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 族 大 团 结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两角:朝鲜族和土家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一元:侗族和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和彝族
五元:藏族和回族
新课导入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你认得哪些民族呢?
民族自治区域实施的前提是?
民族自治实施的区域?
民族自治地区有什么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立法、经济、文化管理、交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文成公主入藏
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土尔扈特部东归
回族形成
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原因
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
藏族主要集中于西藏、青海和四川,
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
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新疆,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
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
高山族集中于台湾,
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
现实特点: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原因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确定实施
载入宪法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施
5个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研读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新时代
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很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我们新中国就是要帮助各民族发展,这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周恩来
佤族翁丁寨
佤族人民
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①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二、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
西藏
民主改革
②经济上:国家采取优惠政策,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人才援藏
援藏干部·孔繁森
工程援藏
教育援藏
资金援藏
意义: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
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
③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
青藏铁路线路
青藏铁路
④战略: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战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被称为“吉祥的天路”
二、共同繁荣发展
2.举措
青藏铁路
意义: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青藏铁路通车,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二、共同繁荣发展
3.意义
扶贫攻坚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政策所导致的后果,你能得出怎样结论?
结论: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民族对立阻碍国家发展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裔男子乔治 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执法被跪压致死。弗洛伊德之死引起了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新冠疫情,展现出团结奉献、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
1.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班级里少数民族的同学,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
2.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共同繁荣发展
4.拓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繁荣发展
含义:
地位:
自治区:
意义:
政治: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优惠政策,多种方式支援经济建设
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前提: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富裕
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蒙、新、夏、广、西
民
族
大团
结
课堂小结
1.(2024·福建·中考真题)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A
2.(2023·江苏·中考真题)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D
中考链接
3.(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B
4.(2023·江西·中考真题)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B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中考链接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