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民主宪政——西方政治文明演进国家管理与人文思想
西方基督教伦理和教化,随着西方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扩展、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和法律与教化、基层治理,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学习“民主宪政——西方政治文明演进国家管理与人文思想”,认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核心考点 核心主干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把握“一种政体”,抓住“五个特点” (1)“一种政体”:雅典民主政治 (2)“五个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资本主义的确立 把握“三次革命”“两种政体”“四大文献”“四个扩展” (1)“三次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2)“两种政体”: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3)“四大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和《法国民法典》 (4)“四个扩展”: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罗马法 把握“两大背景”“三个阶段”和“三个影响” (1)“两大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罗马帝国的扩张 (2)“三个阶段”:①从习惯法到成文法;②从市民法到万民法;③从零散到形成体系 (3)“三个影响”:①缓和矛盾,稳定秩序;②促进经济发展;③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把握“三次思想解放”,“两个精神内核” (1)“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两个精神内核”: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
1.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等主要的权力机关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2)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国王世袭继承垄断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
(3)罗马共和国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罗马帝国实行君主独裁统治。
2.多角度综合认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1)从形成原因看: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由经济、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只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
(2)从实质看: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3)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雅典民主问题
①从决策方式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②从范围上看: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成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
(4)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3.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基本特征: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二者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2)典型代表。
①法国:等级君主制。14世纪,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时期,进一步强化了王权。
②英国:议会君主制。13世纪初,贵族、骑士和市民强迫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国别 原因 过程 结果(性质)
英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挑战专制王权 1640年革命爆发,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美国 北美13块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影响 1789年7月14日革命爆发,8月颁布《人权宣言》,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革命原则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制度 特征
经济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政治 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大类,英美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其中,美国在国家结构方面还推行了联邦制
政党 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3.资本主义的扩展
事件 表现 影响
俄国 农奴制 改革 1861年,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实行地方自治和司法、教育、军事改革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美国 内战 1861—1865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获胜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意大利 统一 1861—1870年,通过王朝战争实现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德意志 统一 1864—1871年,通过王朝战争实现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 明治 维新 1868年,武装倒幕后,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制定宪法等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过程中的三大平衡
5.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
(1)法、美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
(2)英、德君主立宪制: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6.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3)从推进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4)从改革特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从整个内容看,其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妥协性: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8.西方文官制度
(1)背景:政党分肥制造成官场腐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2)建立: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确立了文官制度。
(3)特点。
①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②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③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4)影响。
①积极: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②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1.法律
时期 代表 内容特征
古代 罗马法 奠定了西方古代法律的基础,为西欧资本主义法律的产生提供了现成的法律模式,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中古 日耳曼法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法 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以《圣经》的伦理观念为依据,组织制定的教会法规,不仅适用于教会事务,也可用于世俗事务,实际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法律
封建法 11世纪之前主要是习惯法,11世纪之后,封建法逐渐体系化
近代 英美法系 (《权利法案》)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
2.西方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的教化:宣讲教义,开办学校,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2)新教: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3.基层治理
(1)西方基层治理演变。
代表 内容特征
古希腊 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
中古西欧 封建社会 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代英、 美、法 等国 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二战后 欧美地区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2)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特点。
①含义:地方自治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依法将一部分涉及地方利益的权力及行使这些权力所必需的物质手段转交给直接普选产生的地方自治机关,由该自治机关对本地区自治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实行自主管理的一种制度。
②自治模式: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先天自发型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后天习得型模式。
③发展新趋势:20世纪70—80年代起,西方国家地方自治制度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政府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地方自治政府逐步向社区下放权力。
(3)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共同特点。
①由宪法或法律规定地方自治的范围和职权。
②地方自治政府既承担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同时也承担一部分中央委托的事项。
③地方自治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抵制中央干预地方自治范围内的事务。
④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只有法律上的平等关系和实际管理中的指导关系。
1.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项目 背景 人文内涵 代表或表现 影响
文艺 复兴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 “文学三杰”“美术三杰”,莎士比亚 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
宗教 改革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因信称义,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马丁·路德改革、瑞士加尔文改革、英国国教改革 新教出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科学兴起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近代实验科学诞生并形成体系,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 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近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武器 理性主义 英国最早出现,法国成为中心,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直接推动了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2.全面认识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人类面对的“四大问题”: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技革命。
(2)人类的“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科技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世界现代意识的兴起: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欲望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激发了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科技革命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四场运动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3.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
方面 内容
人的 觉醒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
人的 发现 文艺复兴(人追求世俗的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现世的幸福,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人的 解放 宗教改革(人追求心灵的生活)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人的 智慧 启蒙运动(人追求政治的生活)激发了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把人从王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人的 力量 自然科学(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把人从自然束缚中解放出来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视角下欧洲社会的转型
(1)经济基础夯筑:从鄙薄财富到逐利合法,资本主义萌芽破土。
(2)政治格局重构:从神学专制到摆脱封建特权,近代政治形态和价值形成。
(3)文艺传统开先河:从禁欲枷锁到人文主义,文化事业复兴繁荣。
(4)信仰世界改造:从依附代祷到因信称义,摆脱精神枷锁。
(5)价值取向转变:从追求来世到现世幸福,开启了理性与科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