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4.2《隔空吸铁》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4.2《隔空吸铁》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6 17:04:5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隔空吸铁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隔空吸铁》是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学生已掌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特性的基础上,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磁铁“隔空吸铁”这一神奇特性。学生将通过观察磁铁隔着不同材料、不同距离对铁制品的吸引现象,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理解磁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跨越空间发挥作用。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磁铁特性的认识,还能为后续学习磁现象、磁场等更为抽象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奇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经过前一课对磁铁基本特性的学习,对磁铁相关知识充满兴趣,且在生活中可能对磁铁的“隔空吸铁”现象有过一些模糊的感知,但并未深入探究其中的原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但在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致程度、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尚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磁铁能隔着一定距离(如通过格子纸测量)或某些材料(如纸张、玻璃)对铁制品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能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猜想(如“曲别针悬空可能与磁铁有关”),并用证据验证假设,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探究实践:能设计实验对比磁铁隔着不同厚度/材质物体时的吸铁效果,并规范记录数据;通过制作“磁铁指挥小猴上山”等趣味玩具,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提升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 态度责任:激发对磁铁特性的持续探究兴趣,培养基于实验证据的实证精神。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铁“隔空吸铁”的特性,了解磁场的存在;掌握探究磁铁“隔空吸铁”特性的实验方法,学会控制实验变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磁场这一抽象概念、明白磁力跨越空间作用的原理;在实验中准确控制变量,分析实验结果,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序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合作效率,学会从实验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隔空吸铁的秘密能够通过实验知道磁铁能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能基本能不能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能基本能不能小猴上山能按步骤制作,并用磁铁指挥小猴上山。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小魔术》)这个小魔术是不是很神奇?手里的硬币是怎么到魔法棒上的呢? (播放视频《磁铁吸回形针》)如果磁铁不和曲别针接触,还能吸上曲别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活动意图说明: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激发探究欲望。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出示图片) 这个曲别针小鱼为什么能悬在瓶子里? 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小金鱼悬浮实验》。 三、分析瓶子里的情况 瓶盖里有磁铁、小鱼身上有铁质曲别针。小鱼用细绳固定在瓶底上 三、小鱼悬浮过程 小鱼因为重力落在瓶底,倒立瓶子时,因为重力和磁铁的吸引,小鱼往瓶盖方向移动 当瓶盖上有磁铁时,小鱼悬浮就是因为磁铁的吸引学生活动2 学生讨论并分享 生:我猜想瓶盖里面有磁铁,曲别针含铁。 生:可是曲别针没有接触到磁铁呀!。 生:难道磁铁隔空也能吸引铁 生:我们用磁铁一点点靠近曲别针试试。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有意思的小魔术引发问题,并逐步聚焦到磁铁隔着多远能吸铁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猜想环节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环节三:探究与结论教师活动3 一、材料超市 条形磁铁、曲别针、格子纸、玻璃片、塑料板、棉布 二、让磁铁慢慢靠近曲别针,观察发生的现象。 图片一 将磁铁放在格子纸上,让磁铁慢慢接近,并记住磁铁开始吸引曲别针的位置。 二、观察磁铁隔着纸、玻璃能否吸引曲别针。 图片二 在磁铁和曲别针之间放上纸或玻璃,慢慢靠近曲别针,观察现象。 播放视频《隔空吸铁实验》 三、说一说我们发现了磁铁的什么本领。 学生根据现象讨论回答 四、小贴士 因为每个小组用的磁铁不一样,所以磁铁开始吸引曲别针的距离也不一样。 播放视频 五、教师总结 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学生活动3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回答 生:这块磁铁隔着两个格子就能吸引曲别针。 生:磁铁隔着纸、玻璃都能吸引曲别针。 生:……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以格子纸作为工具进行探究活动,初步得出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的结论;再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促使结论更加丰富和完整。环节四: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4 一、解释曲别针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 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三、我们一起评价吧 学生活动4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 生: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所以把曲别针小鱼吸起来了。 生:小鱼的尾巴被棉线拴着,既吸不上去也掉不下来,它就悬在空中了。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实验,运用实验结论解释小鱼悬空的原因,运用新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环节五:应用与迁移:小猴上山教师活动5 一、材料超市 磁铁、曲别针、纸、笔 二、小猴上山 实验步骤 ①在卡纸上画出一座山。 ②取出准备好的小猴卡片。 ③把曲别针别到小猴卡片上。 ④用磁铁来指挥小猴上山吧! 二、小贴士 听话的回形针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5 学生根据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完成小猴上山的制作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制作小猴上山玩具,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在玩中学科学,也为下一课的磁铁游戏做准备。环节六:阅读与新知:磁石制敌教师活动6 观看《磁石制敌》故事,说说你的收获 小结:磁石可以吸引铁甲,不能吸引皮甲。学生活动6 阅读故事,说出自己的收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阅读《磁石制敌》,了解历史上磁石制敌的故事,引入科技史素材,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本质。
7.板书设计 隔空吸铁 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磁铁隔着某些材料也能吸引铁。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判断题 1、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 2、曲别针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是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 3、《磁石制敌》的西晋胜利的原因是将军马隆把大量磁石放在战场上,吸引住敌军的铁甲。( ) 4、小猴上山的实验中可以使用任何材质的曲别针。( ) 二、选择题 1、下列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是( )。 A.毛巾 B.大头针 C.海绵 2下列物品中,磁铁可以吸住的是( ) A. B. C.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小猴上山游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神奇的磁铁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二、学习内容 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 ⑤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3.2电磁相互作用 ③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④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三、学业要求 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能举例说明磁铁具有磁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比较磁铁对不同物质的吸引作用。 在体验活动和动手操作中,能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具有对推力、拉力、磁力等现象的直觉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神奇的磁铁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奇的磁铁》的主题提出,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需求,旨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磁铁现象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教材以“认识磁铁特性—发现应用价值”为线索,引导学生从玩磁铁游戏、观察吸附现象入手,逐步发现磁铁能吸铁、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等核心概念,既呼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物质科学领域的观察与描述要求,又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分类、验证、推理等科学思维。主题设计巧妙衔接学生熟悉的文具、玩具等生活场景,如磁扣书包、磁性拼图等,使抽象的科学原理具象化,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磁铁“看不见的力”,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育理念。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磁铁能吸什么”“隔空吸铁”“磁铁游戏”三个课时构成,遵循“现象观察—特性探究—实践应用”的科学逻辑。首先,通过“磁铁能吸什么”基于“小猫钓鱼”问题情境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提出猜想,通过实验获得科学事实,并在身边寻找更多证据,发现磁铁最基本的吸引铁和镍的性质;其次,“隔空吸铁”借助一个魔术情境,探秘曲别针小鱼悬浮在瓶子里的秘密,通过两次实践获得磁铁隔着一定距离也能吸铁的事实;最后,“磁铁游戏”旨在“玩”磁铁的过程中体验磁铁的基本特性,通过动手制作磁铁玩具或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磁铁作用的理解。三部分层层递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再延伸到创造性应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具象—抽象—迁移”的认知规律,又贯穿“观察—假设—验证—拓展”的科学探究路径,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主题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对磁铁相关知识充满兴趣,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磁铁玩具,对磁铁的基本特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而,学生的认知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理解和运用磁铁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困难。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铜、铁、铝、镍等是常见的金属材料,磁铁可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探究实践: (1)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2)具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3)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4)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问题与猜想 展示“小猫钓鱼”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引。 设计意图:通过小猫钓鱼的情境引发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与记录。猜想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2 名称:探究与结论 用磁铁接近各种材料,看看它们能否被磁铁吸引,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试一试”栏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不是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磁铁能吸引铁和镍。
任务3 名称:反思与评价 通过实验反思自己对磁铁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前后认识的转变,尤其是磁铁能吸金属错误概念的转变,帮助学生纠正对磁铁的认识,这是重视学生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现学习前后的变化的环节。
任务4 名称:应用与迁移 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见过的磁铁以及磁铁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建构,了解磁铁的各种形状,增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等材料的运用,体会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5 名称:阅读与新知:磁石 阅读《磁石》,拓展认识磁铁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磁石,拓展认识磁铁的历史,感受知识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问题与猜想 猜想曲别针小鱼为什么能悬在瓶子里,引发学生探究磁铁隔着多远能吸铁。 设计意图:通过有意思的小魔术引发问题,并逐步聚焦到磁铁隔着多远能吸铁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猜想环节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任务7 名称:探究与结论 完成磁铁慢慢靠近曲别针的实验,验证磁铁隔着多远吸引铁。 设计意图:通过以格子纸作为工具进行探究活动,初步得出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的结论;再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促使结论更加丰富和完整。
任务8 名称:反思与评价 讨论分享自己探究的曲别针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中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运用实验结论解释小鱼悬空的原因,运用新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任务9 名称:应用与迁移:小猴上山 制作小猴上山的游戏道具。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小猴上山玩具,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思,在玩中学科学,也为下一课的磁铁游戏做准备。
任务10 名称:阅读与新知:磁石制敌 阅读《磁石制敌》。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磁石制敌》,了解历史上磁石制敌的故事,引入科技史素材,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本质。
第3课时 任务11 名称:问题与猜想 设计磁铁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磁铁游戏产生浓厚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任务12 名称:探究与结论 与学生一起玩有趣的磁铁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有趣的磁铁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磁铁吸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任务13 名称:反思与评价 反思自己完成了哪些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游戏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和科学原理,使知识不断内化。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完成简单的任务。
任务14 名称:应用与迁移:磁铁魔术 完成磁铁魔术。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磁铁特点设计磁铁魔术,在磁铁魔术的操作会有些困难,可以组织足球比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任务15 名称:阅读与新知:磁铁的存放 了解磁铁的存放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磁铁存放,了解磁铁的存放方法和注意事项。
任务16 名称:单元要点 绘制思维导图,归纳磁铁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磁铁的特征,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有逻辑,也促使学生更加有条理地去思考。
任务17 名称:实践与检测 完成63页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磁铁能吸什么 1.知道铜、铁、铝、镍等是常见的金属材料,磁铁可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列举生活中有不同形状的磁铁,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用途。 3.能利用感官观察并比较磁铁接近不同材料的情况,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比较与分析、概括出磁铁可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 吸引作用。 第2课时:隔空吸铁 1.知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2.能够根据曲别针小鱼悬在瓶子里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 3.能借助简单工具——格子纸,发现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对曲别针产生吸引作用。 第3课时:磁铁游戏 1.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2.会根据磁铁的特点,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设计不同的磁铁游戏。 3.能利用磁铁的特点与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制作磁铁小玩具。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磁铁能吸什么 科学观念:知道铜、铁、铝、镍等是常见的金属材料,磁铁可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对比不同材料的磁铁吸附现象,发展分类与归纳能力,形成“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规律性结论 。 探究实践:在探究活动中, 能利用感官观察并比较磁铁接近不同材料的情况,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比较与分析、概括出磁铁可以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态度责任:对磁铁实验产生兴趣,感悟做实验是认识磁铁性质的好方法。第2课时:隔空吸铁 科学观念:知道磁铁能隔着一定距离(如通过格子纸测量)或某些材料(如纸张、玻璃)对铁制品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能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猜想(如“曲别针悬空可能与磁铁有关”),并用证据验证假设,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探究实践:能设计实验对比磁铁隔着不同厚度/材质物体时的吸铁效果,并规范记录数据;通过制作“磁铁指挥小猴上山”等趣味玩具,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提升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 态度责任:激发对磁铁特性的持续探究兴趣,培养基于实验证据的实证精神。 第3课时:磁铁游戏 科学观念: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思维:会根据磁铁的特点,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设计不同的磁铁游戏。 探究实践: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态度责任: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游戏的乐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磁铁能吸什么 一、判断题 1、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磁铁能吸引铁和镍。 ( ) 3、铁、铜、铝、镍等都是金属。金属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 4、只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就是铁。( ) 二、选择题 1、我们见过的磁铁有( ) A、一次性塑料饭盒。 B、条形磁铁。 C、铁皮文具盒。 2、下面物品上没有磁铁的是( ) A、气球。 B、门吸。 C、冰箱贴。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第二课:隔空吸铁 一、判断题 1、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 2、曲别针小鱼能够悬在瓶子里的原因是磁铁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铁。( ) 3、《磁石制敌》的西晋胜利的原因是将军马隆把大量磁石放在战场上,吸引住敌军的铁甲。( ) 4、小猴上山的实验中可以使用任何材质的曲别针。( ) 二、选择题 1、下列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是( )。 A.毛巾 B.大头针 C.海绵 2下列物品中,磁铁可以吸住的是( ) A. B. C.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A 第三课时:磁铁游戏 一、判断题 1、磁铁能吸起大头针。( ) 2、要有序、文明地进行游戏。( ) 3、利用“磁铁”可以帮“小青蛙”从玻璃杯中逃出来。( ) 4、不让磁铁接触小青蛙,就不能让小青蛙跳舞( ) 二、选择题 1、磁铁隔着玻璃( )吸起玻璃杯内的铁钉。 A.不能 B.能 C.不知道 2、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吸引( ) A.铁、镍块 B.橡皮、铅笔 C.毛巾、手套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二、选择题 1、B 2、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