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8:27:42

文档简介

专题6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4·重庆卷·9)下图反映的是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这体现了中国( )
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
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
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
2.(2024.6·浙江卷·10)据统计,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8年增长到原来的近3倍,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显著下降。下列项中,与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2024·山东卷·8)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
A.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C.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
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4.(2024·安徽卷·9)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某国企一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欲入职以高薪相邀的江苏某乡镇企业;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他最终被湖北某偏远山区县委书记“用事业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诚意感动人”的做法打动而入职当地企业。这体现出(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私有制经济有效补充公有制经济
C.改革开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D.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流动空间
5.(2024·甘肃卷·6)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6.(2024·甘肃卷·10)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7.(2024·山东卷·9)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8.(2024·甘肃卷·16)1978年,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华,帮助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队。1981年,模特队在北京的公开表演引起广泛关注,登上三十多国媒体头条。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
A.与法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B.开始引领国际服饰潮流
C.服饰审美发生巨大变化
D.在国际舞台展现新风貌
9.(2024·广东卷·1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C.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D.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
10.(2024·广东卷·10)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
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由上表可知( )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11.(2024·湖南卷·11)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 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 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 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C.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
12.(2024·黑吉辽卷·16)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 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
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 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黑吉辽卷·11)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视察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企业后,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该主张体现了( )
A.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D.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理念
14.(2023·重庆卷·9)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15.(2023·江苏卷·6)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
A.1841—1868年 B.1868—1895年
C.1895—1922年 D.1922—1949年
16.(2023·天津卷·9)1977年文艺著作大量出版,其中一本叫作《哥德巴赫猜想》,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在困难的处境下刻苦钻研,使人民反思过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件事( )
A.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B.弘扬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
C.助推了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D.推动了大量文艺作品的出现
17.(2023·福建卷·1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18.(2023·福建卷·10)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
时间/年 农业机 械总动 力/万 马力 机械耕 种面积/ 万公 顷 机电灌 溉面积/ 万公 顷 化肥施 用量/ 万吨 农业用 电量/ 亿度
1952 25 13.6 31.7 7.8 0.5
1978 15 975 4 067 2 489.5 884 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19.(2023·辽宁卷·10)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20.(2023·海南卷·9)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21.(2022·河北卷·10)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22.(2022·重庆卷·10)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3.(2021·海南卷·1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24.(2021·重庆卷·9)1978年底,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在香港公开宣布:“不久以前,我们在对外贸易上,还有两个禁区。第一,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不干……第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不干。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这一转变( )
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B.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标志着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5.(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专题6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4·重庆卷·9)下图反映的是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这体现了中国( B )
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
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
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
 据材料“1995—2010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情况”可知,1995—2010年,中国的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均有所增长,这体现了国家对于科技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与1995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思想相吻合,即通过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因此,这一趋势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故选B项;图表中并未提及中国科研人员的总量和世界其他国家科研人员总量,不能得出中国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A项;图表中仅展示了研发经费和投入强度的增长趋势,并未表明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排除C项;虽然图表反映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但并未直接体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内容,D项过度推断,排除D项。
2.(2024.6·浙江卷·10)据统计,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8年增长到原来的近3倍,城乡收入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显著下降。下列项中,与上述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C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故选C项;结合所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时间是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提高,未涉及城市体制改革情况,排除B项;结合所学,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2024·山东卷·8)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A )
A.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C.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
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据材料“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大力加强应用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可知,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从1979年侧重基础变为1984年强调应用研究,这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更强调实际应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强应用研究等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更强调实际应用,这有助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中国科学院的办院方针,并未涉及具体操作,不能得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排除B项;中国科学院是学术机构,不是人才培养机构,且仅通过办院方针不能得出“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时间是1995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4.(2024·安徽卷·9)198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报道:湖南某国企一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欲入职以高薪相邀的江苏某乡镇企业;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他最终被湖北某偏远山区县委书记“用事业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诚意感动人”的做法打动而入职当地企业。这体现出( D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私有制经济有效补充公有制经济
C.改革开放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D.经济体制改革拓宽人才流动空间
 材料提及该副总工程师原本在国企工作,原先想入职高薪的江苏某乡镇企业,最后入职湖北某偏远山区企业,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可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流动空间,故选D项;“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不合题意,与材料国企一副总工程师“因工作不顺不辞而别”相悖,排除A项;“私有制经济”概念不清,材料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等不是私有制企业,排除B项;“缩小”不合逻辑、史实,应为“扩大”,排除C项。
5.(2024·甘肃卷·6)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C )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棉花和棉纱的生产和销售明显受到列强主导的国际市场影响,这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当时中国民族企业刚刚起步不久,深受国际市场影响,“迅速提高”说法有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近代经济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由于受到列强侵略和倾销商品的影响,传统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排除D项。
6.(2024·甘肃卷·10)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D )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据统计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改革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显著增加,这反映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交通现代化的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活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和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故选D项;统计图仅反映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但并未提供关于私人汽车是否已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的具体数据或信息。此外,仅凭拥有量增长不能直接推断出使用频率或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情况,排除A项;统计图内容与汽车制造业是否成为支柱性产业无直接关联。它仅展示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并未涉及汽车制造业的经济地位或贡献,排除B项;统计图并未提供关于自驾游兴趣或行为的具体数据。虽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可能间接反映出自驾游的可能性增加,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人民群众对自驾游的兴趣日益增长,C选项的推断过于主观,排除。
7.(2024·山东卷·9)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表示,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分布在苏联、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外交主张中与这种认识相契合的是( B )
A.结伴而不结盟 B.改善南北关系
C.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D.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据材料“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可知,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南方)得不到发展,十一二亿人口的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北方)难以持续繁荣,其与“改善南北关系”——南方、北方国家利益相连,需加强合作相吻合,故选B项;“结伴而不结盟”是政治领域,与材料侧重经济领域合作相悖,排除A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南北方国家相悖,排除C项;“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全球问题相悖,排除D项。
8.(2024·甘肃卷·16)1978年,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华,帮助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队。1981年,模特队在北京的公开表演引起广泛关注,登上三十多国媒体头条。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D )
A.与法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B.开始引领国际服饰潮流
C.服饰审美发生巨大变化
D.在国际舞台展现新风貌
 皮尔·卡丹作为国际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来华,并帮助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模特队,这一事件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国际影响力。而模特队在北京的公开表演更是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无疑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在时尚、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新风貌,故选D项;虽然皮尔·卡丹来华确实体现了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仅凭这一事件并不能断定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法关系的转变涉及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这一选项过于片面,排除A项;虽然皮尔·卡丹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但他的来华以及模特队的表演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开始引领”国际服饰潮流。中国在国际服饰界的影响力和地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能仅凭这一事件就断定,排除B项;虽然模特队的表演确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于时尚和服饰的新认识和接受,但说“服饰审美发生巨大变化”过于绝对。这一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仅凭一次表演就断定其“巨大”,排除C项。
9.(2024·广东卷·1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B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C.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D.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社会保障制度也由以往单位包办转变为个人承担部分缴费责任,即由国家—单位保障制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故选B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乡镇企业的发展确实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主要影响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非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排除D项。
10.(2024·广东卷·10)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
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由上表可知( C )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据表格信息,在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中,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较大,均超过了50%,结合所学可知,统购、包销等都属于政府行为,这说明国家对私营工业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有着较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故选C项;1953—1956年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1952年私营工业中部分商品产值的比重,未涉及其变化,无法得知其是否增强,排除B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基本形成,排除D项。
11.(2024·湖南卷·11)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 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 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 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C.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农村的经营体制经历了从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这种改革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有更多的剩余农产品可以出售,同时他们也有更多的收入去购买商品,从而推动了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此外,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可能只需要更少的土地就能满足生产需求,这可能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故选B项;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但这一体制在1993年尚未完全确立,并且它并不能直接解释为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而商品零售总额增加,排除A项;“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只是经营体制改革带来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和商品零售总额增加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虽然对农村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它并不直接解释为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会减少,排除D项。
12.(2024·黑吉辽卷·16)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 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B )
①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②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 ③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④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据材料“2022年突破1 000万辆”“2022年达到14%”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电动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这表明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追求,故①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世界大国能源竞争的情况,无法得出“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的结论,故②错误;据“2022年突破1 000万辆”“2022年达到14%”,电动汽车的销量急剧增长说明清洁能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故③正确;虽然电动汽车的普及可能会对交通出行方式产生影响,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一点,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3.(2024·黑吉辽卷·11)1985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视察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企业后,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搞这些大的基础项目,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该主张体现了( A )
A.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D.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理念
 李鹏副总理提出中国要投资电子工业的基础建设,并准备改变过去那种分配制的办法,采取投标和招标的办法,允许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竞争。这一主张明显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一种改革尝试,旨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故选A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在1988年提出来的,排除B项;李鹏副总理的这次视察和提出的改革主张主要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即如何在保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未涉及对外开放格局,排除C项;广州不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
14.(2023·重庆卷·9)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C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据题干时间可知,该曲线图数据呈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变化情况,据曲线图数据可知,自1978年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都有了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该曲线图反映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并没有将重工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并没有涉及国内“区域”问题,排除B项;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15.(2023·江苏卷·6)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C )
A.1841—1868年 B.1868—1895年
C.1895—1922年 D.1922—1949年
 据图示可知,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日本的份额上升最快。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便利了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且在一战期间,英国等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故选C项;1868年以前,日本还未进行明治维新,不会向中国出口这么多商品,排除A项;此时间段内,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尚未被打破,排除B项;此时间段内,列强卷土重来,日本对华侵略受到抵制,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的份额不会上升这么快,排除D项。
16.(2023·天津卷·9)1977年文艺著作大量出版,其中一本叫作《哥德巴赫猜想》,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在困难的处境下刻苦钻研,使人民反思过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件事( C )
A.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B.弘扬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
C.助推了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D.推动了大量文艺作品的出现
 由“使人民反思过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可得,“文革”结束后,文艺著作的大量出版助推了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故选C项;题干所述《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版提倡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通过踏实努力取得成就,这会助推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但不能直接加快科技的快速发展,排除A项;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是在建国之后就提倡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为了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而不能直接推动大量文艺作品的出现,排除D项。
17.(2023·福建卷·1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 )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读书热潮、在党中央号召与肯定下开展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对于解放思想、动员民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积极意义,再由“振兴中华”也可得出,这些做法旨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A项;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服务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属于直接目的,而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政策放宽、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解放思想,而不是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排除D项。
18.(2023·福建卷·10)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D )
时间/年 农业机 械总动 力/万 马力 机械耕 种面积/ 万公 顷 机电灌 溉面积/ 万公 顷 化肥施 用量/ 万吨 农业用 电量/ 亿度
1952 25 13.6 31.7 7.8 0.5
1978 15 975 4 067 2 489.5 884 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据图表数据信息,农业机械总动力、机械耕种面积、机电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用电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业生产的进步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标志着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调整,逐步释放被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排除A项;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的进步,农业合作社主要存在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积极举措,机械、化肥和电力都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
19.(2023·辽宁卷·10)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A )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据材料“女青年自谋职业……肯定和鼓励”可知,个体小吃部、钟表修理部等个体工商户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体现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外私营经济得到发展,说明政府和人民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故选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个体工商户的兴起体现的是所有制的变化,与工业结构无关,排除C项;虽然材料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青年,但并没有体现出在总人数上处于多数的主力军地位,排除D项。
20.(2023·海南卷·9)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D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据材料“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可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激活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说明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故选D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中小企业”属于经济领域而非政治领域,排除B项;材料中的“中小企业”主要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国企的范畴,排除C项。
21.(2022·河北卷·10)1982年4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6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D )
A.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据材料可知,1982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时,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指出香港的主权是中国的,1982年6月,调研小组拟定的十二条政策中“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等基本精神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些精神已经体现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原则,为解决香港问题指明了方向,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鸦片战争后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所以香港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材料没有涉及香港问题的由来,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中方的态度,没有涉及英方对香港问题的态度,不能得知英国是否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晚于材料时间,排除C项;
22.(2022·重庆卷·10)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C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专业户”是中国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自主权提高,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故正确答案为C项。农村生产主要经营方式仍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专业户”和“土地所有制的调整”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23.(2021·海南卷·1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33 116亿美元,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主要得益于( A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
 题干提及相比于1978年,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占比、外汇储备都增长迅猛,结合所学可知,这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紧密相关,故选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都是部分原因,概括不全面,排除B、C两项;“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与题干的时期段有出入,且也是原因之一,排除D项。
24.(2021·重庆卷·9)1978年底,中国外贸部长李强在香港公开宣布:“不久以前,我们在对外贸易上,还有两个禁区。第一,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贷款,不干……第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不干。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这一转变( A )
A.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B.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标志着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由材料“1978年底”“最近我们决定把这两个禁区取消了,基本上国际贸易上惯例的做法都可以干”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体现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选A项;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排除D项。
25.(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C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安徽小岗村的做法体现了群众的探索,结合材料“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知,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展开的,并未在农村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才开始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所述与市场经济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邓小平曾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路,并非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