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6 17: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 1 月期末考试语文
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戏曲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传统戏的存续十分有利。目
前,绝大部分剧种传承至今能完整演出的传统戏,只是其经典剧目中的很小一部分,因而当前和今后,整
理改编传统戏,仍将是地方戏传承发展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对传统戏来说,整理改编是一种再创造,同样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原则,只有如此才能
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又无愧于时代的地方戏佳作。
首先,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地方戏创作的一种形式,
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创作出人民群众爱看的戏:一要“有
情”,故事要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吸引人观看;二要“有趣”,演员表演要功法技艺精湛,耐得住反复看。
入选 2020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大重点剧目的莆仙戏《踏伞行》,情节选自莆仙
戏传统戏《双珠记》的副线——“逃难遇亲”,依托才子佳人的婚恋故事进行了理性思考,并充分展示莆
仙戏“踏伞”“抢伞”等特殊程式技巧,深受观众欢迎。编剧周长赋自剖创作理念:从内容上要“从古代
故事中找到一个能和现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鸣的合适的母题”,同时“把莆仙戏艺术的精华,包括表演、
科介、音乐、锣鼓点这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相类似的还有一些地方戏佳作,诸如蒲剧《洗
雪铁丘坟》、泉州梨园戏实验剧团推出的《朱买臣》《御碑亭》等,在整理改编过程中既注重讲好故事,又
用心将舞台性纳入剧本建构,使剧作能够充分展示剧种的功法积淀,这些成功实践正是保证地方戏整理改
编人民性的切实作为。
其次,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弘扬时代精神。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决定了文艺作品的站位
和高度。时代性不仅表现了文艺作品的时间特征,也展现出它所感应的历史方位与潮流,优秀经典剧作是
过去时代的一面镜子。但传统剧目大多诞生并成熟于封建社会,难免含有一些糟粕成分,所传递的主题思
想或多或少地会与我们的时代精神相抵牾。所以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应当充分挖掘其中有利于凝聚和振奋民
族精神的题材,传递现代观念,从而延续其艺术生命力。
曲润海新编的山西北路梆子《宁武关》,改编自京昆传统剧目《铁冠图》。改编本改变了传统剧目对农
民起义军的批判和对没落王朝将领的歌颂,代之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两个悲剧英雄形象的展示,尤其
是对周遇吉一家爱国主义精神和忠孝传家优良家风的深入开掘,使剧作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河南省豫剧二
第 1页/共 9页
团推出的新编本《程婴救孤》,集中挖掘和展示了为信守承诺而不惜慷慨赴死的诚信美德。越剧新版《杜十
娘》、新编杭剧《龙凤锁》则尝试注入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思想观念。大部分剧作将时代精神融入原有的
故事框架中,充分考虑到了当代观众的情感认同,唤起观众与戏曲的沟通融汇和精神互渗,实现了剧目思
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最后,地方戏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当追求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贯彻人民本位的原则,需要我们
心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秉持古为今用的立场,遴选出人民群众喜爱而又能够契合时代精神的
传统戏,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整理改编地方戏传统剧目的实践和操作层面,应当把握住两个重点。
一是要深入时代生活。剧作家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时,首先应对剧种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等熟稔于心,
能够恰当运用传统程式技艺展示时代审美风尚。其次要从群众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
和情感丰富自己的创作体验,并将之以群众欢迎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二是坚守爱国底线。习近平总书记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
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大的价值认同,是最
富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在地方戏传统剧目整理改编中,既要尊重传统和地域差异,尊重群众的欣赏习惯,
更要浓墨重彩地抒发爱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邵敏《传统剧目改编必须彰显时代性精神》)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应该贯彻人民本位原则,使新剧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B. 新编《程婴救孤》向剧中加入信守承诺的美德,因而与原剧不同,从而获得了成功。
C. 演员技艺精湛是戏剧受欢迎的必要条件,若演技差,观众会失去耐心,拂袖而去。
D. 在众多优秀新编剧目的弘扬之下,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价值认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大部分传统戏尚未被整理改编出来,把它们进行创造性改编 任务很艰巨。
B. 创作《踏伞行》时,编剧既考虑了要有合适母题,又考虑了表演、科介等的结合。
C. 新编山西北路梆子《宁武关》,对《铁冠图》中的爱国、忠孝精神作了深入挖掘。
D. 传统剧目都有很多糟粕成分,这就是改编它们的时候要弘扬时代精神的原因。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新版《白兔记》一改对刘智远的“停妻再娶”的批判,把表达重点放在了“分担不幸、互相关怀”的人
文精神上。
B. 传统剧目是戏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
第 2页/共 9页
美德。
C.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沿用了原有故事框架,但有新的艺术处理:让膳盒两次出现,前后呼应,表现
了写作布局的机巧。
D. 对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下进行,根据不同剧目的具体情况,采取
不同的方式。
4. 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5. 旧剧《梁祝哀史》情节特别感人,但男主人公梁山伯是一个多情但又自私迂腐的书生形象,女主人公祝
英台则是一个痴情的封建女子,全剧渲染了浓浓的哀怨之情。最近,豫剧团准备对其进行改编。请根据文
章,谈谈你对这次改编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
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
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
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
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
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
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
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
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
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
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
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
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
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
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第 3页/共 9页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
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
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
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
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 7 点就挤进过道,
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
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
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
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
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
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
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
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 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 4
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
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 6 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
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
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我就在这座屋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的痛苦。
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我四处溜达时,老是想起米考伯太太那些
筹款的方法,心里总压着米考伯先生的债务负担。我想,由于我们各自的处境,所以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
产生了奇特而平等的友谊,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别大得可笑。
(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有删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约定的时间,与米考伯先生见面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们的家”这一称呼侧面反映
了“我”内心的孤独。
B. 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一件家具也没有,但为了挡住邻居的耳目,他们成天拉上窗帘,这表现了米
考伯夫妇爱面子的特点。
C. 在朝街大门的正中挂出招揽青年女子寄宿的铜牌,同意丈夫招“我”做房客,米考伯太太的行为体现了
贫贱夫妻间患难与共的真情。
D.“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米考伯太太的这句话不仅形象说明了他们无力偿还债务的困窘境况,也反映
第 4页/共 9页
了他们下定决心赖债的心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刻画米考伯夫妇形象过程中,多处运用极具夸张色彩的对比手法,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
B. 小说细致描写“满脸污垢 男人”上门讨债的全过程,以点带面,有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将主人公置于遭遇追债却无力偿债的矛盾冲突中,反映了当时英国底层社会小人物生计的艰难。
D. 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情感更加动人。
8. 米考伯太太不止一次提及她的爸爸妈妈,这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9.“我”对米考伯夫妇抱着怎样 态度?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业有材能,以列侯选,复为太常。数言得失,不事权贵。其春,丞相(翟)方进薨,业上书言:“方进
为京兆尹时,陈咸为少府,在九卿高弟,陛下所自知也。方进素与司直师丹相善,临御史大夫缺,使丹奏
咸为奸利,请案验,卒不能有所得,而方进果自得御史大夫。为丞相,即时诋欺,奏免咸,复因红阳侯事
归咸故郡。众人皆言国家假方进权太甚。案师丹行能无异,及光禄勋许商被病残人,皆但以附从方进,尝
获尊官。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皆
坐死假令丹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二者皆在大辟。方进终不举白,专
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
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威权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国家也。今闻方进卒病死,不以尉示天
下,反复赏赐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来今。”
会成帝崩,哀帝即位,业复上书言:“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
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杖。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博置左右,以填天下。此人在朝,则陛下可
高枕而卧矣。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朱博果见拔用。
岁余,左迁上党都尉。会司隶奏业为太常选举不实,业坐免官,复就国。
哀帝崩,王莽秉政。业以前罢黜,故见阔略,忧恐,发病死。赐谥曰荒侯,传子至孙绝。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三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
/皆坐死/
B. 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
第 5页/共 9页
皆坐死/
C. 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
皆坐死/
D. 丹前亲荐邑子丞相史能使巫下神/为国求福/几获大利/幸赖陛下至明/遣使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
皆坐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天子、诸侯、后、妃死皆曰薨。
B. 左道有浓厚的贬义色彩,文中指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
C. 就国指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前往该地久住并管理统治。
D. 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业不为权贵效力,多次上书谈论时政得失。他曾上书指出翟方进不忠不信、王氏一族把持朝政日久,
这些都能显示杜业的忠诚正直。
B. 杜业向皇上指出翟方进与师丹交好,师丹上奏告发陈咸非法谋取利益实为翟方进指使,因为翟方进想要
获得御史大夫的职位。
C. 杜业认为翟方进利用权力作威作福,排挤英才,公报私仇,横行霸道,无所顾忌,不是安定国家的大臣,
因此朝廷不应重赏厚葬翟方进。
D. 杜业因为以前曾得罪王氏,所以在王莽把持朝政后之后被罢黜官职,王莽没有追究他,但杜业还是很忧
虑害怕,后来发病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2)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杖。
14. 汉哀帝即位后,杜业上书为皇帝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
苏轼(宋)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
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
此行非远别,此乐固无穷。
第 6页/共 9页
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
【注】①陈季常,居于黄州之龙丘,晚年隐于黄州歧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与苏东坡是好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起句平淡,从一件事的起始入手,不给人破空之感;但“四十里”是饱含感情的,送朋友能送到四
十里,可见难舍难分。
B. 第二句不说“一江风”,而说“一帆风”,风由帆显,帆赋风形,形象感更强,能让人联想到前人的诗
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颈联直抒胸臆,表明与好友并非远别,则无需惆怅。而适当的距离增添了美感,其乐无穷也,这正是苏
轼心胸豁达的一面。
D. 尾联是美好的祝愿,又包含着人生的感慨,“但愿”一词隐含着虽可与亲朋共聚但不能真正安慰自己的
遗憾。
16.“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有平中见奇之妙,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路》中,表达“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意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述而》中写什么情况下不去开导学生、什么情况下不去启发学生的现代人认为的启发式教学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毛泽东诗词不但表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表现了其思想的深刻性。( )。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诗词较多的历史时期,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战
略思想。比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
席”体现出毛泽东的革命英雄气概,《清平乐·会昌》中的“风景这边独好”“更加郁郁葱葱”表明毛泽东
在战争期间仍然能保持积极乐观畅达的心态,对未来革命发展充满了希望。他把个人情感和人民悲欢相融
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毛泽东诗词中,有指点江山的激扬,有秋收暴动的霹雳,有众志成城
的炮声, , , 。综上所述,毛泽东诗词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18. 将下面六句话填入文中括号内,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第 7页/共 9页
①进而鼓舞人民的斗争意志
②使我国的革命史更加丰富辉煌
③毛泽东诗词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④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过人的气魄与胆识
⑤弘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⑥使我国的文学更添风采
A.③⑥⑤①②④ B.③⑤⑥④①②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⑥⑤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诗词较多的历史时期,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战略
思想。
B.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诗词较多的历史时期,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战略思想。
C.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诗词较多 历史时期,该阶段的诗词也集中体现了毛泽
东的革命战略思想。
D.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诗词较多的历史时期,该阶段的诗词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
革命战略思想。
20. 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根据毛泽东相关诗词的内容,另写三句话。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材料二: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和谐”的状态。比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在我与中国人相
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了精华。而正是有了这些美德,民族才能进步,人类文明才
能持续发展。
——节选自[沙特]阿里·穆特拉非《中国之美》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与古代世界和当今世界
的重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比如,中华文明彰显积极性,体现为“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强调个人要以天为榜样, 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中华文明还彰显实践性,体现为注重经世
致用。孔子在古代被视为“圣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努力以自己的品格和言行改变社会风气,希望
“天下归仁”。
第 8页/共 9页
——节选自王蒙《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海纳百川、包容创新、开放共享 姿态使得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
中不仅得以传承,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璀璨光彩,为世界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上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体裁、题材不限,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1000字,诗歌不少于 20行。
第 9页/共 9页
1. A
2. D
3. A
4.①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文章主体部分列举了多个改编传统剧目的例子。②本文论述的是对
传统剧日进行整理改编的原则和方法,举例论证使文章具体生动,更具说服力。
5.①这次改编要保留原剧的精华,特别是原剧中的感人的情节,使之能够很好地引起情感共鸣。②要注意
弘扬时代精神,弃其糟粕,要剔除梁山伯身上的自私迂腐之气,在祝英台的痴情中注入积极的时代精神,
使之合乎现代人的审美观。③改编时要注意将剧作与豫剧的唱腔音乐、四功五法作恰到好处地对应,使之
和谐相融。
6. D
7. B
8.①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②过去的生活成为她炫耀的资本,也体现出她的
虚荣。
9.①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心存敬意;②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深切同情;③对米考伯
夫妇的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意思对即可)
10. D
11. A
12. D
13. (1)天下没有不看到他的威势就服服帖帖的(畏惧的),从尚书到近臣全都舌头像打了结一样闭口不言,
连皇上的至亲和内亲外戚也没有不害怕的。
(2)陛下刚即位,谦虚退让还来不及(没有时间),孤立无援,没有谁可以依仗(没有可以依仗的人)。
14. (1)秉公办事;
(2)安抚民心;
(3)重用朱博。
15. D
16.“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意思是江边的千棵柳树,它们的影子映在了我的酒杯之
中。诗句字面意思通俗易懂,但本诗千树落酒杯的画面,想象奇特,用笔传神,尤其一“落”字将诗人离
别之痛、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写得真切感人。
17.(1)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
老臣心
18. B
19. D
20. 有横扫千军的畅快 有残阳如血的壮烈 有意气风发的豪迈
21.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