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物态变化(第5课时)(课件 17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物态变化(第5课时)(课件 17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6 18:22:24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3.2 物态变化
第5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冬季,当门窗紧闭一段时间后,教室玻璃窗内侧会出现一层水雾,变得模糊不清,为什么?
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
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白气”是什么?
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
清晨,路边花草上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新知讲解
汽化和液化(二)
探索活动
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块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观察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玻璃片的下表面有小水珠出现,此现象是热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再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本实验说明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发生液化成为液体。
探索活动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用食指顶住注射器口,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汽化成乙醚气体
液化成液态的乙醚
气态的乙醚体积压缩变成了液态的乙醚,即压缩体积可以使气态的物质发生液化。
乙醚是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时要远离明火,保证空气流通。
液态乙醚不见了
出现液态乙醚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2.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因为靠近壶嘴的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还没液化成小水滴,而在上面的一段,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00℃的水蒸气遇到皮肤时,先液化成100℃的水,放出大量的热量,然后100℃的水再继续降温放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放出的热量要多。因此,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气体液化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有用。
人们通常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
在运载火箭中,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的一侧和背阳面的一侧的温度差有250℃左右。
热管的结构如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吸液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中心是气腔。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
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电冰箱是常见的家用电器。电冰箱能使冷冻室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基本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和气体液化放热。
电冰箱是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里的热,使冷冻室里的温度降低。压缩机将产生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低沸点冷凝剂汽化吸热
吸热之后,冷冻室降温
蒸气被空气压缩机抽走并压缩
再经冷凝器冷却
蒸气发生液化放热
放热之后,外壁升温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①打开冰箱,烟雾冒出来。
②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烟。
③冬天,我们口里呼出白气。
⑤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⑥夏天,地面的自来水管经常会冒汗。
④雾的形成。
注意:这些雾和气都是水汽遇冷形成的液体水。
水蒸气
一般情况
升入高空
在低空中
遇冷
放热
液化
遇冷
放热
液化
遇冷
放热
液化
小水滴
水滴
小水滴


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气”
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
凝结在空中尘埃上形成雾
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露
课堂总结
物态变化(五)
气体液化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放热
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理解液化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被液化。
②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氮气。
③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出汗”等,这些现象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的,而不是空气液化产生的。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常压下,空气中占主要成分的氮气大约在-196℃液化,氧气大约在-183℃液化。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C
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B
4、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
B. 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
D. 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B
5、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前,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发现B中水温升高,请解释原因。
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B中水吸收热量升温。
烧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