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
1.(2024.6·浙江卷·19)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 D )
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B.扩大王室领地
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 D.强化国王权力
根据材料可知,在12世纪下半叶后,英国巡回法庭把地方上郡长和贵族的司法权收回中央,使得国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强化了国王权力,故选D项;英国《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排除A项;巡回审判制度扩大的是国王的司法权,并不能扩大王室领地,排除B项;封建庄园制度的瓦解与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发展、黑死病的流行等因素有关,排除C项。
2.(2024·重庆卷·10)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D )
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据材料信息可知,11世纪,作为王权象征的铸币权较为分散,被不同的主体掌握,但随着英国封建王权的加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集中控制着金属铸币的铸造和发行,可见当时的西欧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故选D项;材料只提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铸币权由教会控制,排除A项;英国王室控制铸币厂体现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西欧诸国对铸币权控制的差异,而非铸币工艺问题,排除C项。
3.(2024·浙江卷·11)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腿’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D )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度文明 D.印加文明
据材料信息“以库斯科为中心”并结合所学(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可得出这是印加文明,故选D项;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是特诺奇蒂特兰,不是库斯科,排除A项;玛雅文明不是以库斯科为中心,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某一印第安文明”,印度文明不是印第安文明,排除C项。
4.(2024·安徽卷·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年)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B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据材料“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王表的内容里既有展现王权的方面,也有展现神的方面,故选B项;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埃及王表形制的内容和发展,没有文字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材料“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对于神的崇拜,反映了埃及神庙的兴盛,排除C项;据材料“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可知,古代埃及的王表,是对历代国王情况的记录,与国家分裂与统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5.(2024·安徽卷·11)中古时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史实的文学作品写道:“我的宝剑啊,你何其不幸!虽则我要死了,但仍旧不舍你!靠了你,我踏过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赢得了多少战争,靠了你,我征服了无数土地,由白发的查理统治到今朝。”这一表述旨在( D )
A.揭示战争真相 B.抒发乡土情怀
C.传播神话故事 D.歌颂骑士英雄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文学作品表现了主人公英勇拼搏、宁死不屈的英雄精神,出自中世纪法兰西的一部骑士文学作品、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主要描写了罗兰阵亡时的英勇不屈及对国王查理的无限忠诚,故选D项;材料内容主要是通过追随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的大将罗兰英勇战死的故事,来歌颂罗兰英雄的英勇无畏,并未揭示战争的状况,排除A项;据材料“我赢得了多少战争”“我征服了无数土地”可知,该文学作品歌颂骑士的英勇精神,而非对乡土的情怀,排除B项;《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不是神话故事,排除C项。
6.(2024·甘肃卷·11)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C )
A.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
B.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
C.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
古罗马时期,子女财产受家长支配。屋大维上台后,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的子女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军功财产,这体现了在帝国时期,法律尊重个人财产,故选C项;“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不合题意,与材料军功财产可自由支配相悖,排除A项;“不利于”不合逻辑,应为“有利于”,排除B项;“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说明材料的实质,排除D项。
7.(2024·山东卷·10)图1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2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D )
陶罐上的短语“对抗并彻底击败北方之年”为国王奉献陶罐那一年的名称 1.“哮喘咳嗽年”,因这年哮喘病大流行而命名 2.“流星年”,因这年有很多流星出现而命名 3.“和平年”,因这年两个部族达成和平协议而命名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据材料图1,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可知,这年埃及国王“对抗并彻底击败北方”,据材料图2,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的年表可知,这些年北美印第安人发生了大规模的哮喘病、流星、两个部族签订了和平协议,通过年名研究可以了解到历史信息,故选D项;“文明交流”不合题意,与材料只提及埃及、北美的年名相悖,排除A项;“具有普遍性”不合逻辑,材料只提及了两个地区,不能涵盖全世界,如古代中国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排除B项;“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不合史实、题意,材料中埃及、北美印第安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排除C项。
8.(2024·湖北卷·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A )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材料提及罗马帝国皇帝们给予禁卫军特殊待遇,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乃至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据此可知禁卫军等军人集团势力过大,对帝国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故选A项;“经济繁荣”不合题意,应为“巩固皇权”,排除B项;“增强军队战力”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禁卫军野心膨胀相悖,排除C项;“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不合题意,与材料罗马帝国皇帝“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相悖,排除D项。
9.(2024·湖北卷·12)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D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材料信息可知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经历了变化。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货币成为主流通货。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故选D项;据材料信息此时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是两个独立的地区,19世纪中期,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封建庄园制度成熟,推动封建经济发展,材料中强调商业贸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10.(2024·甘肃卷·12)13世纪,巴黎大学成立之初,主座教堂主事(高级神职人员)掌握授予教师执教资格的专有权。之后,教皇颁布谕令,规定主事只能根据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向申请者授予执教资格。执教资格授予权的变化表明,巴黎大学中( B )
A.教师摆脱教会管控 B.教师行会地位上升
C.主事权力彻底废除 D.世俗自由风气盛行
原本主座教堂主事拥有授予教师执教资格的专有权,但教皇的谕令使得这一权力转移到了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手中。这明显表明,教师行会在巴黎大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它们的声音和意见在决定教师执教资格方面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故选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执教资格的授予权有所变化,但并未直接说明教师完全摆脱了教会的管控,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主事仍然参与执教资格的授予过程,只是其决策需要基于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意见,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这一变化更多的是关于巴黎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而非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1.(2024·山东卷·11)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B )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从材料描述可以看到,13世纪后,掌握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逐渐控制了行会,使得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更高的入会门槛。这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富人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利用行会这一组织形式来限制竞争,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故选B项;虽然技术革新可能会影响行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准入门槛,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技术革新的相关内容,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行会内部的变化,特别是成员身份的变化,而并未涉及城市管理体制的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与行会成员身份的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且行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内部变化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和经济因素的作用,而非政治因素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
12.(2024·北京卷·11)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B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书信中提到的征收物品有椰枣、谷物、芝麻等农产品,也有皮毛服装等手工业品,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行业种类是多样的,故①正确;书信中明确提到了征收谷物、清理运河便于灌溉等指令,这些都是直接关联到农业生产的。这反映出古巴比伦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②正确;从书信的内容来看,国王是在命令地方总督进行各种征收和管理活动,这并不能说明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所有。实际上,这些资源仍然是国家的,总督只是被授权进行管理和征收,故③错误;从题目描述中可以直接看出国王汉谟拉比通过给地方总督写泥版书信的方式来处理国家事务,包括经济、军事、司法等多个方面,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3.(2024·北京卷·12)2008年,时任希腊总理在一个拜占庭艺术主题展上致辞,强调拜占庭的遗产“不但被欧洲人分享,而且为其一度覆盖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D )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是波斯帝国,故①错误;基辅罗斯是东欧的一个早期国家,其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这证明了拜占庭的遗产确实跨越了欧洲,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包括东欧的斯拉夫民族,故②正确;奥斯曼帝国在征服拜占庭后,虽然吸收了一部分拜占庭文化,但并未全盘接受和传承。此外,奥斯曼帝国主要位于亚洲,虽然其文化受拜占庭影响,但这一选项并未直接体现拜占庭遗产被三大洲民族分享的观点,故③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对近代欧洲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证明了拜占庭的遗产不仅在欧洲内部有深远影响,还推动了欧洲法律体系的进步,从而间接影响了更广泛的欧洲文化和社会,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4.(2024·江苏卷·11)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C )
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
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
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据材料“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出现……新派学者”“研究却以民间为主”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了大量西方医学、天文学书籍,还形成了西学翻译的新派学者,且西学的输入及研究以民间为主,这表明日本国内民众社会观念出现变化,关注西学,故选C项;1853年,美国炮轰日本(黑船事件),“轰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日本被迫逐渐摒弃闭关锁国政策,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日本翻译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并且还是以民间研究为主,不足以代表日本“全面吸纳”整个西方近代文明,排除B项;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15.(2024·广东卷·12)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C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虽然在兴起时间、地理空间上不同,但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改革币制等措施强化统治,这反映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在国家建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故选C项;互鉴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美洲的印加帝国因其地理位置,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同源性指文明产生的源头相同,材料中的四个帝国文明起源并不同,排除B项;同步性指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相同的措施,材料中的四个帝国并非在同一时间兴起,也并非在同一时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
16.(2024·湖南卷·12)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D )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据材料“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吸收了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的习惯法,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故选D项;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形成于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与“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不符,排除B项;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与“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不符,且罗马法的主要部分应该是成文法,排除C项。
17.(2024·黑吉辽卷·13)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D )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11世纪,天皇利用法令取缔非法庄园,并可将其没收,天皇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增强自身实力,故选D项;结合所学日本的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因此天皇的打击对象并不是地方官员贪腐,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天皇打击庄园领主,易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稳定两者的主从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律令只是天皇打击庄园领主的手段,其目的并不是维护政令统一,排除C项。
18.(2024·黑吉辽卷·12)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C )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形成多神崇拜
根据材料可知,古姆诺帕里亚节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这样一些公共节日塑造了公民的共同经历和情感,有利于增强公民集体意识,维护城邦团结,凝聚城邦公民意志,故选C项;斯巴达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A项;这样一些公共节假日,并不能直接使城邦经济繁荣,排除B项;多神崇拜在斯巴达早已有之,并非通过节假日来形成多神崇拜,因果颠倒,排除D项。
19.(2023·重庆卷·11)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D )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画面体现中古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在此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制度,因此骑士阶层逐渐衰落,这说明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故选D项;材料并无骑士阶层弃武从商的信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显示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的传统,并不是绘画风格变革,排除B项;材料并无抄本创作被商人控制的信息,排除C项。
20.(2023·重庆卷·10)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 )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
据题干“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认为要想获得“最好的幸福”,信徒们要遵奉高种姓群体和婆罗门教,该条文旨在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故选A项;“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好的幸福”,与“教育”无关,排除B项;据题干可知,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而不是“打破”,排除C项;题干设问述及的是“该条文”,而不是“《摩奴法典》”这部法论文献,排除D项。
21.(2023·江苏卷·11)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D )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
据材料可知,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三个地区的缴税比例加起来超过了波斯帝国总税额的一半,而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地区农业经济发达,故选D项;“已转移至印度”不合史实,大流士一世将苏萨(位于伊朗境内)、爱克巴坦那(位于伊朗境内)、巴比伦(位于伊拉克境内)、帕赛波里斯(位于伊朗境内)作为首都,排除A项;“基层社会治理”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税收系统相悖,排除B项;“孤立发展”不合题意、史实,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专题8 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
1.(2024.6·浙江卷·19)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 )
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B.扩大王室领地
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 D.强化国王权力
2.(2024·重庆卷·10)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对铸币的控制较弱,许多铸币厂由教会掌控,其发行的货币占主导地位。法国铸币业被大领主控制,货币的原料、工艺和设计都颇为粗劣。英国王室则控制了大量铸币厂,每三到六年便调整货币设计。这表明当时西欧诸国( )
A.教会引领货币经济改革
B.封建经济陆续走向瓦解
C.王室鼓励铸币工艺创新
D.王权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3.(2024·浙江卷·11)某一印第安文明的道路系统相当发达,“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一万六千公里。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飞毛腿’信使接力传送,每天行程计达二百二十五公里”。该文明是( )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度文明 D.印加文明
4.(2024·安徽卷·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年)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5.(2024·安徽卷·11)中古时期,一部取材于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史实的文学作品写道:“我的宝剑啊,你何其不幸!虽则我要死了,但仍旧不舍你!靠了你,我踏过多少山野,靠了你,我赢得了多少战争,靠了你,我征服了无数土地,由白发的查理统治到今朝。”这一表述旨在( )
A.揭示战争真相 B.抒发乡土情怀
C.传播神话故事 D.歌颂骑士英雄
6.(2024·甘肃卷·11)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
A.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
B.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
C.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
7.(2024·山东卷·10)图1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2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
陶罐上的短语“对抗并彻底击败北方之年”为国王奉献陶罐那一年的名称 1.“哮喘咳嗽年”,因这年哮喘病大流行而命名 2.“流星年”,因这年有很多流星出现而命名 3.“和平年”,因这年两个部族达成和平协议而命名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8.(2024·湖北卷·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9.(2024·湖北卷·12)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10.(2024·甘肃卷·12)13世纪,巴黎大学成立之初,主座教堂主事(高级神职人员)掌握授予教师执教资格的专有权。之后,教皇颁布谕令,规定主事只能根据教师行会多数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向申请者授予执教资格。执教资格授予权的变化表明,巴黎大学中( )
A.教师摆脱教会管控 B.教师行会地位上升
C.主事权力彻底废除 D.世俗自由风气盛行
11.(2024·山东卷·11)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12.(2024·北京卷·11)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4·北京卷·12)2008年,时任希腊总理在一个拜占庭艺术主题展上致辞,强调拜占庭的遗产“不但被欧洲人分享,而且为其一度覆盖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024·江苏卷·11)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 )
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
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
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
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5.(2024·广东卷·12)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16.(2024·湖南卷·12)自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
A.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17.(2024·黑吉辽卷·13)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18.(2024·黑吉辽卷·12)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形成多神崇拜
19.(2023·重庆卷·11)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20.(2023·重庆卷·10)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
21.(2023·江苏卷·11)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