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2016年春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 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4. 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B.唐僧回到长安后帮助唐太宗辅佐朝政
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5.红星中学举办展览,展出下列三副图,给它确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唐招提寺 图二唐开元通宝 图三 日本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于708年)
A. 发达的佛教文化 B.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
C.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 D. 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
6.下图是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曲辕犁 B.翻车 C.水排 D.耧车
8.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右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
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 D.南宋时,南方稻米产量的增加
二、非选择题(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6分,共22分)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2分)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1分)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2分)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晚交易,三鼓以后还可以开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街、药铺等。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1分)请分析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1分)
(3)结合材料一,归纳材料二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3分)
12.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能反映的现象是什么?(1分)
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4分)
红安县2016年春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时间:30分 满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D A B C D A C D
二、非选择题(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6分,第12小题6分,共22分)
10.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分)
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3分)
(2)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2分)(言之有理即可)
(3)不全面。(1分)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2分)
11. (1)唐朝(1分)
(2)景象:商业繁荣,经济发达;(1分)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可答:生产力的发展)(1分)
特点:1、住宅区和商业区没有明显区分;(1分)
2、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1分)
3、出现了专门的街市。(1分)
12. (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1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1分)
(3)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社会相对稳定;(1分)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1分)
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