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6 18: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宏图大地2024-2025(下)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史学科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多彩的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下图所示的石碑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的浮雕,浮雕刻画了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这可用来研究古巴比伦王国
A.君权神授的政治特征B.完备的法律体系
C.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D.成熟的官僚制度
3.下列可供研究古代尼罗河区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
A.泥版文书B.金字塔
C.《罗摩衍那》D.《吉尔伽美什》
4.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②城邦民主政治的出现
③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④创造了1到9的数字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5.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为有效治理,大流士一世
A.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B.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C.任用马其顿人担任要职D.借助佛教强化了统治
6.下列与下图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B.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
C.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D.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
7.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西端,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是
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
8.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
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
9.中世纪早期政教冲突爆发时,国王承认其权力直接来自上帝。然而,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家越来越强调王权源自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这一变化反映了
A.欧洲的国家认同观念形成B.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利益一致
C.王权逐渐摆脱教权的干预D.王权和教权相互依赖相互利用
10.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城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B.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C.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法典D.深受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影响
11.如表是某同学学习古代某一帝国的课堂笔记。该帝国
1 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2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
3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4 20世纪在分裂中逐渐灭亡
A.实行政教合一制度B.有代表作《一千零一夜》
C.居民都信奉基督教D.实行种姓制度,影响深远
12.1206年,突厥人占领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国家建立了常备军,引入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以苏丹为最高统治者。苏丹之下,设立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建立行省。这表明,印度
A.进入了外族奴役高压统治时期B.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殖民地
C.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集权体制D.影响中国行省制度的创立
13.公元604年,“皇太子亲肇作宪法十七条”。这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以古代中国法律为模板制定的。为确立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君臣、父子的人伦纲常和等级观念被圣德太子纳入到法典当中。这一法典
A.标志着中央集权国家建立B.实现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C.完善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为大化改新创造了条件
14.6世纪,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依靠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部族,挑战波斯丝路霸权,将丝绸贸易的重心移到红海、印度洋地区,但这种努力彻底失败。“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是
A.马里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D.阿克苏姆王国
15.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古代玛雅人
A.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B.发明了“浮动园地”
C.培育了西瓜等农作物D.创立了伊斯兰教
16.有学者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要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尤其是落后于技术发展格外早的欧洲人。直到1500年美洲大陆才刚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西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年就已达到的文明阶段。”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B.不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C.美洲文明没有研究的价值D.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达到城邦兴起的程度。此时的城邦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独立自主。与东方的商业联系和对东方文明的吸收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就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这对希腊城邦形成具有特殊意义。在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人袭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节日和历史纪年。与东方各国不同,希腊城邦大多建有神庙,宗教思想在城邦意识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城邦治理过程中,出现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在许多城邦,公民政治获得充分发展,公民可直接参与城邦管理,这对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影响巨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篇》
材料二: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条件(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发展的影响。(1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资金。当时唯一可以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是,接受者们即封臣们倾向于地产当做私人领地来管理。(后来)政权转到了封臣们手中;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为私有财产。这些强有力的封建主再把他们的土地分成更小的封地,分给那些依靠他们而不是依靠国王的追随者。封建领主和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领主提供封地以外,还应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通常约40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要把西欧与同时期那些刚刚部分步入文明阶段并且变革也同样迅速的社会相比。欧洲的统治局面与非洲的局势相近,尤其是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日本可以说是与欧洲同期的唯一一个封建社会。而在对外扩张的兴趣上,西欧要比日本大的多,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明证。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封君封臣制产生背景,并分别说明封君封臣的权力和义务(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日本政府在封建社会时期对外扩张的史实。试以10-12世纪日本的相关史实,从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秩序维护、制度保障方面说明欧洲的统治局面“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8分)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如果说文明史研究的空间维度,印证了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文明史研究的时间维度,就印证了另外一句往哲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各有特色。这些特色是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曲折的时光隧道中,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独特呈现。文明总是在交流、互鉴、冲突、融合等相互关系中经历着成往坏灭、涅槃重生。
-摘编自张国刚《文明史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刍议》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古代文明”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阐述完整。)
宏图大地2024-2025(下)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
历史学科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西亚)。《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浮雕显示的是汉谟拉比正在从太阳神的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权杖,展现了王权来自于神的授予,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君权神授的政治特征,A项正确;一部法典无法研究法律体系的完备性,排除B项;通过浮雕神和王内容并不能看出社会秩序的等级性,排除C项;浮雕内容是关于王权来源的信息,并不能作为官僚制度发展程度的史料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3.B【详解】根据所学,红海以西是非洲,而金字塔在埃及境内,地理位置相符,故B正确;泥板文书是古代西亚一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记录,A项不符合题意;《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属于古巴比伦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是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古印度创造了1到9的数字。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城邦民主政治出现于古希腊,古埃及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②③不属于亚洲文明,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版图空前膨胀,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为有效治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A项正确;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排除B项;任用马其顿人担任要职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佛教刚刚建立,还不具备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佛教此时还流传于古印度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由此可见,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亚历山大帝国兴起,A项正确;波斯帝国率先实行行省制,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排除D项。故选A项。
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后(欧洲)。据材料可知,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兴起于亚欧大陆西端,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波斯帝国是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336年一前323年,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体的组织”可知,当时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庄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D项正确,“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农作物的产量有限,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封闭性,排除A项,“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是西欧庄园的经营特色,但是材料主要表现西欧庄园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排除B项;中世纪的“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其诞生于西欧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不是西欧庄园中,排除C项。故选D项。
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欧洲对王权来源的认识由上帝到社会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的变化,这反映了欧洲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观念的形成,A项正确;教权和王权的利益不一致,相互斗争相互利用,排除B项;由材料“神学家越来越强调”可知此时王权并未摆脱教权干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王权和教权的相互利用,排除D 项。故选A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后灭亡掉了拜占庭帝国,所以拜占庭帝国并没有深受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影响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拜占庭帝国都城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拜占庭帝国是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在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ABC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奥斯曼帝国时期。根据材料“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20世纪在分裂中逐渐灭亡”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历史。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到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文学代表作是《一千零一夜》,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并不是基督教,排除C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印度。根据材料可知,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在军事、王权、制度、中央集权方面都有建树,说明德里苏丹统治下的印度国家体制较为完善,C项正确;虽然突厥人是外族,高压政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只是引入了阿拉伯的制度,并没有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中国行省制的创立是元朝,他们之间不一定存在借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可知,日本圣德太子改革,意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这也为大化改新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圣德太子改革,意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而非建立,排除A项;实现了日本的社会转型,实现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日本封建制度开始于大化改新,此时尚未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关键信息“6世纪”“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所学可知,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红海沿岸,是当时在东非最强大的国家,D项正确;马里位于中非,且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位于西亚,且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古代玛雅人建造了大量的金字塔用于祭祀和坟墓,A项正确。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排除B项;西瓜最早产于非洲,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由穆罕默德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古代印第安人的文明程度落后于欧亚人,其文明起步比西亚晚了数千年,说明不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差异而非不同文明多元共生,排除B项;美洲文明没有研究价值的说法绝对,与材料强调的文明发展存在差异不符,排除C项;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是对材料的误读,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反了唯物史观,排除D项。故选A项。
17.(1)特点: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独立自治;文化认同(共同的文化基础);建有神庙,宗教色彩浓郁;实行诸多不同政体形式(政体形式多样);公民政治发达(公民享有直接参政权)。(6分)
条件: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普遍使用);社会内部阶级分化;吸收和借鉴东方文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4分)
(2)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组织机构众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具有一定自治权。(4分)
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治理的能力;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强化王权和统一。(6分)
18.(1)背景:德意志君主将地产作为国家机构运行的报酬,缓解资金不足;封臣们将地产作为私人领地并分给其追随者,领主与追随者制定相应的契约。(4分)
封君的义务:对封臣提供封地和保护的义务;封君的权力:要求封臣对他效忠(4分)
封臣的权力:封臣享有封地的权力封臣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4分)
史实: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入侵朝鲜。(2分)
理解:经济组织形式:日本实行庄园经济。秩序维护: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了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制度保障:形成了幕府制。(6分)
19.论题: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12分)
阐述:古埃及位于尼罗河中下游,定期泛滥的河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为埃及文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不仅形成了统一的王朝,还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官僚系统,并诞生了金字塔、太阳历等文明成果。而同为大河文明的印度则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催生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则因多山少平原,陆路交通不便,导致城邦林立,加之发达的海外商贸经济,使希腊出现了如雅典这样的小国寡民的民主城邦,公民不仅可以担任公职,而且可以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这一民主政治的氛围也孕育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如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哲学等。总而言之,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等多种原因,古代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多元化的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