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第四节,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学生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南半球最发达的国家。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选取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来突出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课程目标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它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 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 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影响。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它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及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探究合作学习、问题导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片段 你知道片段中小尼莫风景秀丽的家在哪里吗? 学生活动:像是在海底,有珊瑚。 教师活动:小尼莫的老家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们今天就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两个方面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尼莫的老家是怎么样的。 教学环节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一)、特有动物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澳大利亚国徽,提问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中你看到了哪几种动植物呢? 学生活动:袋鼠、鸸鹋、金合欢等 教师活动:那么同学们我们刚刚的标题什么呢?那个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活化石博物馆呢?那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介绍一下原因。 学生活动:据统计,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有特有鸟类450种,特有植物9000种。因为古老的生物种类多,所以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教师活动:下面就让我们认识这些特有的动物吧。 学生活动: 袋鼠——跳高和跳远冠军 鸸鹋(澳洲驼鸟)国鸟 琴鸟 鸭嘴兽:最古老的卵生哺乳动物 考拉(树袋熊)国宝 桉树 ( 国树) 金合欢 别名叫相思树 (国花) (二)、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想一想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观察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总结原因。(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读图,并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 ①半球位置 ②维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独占一整个大陆的国家。 教师活动:澳大利亚大陆独处在南半球的海洋上已经有6500万年了。想想这对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有什么影响?出示大陆漂移图。并提出疑问,什么颜色的大陆代表澳大利亚大陆?(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澳大利亚大陆6500万年前就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处于孤立状态,自然条件单一,动物缺乏竞争进化缓慢,因此形成很多古老的物种。被称之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海洋阻断了陆路联系,陆地生物长期无法在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之间自由迁移,澳大利亚生物进化极其缓慢。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巩固练习 思维升华 教师活动:你知道什么是活化石吗?中国的额活化石有哪些? 学生活动:熊猫等 (教师展示蟑螂、熊猫、扬子鳄和银杏) 教师活动:播放《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一女子救助考拉视频》,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我们应该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为保护动植物以及保护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比赛》视频,此视频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说明了澳大利亚人民养羊并且卖羊毛。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的原因是澳大利亚是世界放养绵羊数量与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合绵羊生长和繁殖的自然条件 学生活动: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和气候。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中圈出的地形并在两分钟后汇报。 学生活动:汇报讨论成果。 教师活动:观察澳大利亚地形图,在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是那条河? 学生回答:墨累河。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图片,中所圈出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两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澳大利亚的气候图,想一想,澳大利亚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小组讨论3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结合澳大利亚的大致纬度范围。看看澳大利亚的温度条件是否都适合发展养羊业?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大陆地处南纬11°~41°之间,除东南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外,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气温普遍较高,适合一年四季露天放牧绵羊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澳大利利亚的牧羊带分布。 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读降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活动:想一想澳大利亚的牧羊带与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学生讨论2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活动:小组讨论4分钟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讲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养羊业机械化与专业化和经济转型。 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的两个知识点,分别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学习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认识澳大利亚稀有的动物,理解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的成因。了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并可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视频中尼莫的爸爸告诉尼莫上学要学习一些知识,以此视频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国旗和国徽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澳大利亚,尤其是国徽上的二只小动物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对阶段性知识进行总结,由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搜集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活动情景,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示学生根据图片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总结可以帮助老师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总结是把一个知识从外部理解到大脑知识框架的过程,及时总结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问题未得到解决,教师再次引导。 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能使学生巩固所学提高能力、查漏补缺,能够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能将地理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养成爱护动植物的良好习惯。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地理图象做为一种直观教学的重要工具,蕴含有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层次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形成地理概念、总结地理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分析地理规律等思维过程中,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这一活动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 在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文字对地理事物的描述,有的内容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或者难以形成较深的认识,这是文字描述缺乏直观性所致。我们可以借助图表的直观形象性来帮助学生对文字描述进行理解。
板书设计
作 业 基础作业:制作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弹性作业(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至少选做一题): 1、基础提升:绘制澳大利亚地形图。 2、拓展延伸:自行搜集澳大利亚相关知识。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①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③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答偏了,能够引导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解释;④本节课知识点的讲授、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都是通过读图来完成的。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图片,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不足之处:①本节课的活动环节较多,如读图分析、看视频分析、解释地理现象等。②教学全程由老师引导,学生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③课堂气氛不够幽默风趣,学生学起来会很枯燥。 改进措施:①进一步熟悉教材,拓展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尽快掌握地理教学的教法。②在授课过程中上,还需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③增加幽默感,提高课堂气氛;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提高对知识的全面把握。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