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0页,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应认真
核对答题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涡轮叶片一般指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工作叶片的外型结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榫齿等组成,
内型结构则更为复杂。导向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
涡轮是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以涡喷发动机为例,进气口风扇将空气吸入,送入压气机进
行压缩,然后压到燃烧室和燃油混合燃烧。燃烧室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经过导向叶片,将压力能转
化为动能而加速,被赋予一定的角度以更有效地冲击涡轮工作叶片。最后,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再从后
面喷出,为飞机提供喷气动力。
第 1页/共 11页
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在发动机中,
有压气机叶片,也有涡轮叶片,叶片的数量是最多的,而发动机就是依靠这众多的叶片完成对气体的压缩
和膨胀,以最高的效率产生强大的动力来推动飞机前进。涡轮叶片是一种特殊的零件,它数量多,形状复
杂,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并且故障多发,一直以来都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
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都采用空心结构,就是在涡轮叶片上设计了很多细小的管道,可以使高压冷
空气通过这些管道流经高温叶片,起到强制冷却作用,以提高涡轮的耐热性能。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中燃气涡轮的效率,增加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就必须提高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
温度,即涡轮前的进口温度。因此必须提高涡轮叶片的高温性能。为此,人们在涡轮叶片设计、高温材料
的研制、冷却方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涡轮材料方面,近期的发展方向是定向共晶合金等,远期是人工纤维增强高温合金以及新的能承受
高温度的材料。在制造工艺和结构上,正在探索更高性能的多孔层板叶片制造技术,这种加工技术可使涡
轮承受的温度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涡轮叶片的作用、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
材料二:
铸孔需要预先在模型中将要打的孔用型芯填充,将其他部分浇铸成型,等到成型之后,再把型芯取出,
自然就可以得到带孔的模型了。
可是这种方法对于型芯的要求极高,当时师昌绪等人用各种材料制备型芯,可是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问题,不是型芯弯曲就是中途折断,再就是无法把型芯取出。
看着车间里报废的空心叶片铸件堆得越来越高,师昌绪愁容满面。他只能两头跑,白天在研制车间盯
进度,晚上埋头于外国科技书刊中查找资料。他实在想不出:到底什么新材料才能保证型芯在浇铸过程中
既不弯不断,又容易取出呢?
一天中午,师昌绪正在食堂吃饭,边吃边翻着一本科技杂志,上面有一页是关于出售不同规格细石英
管的广告。看着这页广告,师昌绪豁然开朗:石英管熔点在 1700℃,而且各项性能优良,不就是自己在找
的新材料吗?
想到这里,师昌绪丢下筷子,就往研制车间跑:“我找到了,石英管!我们可以用石英管试一试!”找
到正确的方向之后,不到一个月,师昌绪团队就攻克了型芯这一难题。
随后师昌绪团队先后攻克了诸多难题。1965年,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铸
造 9孔空心涡轮叶片!1966年 12月,空心涡轮叶片装机试车大获成功!
(摘编自《师昌绪:为国产战斗机插上“翅膀”》)
材料三:空心叶片是在涡喷 7发动机基础上设计的。这种叶片的特点是叶身长,而且从叶根旁边进气,
第 2页/共 11页
这给空心叶片的制造带来很大困难。
首先是选用什么材料做型芯。芯子的直径从 0.8毫米到 1.2毫米不等,长数十厘米,下边还有一个拐角。
其难度在于如何确保型芯不变位,以及在浇铸过程中不弯不断。为此,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均不得要领,
因为在国外这是高度保密的技术。于是试了好几个方案,如钼丝、磷酸盐、石英管,但不是因型芯弯曲而
露芯,就是因太脆而折断,还有的无法把型芯取出。最后还是从美国一个出售不同规格的细石英管的商品
广告中得到启发。我们认定这是制作空心叶片型芯的石英管,于是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在石英管上下功夫。
经过反复试验,不到一个月就攻下了型芯这一难关。
下一步就是用氟氢酸把型芯取出和超声波测壁厚及型芯定位的探索。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终于在金
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我国第一片 9孔铸造空芯涡轮叶片。经过试验,叶片表面完全达到降低:
100℃的要求,并于 1966年 12月装机试车成功。金属所研究的制造细石英管技术也转让给了大连玻璃厂,
为空心叶片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锻造 3孔叶片在 621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也通过了试车。两种叶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但是经过设计所与制造厂的认真讨论,认为铸造 9孔叶片较之锻造 3孔叶片在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及价格
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于是决定采用铸造 9孔空心叶片作为定型叶片。这样,中国的涡轮叶片一步上了两
个台阶:一个是锻造合金改为真空铸造合金,二是由实心叶片变为空心叶片。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
采用铸造空心叶片的国家,比美国(1961年)只晚了 5年。
记得 1963年我到英国 ROLS-ROYCE 发动机公司参观时,公司负责人鼓吹他们的锻造合金如何可靠,
铸造合金如何不可靠,而今在这方面我们走在他们的前面。80年代初,ROLS-ROYCE公司总设计师胡克教
授在 410厂看到我国自行创新研制的铸造空心涡轮叶片时,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实际成就,就没
有白来中国一趟。”因为他们用了八年时间才研制成功,而我们只用了一年。这不能不归功于科研、设计与
生产三结合的科研体制。
(摘编自师昌绪《设计—材料一制造三结合,科技攻关的典范——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
片研制中的科学创新精神》)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结构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空气进行压缩后,会被送入①处和燃油混合燃烧,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B.②处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把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喷出,以提供喷气动力。
C.③处的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能让通过的气体改变方向和速度。
D.④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等内型结构组成,应能适应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动机叶片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零件,加工难度大,在发动机中数量最多,易产生故障。
第 3页/共 11页
B. 人们在涡轮叶片的设计、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叶片的耐热性能。
C. 要想制作空心涡轮叶片,需要在模型浇铸成型后,再将需要打孔的地方用型芯进行填充。
D. 与锻造 3孔叶片相比,铸造 9孔叶片在叶片结构方面使中国涡轮叶片制作水平上了台阶。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供了相关示意图,能让人对涡喷发动机和涡轮叶片的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B. 材料二重点突出师昌绪在铸造 9孔空心涡轮叶片中所起的作用,这与写作意图有关。
C. 材料三中金属所将制造细石英管技术转让出来,能体现出科研单位的大局意识。
D. 材料二和材料三对选用石英管材料的表述并不一致,相比较而言,材料二更为可信。
4. 材料二作为一篇人物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5.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涡轮叶片的技
术发展对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声(节选)
麦家
故事发生在 1941年,日伪时期,地点是杭州,裘庄。
雨过天晴,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裘庄内,东楼的地基高,机关长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好像挺
悠闲的。过来看,才发现她在画画,画夹、画纸、素描笔,挺像回事。
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机关长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
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一边说:“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
李宁玉示范性地在地面上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
个字就更容易了。”
机关长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
画画是不是?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
李宁玉说:“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
吃罢饭,机关长要求大家在会议室集合,又是开会。机关长说了一大通开场白后,又说:“我们的行动
快要结束了,这是一局必赢的赌局,等明天我们把老 K 等人一网打尽。”
这是一个事无巨细的汇报。吴志国的笔迹,还有他对笔迹的自我辩解;李宁玉对白秘书的怀疑,和她
对吴志国血书的反驳;吴志国对李宁玉的誓死指控;组织上对白秘书的秘密怀疑,等等,等等。
最高潮的戏是白秘书和王田香居然都拔出铁家伙,枪栓都拉开了……说来也怪,司令和机关长一直不闻
第 4页/共 11页
不顾,冷眼旁观。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机关长悻悻地走到李宁玉跟前笑着说:“李宁玉,别演了,你就是老鬼。”
李宁玉瞪他道:“你没什么好笑的,我不是老鬼。现在该笑的是老鬼。”
“又何必说这么多,抓我就是。”
“我要找到证据,”机关长说,“看过猫捉老鼠吗?捉住后不马上吃掉,丢了,又抓,抓了又丢,明白
吧?”
李宁玉只觉得脑袋里有股热气在横冲直撞,要燃烧,要爆炸……刹那间,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人已经弹飞出去,把机关长扑倒在地上,双手紧紧卡住他脖子,号叫
着:“我不是老鬼!你凭感觉说我是老鬼!你欺人太甚,我要杀了你!……”
她像一座山一样压在机关长身上,手像一对铁箍似的紧紧箍着机关长的脖子。
完全是疯掉了!
李宁玉爬起来,机关长左勾拳。右勾拳。当胸拳。斜劈拳……如此再三,连张司令都起了恻隐之心,劝
机关长算了,机关长才罢手。
“打……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他们都是证人……”
“军事法庭?老鬼也好,不是也好,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
“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李宁玉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
了!
李宁玉发现自己没死,又往机关长扑过去,抱住他的脚,朝他吐一口血水,骂:“畜生,如果明天证明……
我不是老鬼……你去死!”
机关长拔出脚,拂袖而去。
深夜里的山庄,墨黑如漆,静寂如死。李宁玉静静地躺在床上,可以听到窗外树叶随风飘落的声音,
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睁得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像是怕闭上了再也睁不开似的,又像要用这最后的目
光驱散层层黑暗。
黑暗逐渐又逐渐地淡了。
天光慢慢又慢慢地明了。
新的一天对谁来说都是最后一天。天亮前,楼上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短促,沉闷,像是一团什么东西
摔在了地板上。
李宁玉是吃了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
遗言三份,写在三页纸上。
第 5页/共 11页
尊敬的张司令: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今日吞下,绝非因秘密遭
受威胁,实属对上峰和您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
机关长:……我乃堂堂中校军官,岂容作践!我实系你逼死!……在阴间照样告你!李宁玉中校
良明吾夫:原谅我……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希望他
们能在你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小宁
机关长是第一个看到遗言的,看了给自己的那份后,嚓,嚓,嚓,撕得粉碎。后面的两份,没撕,看
过照原样折了,因为是要交给遗嘱主人的。
机关长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通通找出来检查了个遍,它们是一本单位内部使用的笔记本、一
支白色笔帽的钢笔、一把破梳子……一根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
而立,地面上长满了小草,上面还写有一句话:
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显然是给孩子们画的。
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但机关长仍担心画里面藏字,反复看了,对着灯光看,用放
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机关长和王田香都一一进行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包括那幅
画。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翻了遍。
没有片言只语!
没有暗号密语!
从昨天李宁玉卡住他喉咙起,机关长对她的疑虑已经所剩无几,那种疯狂,那种愤怒,那种绝望,绝
不是老鬼能做出的。至于刚才搜查,只不过是职业病而已。
王田香指着李宁玉的遗体:“怎么办?”
机关长想当然地:“通知她的直属领导张司令吧,让他快派人来处理,难道还要我们来收尸不成?”
机关长相信,不管怎么样,等晚上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上:老 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
机关长望着黑暗的山野,感到双膝发软,心里有一种盲目的内疚和恐惧。
原定时间的四天后,即 1941年 5月 2日夜晚,周恩来特使老 K 在杭州武林路 108号的一栋民宅里召开
了群英会。会议开始前,全体同志都脱帽向李宁玉默哀一分钟,对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潘老是个报务员,掌管当时杭州地下组织与新四军无线电联络,负责给老鬼传送情报,李宁玉是专职
的译电师,对莫尔斯电码非常精通。
潘老指着画中的小草,激动地说:“这不是小草,这其实是一封电报,是莫尔斯电码,长草和短草代表
第 6页/共 11页
不同的符号。”
这则电报的内容是:
速报,务必取消群英会!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过天晴,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这一环境描写暗示了李宁玉内心的平静,也预示着一场激烈
冲突即将爆发。
B. 会议上事无巨细的汇报、不断升级的冲突写出了人物之间的猜忌、怀疑等矛盾纠葛,使得“老鬼”的身
份更加扑朔迷离。
C.“李宁玉,别演了,你就是老鬼”一句,显示出机关长对李宁玉身份 极度怀疑,也表现出他狡猾奸诈
的特点。
D.“手像一对铁箍似的紧紧箍着机关长的脖子”,写李宁玉受到机关长挑衅后的愤怒情绪,从全文看,这
应是她有意为之。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宁玉与机关长间的多次言语交锋,两人间矛盾逐渐加剧,这加快了故事的叙事节奏,使得情节更扣人
心弦。
B. 随着机关长和司令对李宁玉等人的怀疑和调查的深入,故事情节一步步向前推进,老鬼的身份也逐渐浮
出水面。
C. 李宁玉与机关长的对话中多次提到“明天”,这不仅揭示了李宁玉所面临的困境,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
冲突和转折。
D. 潘老指出李宁玉用画作中代表莫尔斯电码的小草传出情报,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展现了文章高
超的叙事技巧。
8. 为什么李宁玉在写给张司令的信中说自己服毒而亡,在写给丈夫的信中却说自己是因公殉职?请谈谈你
的理解。
9.“老鬼是谁”是本文谋篇布局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赏罚
必信,风化肃然也。自以为无身之日未有能蹈涉中原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
第 7页/共 11页
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
【注】
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 ,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
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
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
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
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
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廖立传》谓,亮废立为民,及亮卒,立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
平传》亦谓,平为亮所废,及亮卒,平遂发病死。平常冀亮在,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寿又引孟之
言,以为此真能述王佐心事。寿于司马氏最多回护,故亮遗懿巾帼,及“死诸葛走生仲达”等事,传中皆
不敢书,而持论独如此,固知其折服于诸葛深矣。而谓其父被髡之故以此寓贬,真不识轻重者。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注】王子城父,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将领,管仲推荐他辅佐齐桓公。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以为无身之 A日 B未有能蹈 C涉中原者 D是以用兵 E不戢 F屡 G耀其武。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肃,整饬,与《桂枝香 金陵怀古》“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肃”意思不同。
B.“以逸道使民”与《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C. 原,原来、本来,与《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同。
D. 走,使……逃跑,使动用法,与《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何、管仲知道自己的长短处,因此举荐名将韩信、城父辅佐君主;诸葛亮才能不及二人又没有名将可
用,以致未完成大义。
B. 孟子说,统治者为了百姓的利益去役使甚至牺牲百姓,百姓不会产生怨言;陈寿认为孟子的话能够阐述
诸葛亮治理民众的方法。
第 8页/共 11页
C. 廖立和李平两位官员虽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二人并无怨言,仍然对诸葛亮充满敬意,侧面表现出诸葛
亮为政无私、威望极高。
D. 陈寿极为袒护司马氏家族,刻意回避了与诸葛亮有关的对司马氏名声有损的事件,但这并未影响陈寿内
心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2)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4. 赵翼为什么认为《陈寿传》中有关“陈寿挟私贬损诸葛亮”的观点是“无识之论”?请结合两则材料简
要分析。
(四)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①(其三)
苏辙
埙动篪鸣只自知②,忧轻责少幸官卑。
声名谩作耳中瑱③,科第空收颌底髭。
西鄙猖狂犹将将,中朝闲暇自师师。
近成新论无人语,仰羡飞鸿两翅差。
【注】①嘉佑六年,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充任商州军事推官。王安石认为苏辙袒护宰相,专攻人主,
迟迟不肯撰写制词,苏辙最终决定不去商州赴任。②埙:古代吹奏乐器。篪:古代的竹管乐器,像笛子。
③瑱: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用来堵耳朵的玉石饰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可知, 本诗创作前,苏轼曾因听闻苏辙未去商州赴任而给他写过诗。
B. 首联诗人交代能享受埙篪和鸣,庆幸官职低、责任少,实则传达内心的不平。
C. 颔联写自己用声名换取官职徒增谩骂,参加科举也徒增须发,含有自嘲之意。
D. 颈联运用对比,写出边境敌人疯狂集结,而朝臣却悠闲自在,讽刺意味强烈。
16. 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课上,班主任张老师引用《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话,引导同学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坚韧的意志,并阐明了这样做的理由。
第 9页/共 11页
(2)小刚读了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又读了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
”一句,感叹两位诗人虽风格不同,但对“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却是相通的,都用水来形容时光流逝。
(3)虚实结合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将眼前现实的描写与回忆或想象相结合,来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 5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一项调查显示,56.7%的受访
者发现,经常刷手机导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欲望降低了。刷手机,何以成了线下社交的
一大阻碍?
数字时代,社交、购物、娱乐等生活日常都离不开手机。一天下来,很可能我们打的字,比说的话还
多;刷的博主,比见的人还多。手机里丰富的信息,给人们探索广阔世界的无限可能,但也会引发人们错
失信息的焦虑,(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现在,有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的第一眼是看手机有没有新消息,
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刷刷手机才能睡去,平时也会经常 A 地看手机,一旦离开手机就会产生觉得
自己仿佛被世界抛弃了一样毫无安全感的焦虑情绪。对手机的严重依赖,自然造成了注意力资源的“分流”:
下意识刷手机,就很难静下来和家人谈心;习惯了用手机查消息,老友见面就可能 B 。有人自
嘲为“双面”青年,线上自信大方,能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而线下却畏首畏尾,是“社恐”一枚。
有人说,数字时代人们面临“群体性孤独”:貌似沟通更便利,但心与心的距离却更远了。人们越发
意识到,虚头巴脑的点赞互动,淹没了把酒言欢的情绪表达;精雕细琢的文案滤镜,掩盖了现实生活的粗
粝有趣;丰富搞怪的表情包,(乙)。数字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人际交往的新世界,但过度沉溺于屏对屏,是
不是也会无意中错过一些面对面的美好和趣味?
有趣的是,①一些人基于为了让自己回归现实的需要,②选择放弃智能手机,③换上“老年机”“功
能机”。④这样极端的数字戒断成果尚待检验,⑤但确切之处在于,⑥自从智能手机诞生以来,⑦人们渴
望与新技术的磨合从未停止。其实,技术是自由的延伸还是生活的束缚, C 取决于我们自己。
18.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刷”为语素的新词语,如文中的“刷手机”。请你再举一例,并给这两个词语
各写一个词条释义,每个不超过 20 字。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 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第 10页/共 11页
22. 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意。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把 2024年中国年度汉字评选结果“智”输入 ChatGPT,它给出了这个解读:“智”由两部分构成——
表示“知道”或者“知识”的“知”,以及本意为太阳、在这里代表“光明”和“启迪”的“日”,所以
“智”就是“被照亮的知识”,代表“智慧”“智能”等。
其实,人工智能 ChatGPT的解读并不符合“智”字的起源,《说文解字》有云:“智,识词也。从白从
亏从知。”“智”字最初的含义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填补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
认识和判断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第 11页/共 11页
2025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0页,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分)
1. D
2. B
3. D
4.①在叙述中加入生动的描写。作者发挥想象,加入了师昌绪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这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能更好地塑造师昌绪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阅读。
②在叙述性笔调中加入抒情性笔调。结尾部分连用两个叹号,洋溢着对设计团队的赞扬之情和对祖国建设
成就的自豪之情。
5.①师昌绪等人不等不靠,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攻坚克难,终于一举突破“国外高度保密的”涡轮叶片
制造技术。这启示我们尖端技术,没人给,也买不来,要丢掉幻想,自主创新。
②师昌绪有一个团结协作的科研团队,依靠的是科研、设计与生产三结合的科研体制,才得以快速实现突
破。这启示我们科技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要聚焦关键技术,团结协作。
③师昌绪在突破涡轮叶片制造技术过程中 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发挥尖端人才的引领作
用。
(二)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6. A
7. B
8.①说自己服毒而亡,向司令员表达自己的忠诚,以示自己不是“老鬼”;
②说自己因公殉职,既是对家人的安慰,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③对死亡方式的差异性描述主要是为了打消机关长等人的疑虑,传出情报,体现了李宁玉作为地下工作者
的智慧和勇气。
9.①老鬼是谁这一悬念贯穿全文,整个故事围绕着揭露老鬼的身份展开。
②老鬼的身份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机关长对李宁玉等人的怀疑、审问和调查,以及李宁玉
等人之间的争论,李宁玉服毒而死等情节都围绕着老鬼的身份展开。
③老鬼身份在最后揭示,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以此体现了作为地下工作者的机智勇敢、不惜牺牲生命的革
命精神品质。
(三)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22分)
10. BDF
11. B
12. A
13. (1)诸葛亮常常担心粮食供应不上,导致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因此分派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
基础。
(2)最终蜀国境内的人,都畏惧而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怨恨的人,是因为他用心公平并且劝
勉告诫得明白。
14.①陈寿这样评价谈不上是挟私贬损。诸葛亮常人难及的地方有很多,本来没有必要用调兵遣将作为特长。
②从《诸葛亮传》后面的评论看,陈寿对诸葛亮的才能品质大加褒扬,丝毫看不出挟私报复、妄加贬损之
意。
③陈寿还在《廖立传》《李平传》中侧面体现诸葛亮的公正无私,可见陈寿对诸葛亮的敬佩。
(四)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9分)
15. C
16.①尾联的意思是:最近刚写了一篇文章,却无人切磋评赏,只能仰头羡慕振翅高飞的
鸿雁,遗憾自己没有像鸿雁一样的翅膀飞到兄长身边。
②苏辙将哥哥引为知音,当做倾诉的对象,表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③暗含怀才不遇、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与孤独;也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赏识,希望有所作为、实现政治抱
负的复杂心境。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 奔流到海不复回
⑤.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⑥. 深巷明朝卖杏花(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 5题,18分)
18. 刷手机:指频繁地查看手机(的信息)。
刷屏:短时间内发送大量重复或相似的信息。
刷脸:基于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认证。
刷机:重装电脑或手机系统。
刷剧:长时间观看影视剧。
19. 甲:这又促使人们不停地刷手机
乙:替代了神态肢体 微妙表达
20. A.不由自主
B.相顾无言(相对无言/无话可说)
C.归根结底 21. 一旦离开手机,就会感觉到焦虑,觉得自己仿佛被世界抛弃了,很没有安全感。
22.①修改为:一些人为了让自己回归现实(或“一些人基于让自己回归现实的需要”)
④修改为:这样极端的数字戒断效果尚待检验
三、写作(60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