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七步微写”第四讲

文档属性

名称 议论文“七步微写”第四讲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15: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贵州省印江县第一中学 杨通讴
议论文“七步微写”训练例谈
让写作技术化,
让技术艺术化
第四讲
让备课更有效
一、分论段构“五句”
分论句
阐释

材料

分析句
总结






  分论段的结构确定,一般是先根据中心论点分解或提炼出分论点;然后对分论点作阐释;再列举证明理据;再对所列举理据细加分析,以证明分论点的正确性;最后紧扣观点,对本分论的论证作总体概括,突出分论点的正确性。
  当然,熟练以后,这五种句构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生出诸多变式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都得围绕着:观点、理据、分析进行。这样,分论段的“五句间”,才会有观点、有阐释、有理据、有论证、有结尾,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宛如“一事一议”的“短论”。
一、分论段构“五句”
所谓观点句,即是你针对中心论点的第一层要说的道理;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第一步要讲的道理,于是对你的分论点展开一些解释说明,这就是所谓的阐释句;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你的道理的正确性,于是你要列举一些公信度高的事实、依据来证明,这就是材料句;
一个材料往往会包含多方面的道理,有多种意蕴指向,所以需要对你自己列举的材料意蕴加以充分揭示、剖析,让人信服,以显证据得当,论证有力,这就是分析句;
为了使本层次分析论证的道理更加显豁,前后意旨一致,气脉贯通,就需要来一个关联本层次的总结,达到首尾相连,自成一体。
一、分论段构“五句”
一、分论段构“五句”
  要强调的是,五种句型结构只是议论文通常在分析事理时的一种结构模态。它只是一种形态,使用时必须与分析事理紧密配合,不要单方面去琢磨形式,而忘了分析事理,顾此失彼。正确的做法是在分析事理时,采用这种结构组织文字,会显得结构清晰,文理畅达。
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祝贺你们,顺利地跨入了高中的门槛,开启了全新的学习模式。
  作为你们的大哥哥,我希望我的高中生活感悟能给你带来帮助,为你们“画好自己的像”助上一臂之力。
那么,一个高中生,怎样才能给自己画好像呢?以我的感悟看来,关键在养成“三个看得见”。
借你慧眼,玉汝于成            
杨通讴
并列三分式
示例一
并列三分式
  一是看得见自己的不足。【分论点1】一个人如果看不见自己的不足,就会虚妄狂傲,高估自己,错判态势。【阐释句】想当年,我是××初中的状元,甫进高中,目空一切,自以为学习也就那么回事,以我的基础,我的聪明,我怕谁?以致我常有窃笑的理由:同学在题海里苦行僧似的泅渡,我窃笑:西西弗多一样的劳动有意
义吗?学习嘛,重要的是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同学在质疑问难,我窃笑:这些基础都不会,还敢问鼎学霸?老师上课我窃笑:学生能学懂的还要讲么……半期考试的结果不说你也该知道了吧。
示例一
并列三分式
【材料句】如今想来,这正是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不能正确审视“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的表现,难怪老子要说“自知者明”。【分析句】眼光只会向外,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能不失败?
  二是看得见他人的长处。【分论点2】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见他人的缺点,不见他人的优点。其实人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嘛。那些只见他人瑕疵,不见长处的人,不过是浅薄无知。
示例一
并列三分式
历史上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人。【阐释句】比如刘邦,他自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而功败垂成的项羽,《汉书》则说他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可见其炫耀自矜,看不见他人长处,不善学前人优点,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材料句】联系自身,当年之所以沦为差生,走了弯路,还不是看不见他人重基础,勤习练,善质疑的长处吗?【总结回扣句 】
示例一
并列三分式
  三是看得见前面的曙光。【分论点3】成长路上,自然有不少曲折坎坷,繁重的学习负担,残酷的成绩排名,维特式的青春烦恼,家长望子成龙的热望,老师恨铁不钢的眼光,社会热衷功名的习惯……哪个不是压垮我们意志的那根稻草?如果没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奋的意志,肯定会倒在成功的前夜。【阐释句】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材料句】三年里,务必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从失败里总结经验教训,变失败为成功的基石,眼底始终有胜利的曙光。 【分析句+总结回扣句】
示例一
并列三分式
  有了“三个看得见”,就有了严于律己,谦虚谨慎;以人为镜,取长补短;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这样自然可以画好自己。
  祝你们成长进步!
                    学兄:×××
                   ×年×月×日
——摘自《教学考试》2020年第6期
示例一
过渡三法
一、总分法
开头总述论证要点,主体以分论点为依托依次展开论述,形式有:先总后分,先总后分再总,先分后总。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总)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分)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示例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分)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分)
示例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分)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总)
示例二
全文按照由总到分到总的逻辑。先总起,“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再一一分述;最后再总结,使读者的认识逐渐丰满而完整,如入幽境寻胜,不疾不徐,步步闻芳,渐入佳境,最终洞天全开,豁然开朗。
分析
三分递进式
  李万君以超一流的构架焊接技艺,成为“高铁焊接大师”,取得21项国家专利,完成技术攻关100多项,被称为“工人院士”。这个“焊接奇人”平凡中的非凡正是来自于他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攻关……焊枪变得出神入化,这正来自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来自于他“每个焊件都不能有瑕疵,每个焊件都是艺术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杨通讴
示例三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就没有人们生活的舒适便捷。假如人类只会满足于现实,没有无止境的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会是多么的糟糕。人类从树杈巢居到栖身山洞,到地面建造粗糙的草屋,到结构简陋的木房,到我们今天的楼宇摩天,画栋雕梁,夏凉冬暖的舒适精品豪宅,每一步都是人类自身精益求精的结果;从地上本没有路到隐没于林莽间的羊肠小道,到战国时期各国纷杂的“五涂”,到秦开五尺道,再到今天上天入地穿云钻雾的公路、铁路、航空线,哪一样不是人类精益求精的汗水结晶?
从万户的飞天梦到国外的飞艇到莱特兄弟的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器,到今天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也都是人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所以,外层空间的宇宙飞船,也都是人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辉煌成就。所以,各行各业无不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把好的做得更好更精,才会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才会进一步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继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精益求精是一个国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和挑战。只有善于把点点滴滴的精益求精精神汇集成滚滔的民族灵魂,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民族卓然傲立、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从企业界看,“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什么使然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从一种商品看,一块瑞士手表价值千万,在世界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是为什么?是一个小小表壳里,细如毫发的精工零件,是一个表匠一年只制造一块的精益求精精神,从而使瑞士表获得了百年不衰的盛誉。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缺乏精益求精的坚守精神,多的是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欺诈品质,那这个国家民族的成长之路必然是一条断头路。因此,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只是个口号,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品质和竞争力,它是流淌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血液里的氧。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三分递进式
示例三
  精益求精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精益求精是从细节中追求完美,科学表明,复杂的物质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有非常复杂的细节和内容,任何事物间都有其复杂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人类精益求精的追求过程永无止境,于每个生命都有精彩的情节等着你去演绎,物质世界给人类留下了精益求精的辽远空间。事物的细节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精益求精就具有丰富的内涵。  
  朱熹集注《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更说精益求精是社会的一种潮流。精益求精,强调的是不尽的探索问题,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致无穷。
这是一篇逻辑严密的议论文。
紧扣材料,观点鲜明。文章引材料展开分析,突出并顺势提出了精益求精的总观点,简洁明快。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文章以三个层次进行分述,一个反面论证:“没有精益求精会怎么样”,两个正面论证:“精益求精会怎么样”。核心在论证精益求精是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条件,是国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
分析
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人们生活”到“国家地位”到“事物发展”,从具象到抽象,条分缕析,层层递进,论证了“精益求精”的重要性。顺序井然,逻辑周密。
首尾连贯,观点升华。结尾总结,一语道破“精益求精”的精神实质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富于哲理。全文结构呈:总分总格局,而分述逻辑又呈递进关系。
分析
过渡三法
二、逻辑法
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论述,理如剥笋,层层展开,无需缀词,自然过渡;
逻辑顺序一般包括:
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等一些事理。
示例四
并列式逻辑:根据论点主要内涵,分解出几个平行或相对的分论点,然后逐一分析型。
“塞罕坝精神”包括“科学创新”、“敬业奉献”、“自主创业”内涵。作文的本论部分就可依据“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分解出三个合符逻辑的分论点,自然过渡。
例1
  新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塞罕坝人的科技创新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全力奔跑。时代浪潮滚滚翻涌,科技创新无疑是其间最夺目的浪花。昔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富而不强,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蚕食鲸吞;享誉世界百年的柯达公司,在数码帝国的洪流冲击下,早已不复盛名……科技是国家强盛的支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以科学创新的塞罕坝精神为支撑,中华民族在高速发展的跑道上风驰电掣。
例1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塞罕坝人的敬业奉献精神鼓舞中华儿女一往无前。无奋斗,不青春,我们青年一代在塞罕坝人敬业奉献精神的指引下,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只要十四亿中华同胞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中华巨龙复苏腾飞之势必将不可阻挡。
例1
  新时代是呼唤奇迹的时代,塞罕坝人的自主创业精神引导我们创造一个个新的“塞罕坝”!当今世界,局势仍不稳定,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企图封锁中国,打压中国,但我们秉承“塞罕坝”自力更生、开创奇迹的伟大精神,开拓进取,必将冲破囚笼与束缚,创造一个个塞罕坝式奇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主体部分围绕“塞罕坝精神”,从“科学创新”、“敬业奉献”、“自主创业”确定了三个层面的分论点,它们关系平行,并列有序,论述严密,从三个不同层面有力地论证了“怎么做”的问题。
分析
示例四
有人写“传承女排精神”时这样写:
层进式逻辑: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象到抽象等,逐步推进,逐步提升。
例2
  以拼搏之躯托举梦想。“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拼搏,才弥足珍贵。一路走来,不松懈、不放弃,顽强拼搏的毅力支撑着她们一往无前。新时代,唯奋斗者进,唯拼搏者强。
例2
 以团结之力创造奇迹。女排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集体。女排是团结的代名词,团结在新时代也越发耀眼夺目。塞罕坝,三代人,一片树林——没有大家的团结奋斗,哪里来的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呢?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没有这“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信念,没有百折不挠、万众一心的气魄,哪能有灾后迅速恢复生活的奇迹呢?
例2
  以爱国之心腾飞中华。“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郎平的这句话引得多少网友带泪转发。女排队员们热爱祖国,奋力拼搏,在国际赛场上留下了中国奋进的印记。女排所传播的爱国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接棒传递。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新时代的我们,是传承女排精神的主力军,让我们以爱国之心,助中华巨龙腾飞!
“拼搏”“团结”“爱国”是女排精神的具体内涵,“托举梦想”“创造奇迹”“腾飞中华”是传承女排精神的作用。这样由实施手段、实施过程,到实现目标,体现了由过程而结果的逻辑顺序,构成了递进式逻辑。
分析
示例四
时间逻辑:按时间顺序,可追溯历史背景,可延展向前。
空间、时间顺序,因它们内部有自然的组织顺序而形成明晰的逻辑。
例3
  忆往昔,“铁人”担起卫国大任!
  犹记得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国力尚弱,西方舆论大肆宣传“中国无油论”,一批批石油工人挺身而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以坚忍不拔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超乎想象的努力,成功开发出大庆等多个油田,彻底粉碎西方谣言。他们,担起了那个时代的卫国大任,是当之无愧的铁人!
例3
  看今朝,“铁人”扛起崛起担当!
  七十年白驹过隙,但铁人精神并未远去。飞机制造师胡双钱经手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突破极限精度,为火箭铸“心”;特高压检修工王进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灯火万家;机修钳工王树军临危请命,打造重型发动机“中国心”,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他们是模范,是标杆,是当代铁人。祖国崛起之担当,由当代铁人扛起!
例3
  展明日,“铁人”负起复兴重责!
  七十年风霜之后,中国迈入发展新阶段,民族复兴之责,不在他人而在于我们。同学们,有想过成为新时代的铁人吗?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努力即是“铁人”模样。这样的“铁人”,你我皆行!用铁人精神武装自己,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我们就是未来的“铁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当然由我们的铁肩担当。
“忆往昔”“看今朝”“展明日”,时间由前到后有序推进,建构出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逻辑,从而使历史人物、当代青年,往昔担当、未来使命有序呈现。
分析
过渡三法
三、关联词句法
在句首、句中、句尾处,根据前后文理或材料和论点间的关系,加上恰当的关联词,引导过渡。
(1)因果法:用“由此观之、由此……”
(2)对举法:用“x犹如此,Y当亦然……”
(3)反衬法:用“反之;否则;如不,那么…… ”
(4)并列法:用“同时;还要;其次;另外…… ”;
(5)递进法:用“不仅如此……而且;甚者……”
(6)总结法: 用“诚然;固然;毋庸置疑;凡是……”
贵州省印江县第一中学 杨通讴
议论文“七步微写”训练例谈
谢谢聆听!
第四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