志,肯定会倒在成功的前夜。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年里,务必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从失败里总结经验教训,变失败为成功的基石,眼底始终有胜利的曙光。
示例二
并列三分式
有了“三个看得见”,就有了严于律己,谦虚谨慎;以人为镜,取长补短;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这样自然可以画好自己。
祝你们成长进步!
学兄:×××
×年×月×日
——摘自《教学考试》2020年第6期
示例二
三分递进式
李万君以超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成为“高铁焊接大师”,取得21项国家专利,完成技术攻关100多项,被称为“工人院士”。这个“焊接奇人”平凡中的非凡正是来自于他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攻关……焊枪变得出神入化,这正来自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来自于他“每个焊件都不能有瑕疵,每个焊件都是艺术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杨通讴
示例三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就没有人们生活的舒适便捷。假如人类只会满足于现实,没有无止境的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会是多么的糟糕。人类从树杈巢居到栖身山洞,到地面建造粗糙的草屋,到结构简陋的木房,到我们今天的楼宇摩天,画栋雕梁,夏凉冬暖的舒适精品豪宅,每一步都是人类自身精益求精的结果;从地上本没有路到隐没于林莽间的羊肠小道,到战国时期各国纷杂的“五涂”,到秦开五尺道,再到今天上天入地穿云钻雾的公路、铁路、航空线,哪一样不是人类精益求精的汗水结晶?
从万户的飞天梦到国外的飞艇到莱特兄弟的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器,到今天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也都是人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所以,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也都是人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所以,各行各业无不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把好的做得更好更精,才会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才会进一步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继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精益求精是一个国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和挑战。只有善于把点点滴滴的精益求精精神汇集成滚滔的民族灵魂,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民族卓然傲立、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从企业界看,“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什么使然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从一种商品看,一块瑞士手表价值千万,在世界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是为什么?是一个小小表壳里,细如毫发的精工零件,是一个表匠一年只制造一块的精益求精精神,从而使瑞士表获得了百年不衰的盛誉。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缺乏精益求精的坚守精神,多的是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欺诈品质,那这个国家民族的成长之路必然是一条断头路。因此,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只是个口号,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品质和竞争力,它是流淌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血液里的氧。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精益求精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精益求精是从细节中追求完美,科学表明,复杂的物质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有非常复杂的细节和内容,任何事物间都有其复杂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人类精益求精的追求过程永无止境,于每个生命都有精彩的情节等着你去演绎,物质世界给人类留下了精益求精的辽远空间。事物的细节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精益求精就具有丰富的内涵。
朱熹集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更说精益求精是社会的一种潮流。精益求精,强调的是不尽的探索问题,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致无穷。
这是一篇逻辑严密的议论文。
紧扣材料,观点鲜明。文章引材料展开分析,突出并顺势提出了精益求精的观点,简洁明快。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文章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从精益求精是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条件,到是国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到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分析
从“人们生活”到“国家地位”到“事物发展”,从具象到抽象,条分缕析,层层递进,论证了“精益求精”的重要性。顺序井然,逻辑周密。
首尾连贯,观点升华。结尾一语道破“精益求精”的精神实质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富于哲理。
分析
示例四
近年来,在政策和资本的驱动下,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乡村复兴的热潮。美丽乡村应运而生,给日益荒凉的广大农村注入了生命活力,使乡村由寒极变为热土。但随之而来出现的“千村一面”、“涂脂抹粉”缺乏文化气质等现象,又让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价值大打折扣。看来让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同时还要重视文化内涵的滋养。
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杨通讴
三分递进式
三分递进式
美丽乡村的文化譬如一颗参天大树。
闲适淡泊,自然本真的田园文化自然是美丽乡村这棵大树的发达根系。田园文化广袤博大,即可载育起于蓬蒿之中的浪漫李白,也接纳闲逸旷达的王维、林逋,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赋予了林泉田野丰富而深厚的精神文化。到今天,许多都市人已开始厌倦工具化、脸谱化的城市生活,选择回返农村,他们“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诠释了田园文化的宽厚宏阔。田园文化的隐逸恬淡,是疲惫的现代人个性解放,本性回归的必然归宿。
示例四
三分递进式
示例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些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营造出的淡泊宁静,幽远清新是那样的让人魂牵梦绕,还不断的在都市人脑海中萦回,勾勒出现代人对田园的全部想象。
田园文化这磅礴的根脉让美丽乡村在生活的厚土深泉中吸吮着丰富营养。
三分递进式
和谐朴厚,温婉热情的民俗文化则是美丽乡村这棵大树的繁密枝叶。逢时过节,唢呐声声、鞭炮阵阵,在纸钱香烛飘散的影影绰绰中,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其乐融融。烹羊宰鸭,推杯把盏,共语桑麻,肴核既尽,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样的乡村谁不想回去?这样的乡情谁没有归宿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这首诗在美丽乡景之外也伴有浓浓的节日氛围。
示例四
清明节万千游子回乡祭祖扫墓,缅怀祖先的同时还能回味故乡山水人文的原汁原味——这样一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届时,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通过这些中华传统节日唤醒你蛰伏的血脉乡情。我们的美丽乡村就需要如此枝繁叶茂的传统节日
三分递进式
来荫庇。如果说生态之美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么乡党乡人、乡情乡俗、乡土乡风这些文化之美就是美丽乡村的里子,里子做好了,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路子就走活了。面子、里子都做好了,美丽乡村这棵大树就会更加根系发达、干茎茁壮、枝繁叶茂、果硕花香。
——摘自《创新作文.高考版》2018年第7期
示例四
以树喻美丽乡村文化,分论段为两个部分,一论田园文化是这棵大树的发达根系,二是民俗文化是这棵大树的繁密枝叶,两个部分之间先有根系,后有枝叶,不宜任意颠倒。即为纵向式的递进结构。
分析
从分论点之间的内部关系看
即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并列中夹有递进,或递进中夹有并列。如:
混合结构(例略)
递进的分论点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分论点又分解出两个以上成并列关系的论证支。
壹
贰
并列的分论点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分论点中又分解出两个以上成递进关系的论证支;
贵州省印江县第一中学 杨通讴
议论文“七步微写”训练例谈
谢谢聆听!
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