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查阅资料,了解卡夫卡和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1.提炼要点,透过荒诞的情节,分析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重点)
2.与《促织》形成群文互读,借助“人化为虫”的相同故事探究不同风格作品的多元差异。 (难点)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也在塑造“化身”故事,只是,他们的“化身”和我们存在着太大的差别。谁能说说看,与我们的各种“化身”故事相比,《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看似美好而实则悲惨的“化身”故事。比如女娃化身为精卫,望帝化身为杜鹃,梁祝化身为蝴蝶,成名的儿子化身为蟋蟀……这些“化身”,很大程度上来自后人对美好被毁灭的不接受,便借助神话的方式为其添加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尾。
对比思考
中国古典文学
对比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我国的神话故事中,“化身”往往赋予主要形象以超能力,使其能够完成作为人时无法完成的事;
我国的神话以观赏者视角将“化身”唯美化。
我国的神话充分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没有丝毫浪漫的成分,“变形”反而使人物丧失了人的正常能力。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从当事人视角表达“化身”的各种不适应……
《变形记(节选)》中的“化身”侧重表达现实人生的沉重。
走进文本,
完成任务一
1
走进文本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
格里高尔的身份及房间陈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3-4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与身体感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5-6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7
家人催促格里高尔起床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8
格里高尔认为变身甲虫是自己的幻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9
格里高尔无法起床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0-11
格里高尔为起床而努力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2-13
格里高尔起床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行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4
公司来人调查格里高尔迟到原因,格里高尔终于从床上翻到地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5
对话及格里高尔心理活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6
父母、协理以及格里高尔间的对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7
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期望被理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8
协理的不满与指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9
格里高尔对协理指责的回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0
格里高尔试图站起来,去赶八点钟火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1
家人听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反应与表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2
格里高尔宽慰于自己又被纳入人类的圈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段落
核心内容
概括内容
活动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3
格里高尔打开房门的全过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4
他人见到格里高尔后的反应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5
格里高尔眼中的外部世界景象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6-27
格里高尔的灵魂独白、协理被吓跑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8
格里高尔的担忧以及母亲的表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9
父亲把格里高尔逼回房间
梳理结构
活动 2:以“变形”为线索,梳理文章结构。
写格里高尔走出房间后发生的故事。
24-29段
1-6段
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身为虫后的心理活动;
7-13段
写格里高尔起床的过程;
14-23 段
写人物间的各种对话;
格里高尔经历了哪些“变”呢?这些“变”反映了格里高尔怎样的人物形象。
全文了解
1、小说里,发生在格里高尔身上的变化有哪些?
写格里高尔身体、声音的变化,即生理上的变化。
身体的变形:
(1)肚子高高隆起,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2)许多细的可怜的腿脚
(3)腿上还有白色斑点
声音变化:
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细节描写
动作变化:
(1)翻身艰难:已经无法侧卧
(2)起床艰难:
(3)开锁艰难:
(4)退回房间艰难——动作、细节描写
作用:描写了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生活状态,使人感受到这是一个真实却又荒诞的世界。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连用五个疑问句 —— 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
(第6段)
挣扎起床去赶火车,心急如焚。
“这么早就起床”、“人哪能少得了睡眠”
(第5段)
但为了父母亲,为了债务,谨小慎微,不敢反抗;“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
“多么艰辛的职业”
(第4段)
奔波劳累,饮食低劣,孤独。
“我发生什么事啦?”
(第2段)
并不十分惊异,比较平淡。
格里高尔的形象
对工作
对家庭
忠诚、努力
负责、体谅
对亲情渴望
对自己
麻木、压抑
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债务,孝顺父母,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接受。
2、屋里其他人的变化:
父亲握起拳头,露出一脸敌意 用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一边跺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到房间去,逼着格里高尔回到房间去
大喊大叫地催着格里高尔往前走/猛力一推
父亲:
(刻画了父亲是一个残忍、没有人情味的人)
——动作描写
向格里高尔走了两步,随即倒了下去
母亲:
(刻画的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
一声大叫、惊骇
协理:
(刻画了协理是一个冷漠的人)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格里高尔对家人的关心、承担家庭债务的责任心,没有发生改变;
格里高尔依然具有人的意识。
不变的是
善良、宽厚、隐忍、孤独、有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格里高尔:
躲避、讨厌、虐待、嫌弃
家人:
“变”与“不变”的对比:
——形变而心未变,虫形人心
——形未变却心变,人形虫心
“虫形人性”
“人形虫心”
养活全家
关爱家庭
渴望亲情 得到慰藉
拼命还债
高度负责
初有亲情
不予理解
渐生歧视
憎恨厌弃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本质利用
情感淡漠
格里高尔
家人
《变形记》中有哪几种变形?
生理变形:格里高尔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臭虫。
心理变形:格里高尔是家和公司的挣钱机器,他个人的内心无人关心,他无比渴望摆脱沉重的生活。
人际关系变形:变成臭虫以后,跟社会、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颠覆,让格里高尔得以看到人际关系最阴暗的一面。
`
人异化为虫
生活沉重
工作艰辛
拼命还债
养活全家
活动艰难
无人理解
满身创痛
亲人厌弃
善良忠厚
有责任感
孤独无助
痛苦绝望
`
象征
人的异化
人性异化
人际关系异化
合作探究
完成任务二
2
合作探究
姓名:
籍贯:
出生年月:
职业:
性格:
活动3: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 。
格里高尔·萨姆沙。
不详。
不详,约为公元1900年前后。
某公司旅行推销员。
能吃苦,有担当,不满于现状,但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竭尽全力地工作。
合作探究
活动3: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为格里高尔制作一份简历 。
家庭成员:
主要经历:
父亲、母亲、妹妹。
成年之前,生活在富裕家庭;成年后服兵役,官至少尉;退役后在自家店里做生意;五六年前父亲破产,店被抵押,为了帮助父母还债,给他人打工,推销布料;一天清晨,突然变成一只甲壳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分析问题
活动4: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
的生存状态?
坚硬的甲
大身躯、多细足
行动困难
1
2
3
甲虫的特点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人际关系隔膜,自我封闭
不堪生活重负
难以主宰、把握自己的命运
分析问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活动4:概括分析甲虫的特点,分析其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
的生存状态?
人声一虫呜
笨拙、卑贱
弱小
4
5
6
格里高尔生存状态
甲虫的特点
无法交流和沟通、封闭孤独
自卑心理
小人物、微不足道
走近作者
完成任务三
3
卡夫卡(1883年-1924)
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
他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了解卡夫卡】
长篇小说:
《审判》
《城堡》
《变形记》
《判决》
《饥饿艺术家》
…
短篇小说: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
作者生平
活动5:查找资料,了解卡夫卡生平及其创作动因。
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以“骂、威吓、讽刺、狞笑”为主要手段的家长式专制统治。
创作动因
卡夫卡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在信中卡夫卡提到自己欣赏的一位犹太演员洛伊。
活动5:查找资料,了解卡夫卡生平及其创作动因。
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作一只甲虫。
深入了解
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背景介绍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创作风格
活动6:查找资料,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
流行
起源
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当表现主义和文学创作相结合时,便形成了表现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就是卡夫卡,代表性作品就是《变形记》。
代表
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
风格
创作风格
活动6:查找资料,了解表现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其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
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主要特点
走进文化
完成任务四
4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变形原因
具体阐述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
心理原因
格里高尔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对此加以探析并完成档案卡的第二部分。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人情淡漠
内心烦恼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
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疑(18段)、遭歧视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原因)
潜意识里的自己要逃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主观的、内在的自身原因)
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的机械、繁重)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他是老板的奴才、没有脊梁骨,也没有头脑。(第6段)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变形原因
具体阐述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
心理原因
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泊、心里烦恼
独自养家、背负债务
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
社会的原因
家庭的原因
个人心理的原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虫的特点:行动极其不便)。
卡夫卡为何要让格里高尔以甲虫的形象死亡?
格里高尔不死或者恢复人的形状行不行?
THE
METAMORPHOSIS
从本质意义上讲,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意味着他人性的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
甲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
甲虫行动缓慢,表明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频率快的强烈逆反。
甲虫是笨拙、卑贱却又是自由的,是格里高尔的自卑心理和人生理想的结合。
甲虫有“甲”,是人际关系冷漠的反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理壁垒的映射。
甲虫是弱小的,任人宰割的,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甲虫丑陋而无利用价值,只会让人感到恶心和厌恶,所以最后他化成甲虫之后才会遭到家人的无情抛弃,甲虫也整体象征着西方人的现实生存困境。
卡夫卡让格里高尔以甲虫的形象死亡,从而更好地突出主旨,所以格里高尔不可以不死或者恢复人的形状。
《变形记》的主题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2.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文化思考
探究“人化为虫”背后的文化差异。(重难点)
活动7:比较《促织》《变形记(节选)》
化作蟋蟀
变形为甲壳虫
文化思考
①同样是“人化为虫”,在《促织》与《变形记》的矛盾冲突中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促织》借“人化为虫”而“解决”矛盾,给无助的人们以希望;
《变形记》借“人化为虫”而制造矛盾,让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
文化思考
②两种“人化为虫”的背后,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促织》体现中华文化中对“大团圆”的追求和向往。
《变形记》体现了西方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性的审视与反思。
文化思考
③透过“人化为虫”的荒诞,可以品读出怎样的共性化思想?
在极端艰难甚至黑暗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灵魂和肉体往往被扭曲、被变形或者被毁灭。
唯有改变黑暗的现实,才能消弭各种异化。
走进心灵
辨识人性
5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荒诞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了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课后思考
活动8:成名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惟思自尽”,格里高尔因为生活的重压而异化为甲壳虫。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无法挣脱各种各样的压力。结束生命只是懦夫的消极逃避,将灵魂异化为虫亦是弱者的自欺与自弃。
请以“成名(或格里高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结合课文中的相关情节,阐释你对生活重压的理解。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